词条 | 普合苗族乡 |
释义 | 普合苗族乡地处西林县中部,距县城15公里,东边与那劳乡相连,西与县城所在地八达镇接壤,南靠西平乡、北与隆林县的蛇场乡和德峨乡毗邻,乡政府驻地为普合村普驮屯。全乡辖7个村民委,46个自然屯,58个村民小组,共有2066户,总人口9550人,居住着苗、壮、瑶、彝、汉、仡佬等6个民族,是西林县民族杂居最多的乡镇之一。普合苗族乡总面积17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0163亩,园地601.5亩,牧草地28372亩,全乡有林面积863.5亩,森林覆盖率为70.3%。古家寨后山为最高峰,海拔1495米。 简介普合苗族乡位于县境中部,是1984年从八达境分出建立的。它东连那劳多,南接西平乡,西连八达镇,北 邻隆林各族自治县。 乡政府驻普驮村,距县城11公里。辖普合、者底、大河、平安、文雅、岩腊六个村公所,其中苗族占45.599%,壮族占43.4%,瑶族占4.44%,汉族占3.7%,其他民族占2.87%。 全乡面积188.07平方公里。北部有部分石山,其余是上山。有耕地面积92公顷。森林面积87866公顷。驮娘江沿岸光照充足,以种植水稻和养水牛为主,北部石山地带以种植玉米和养黄牛、马、羊为主,农副产品有牛、马、松、杉等,有普驮圩一处。 普驮村为西林县文明古村之一,普驮铜棺、铜鼓就是在普驮屯出土的。三棵树百墓场、坝锁、岩腊古人类遗址、八行水源岩都在乡境内。 西林县城至百色二级油路过境,1999年至2000年进行公路大会战,全乡新建改建公路29条,长93.8公里,各村均通公路。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24人,在校生212人,小教学点16个,教师90人,在校生1109人。有卫生院1所,职工8人,其中技术人员6人,其他人员2人,同时各村有均医疗点,并配有村医。 普合苗族乡圩期为5天一圩,每逢圩日,赶集的群众上千人;民族风格有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盘王节、壮族的鬼节(农历七月十四)等。 地理位置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0033 男 5212 女 4821 家庭户户数 2350 家庭户总人口(总) 9994 家庭户男 5187 家庭户女 4807 0-14岁(总) 2870 0-14岁男 1465 0-14岁女 1405 15-64岁(总) 6746 15-64岁男 3570 15-64岁女 3176 65岁及以上(总) 417 65岁及以上男 177 65岁及以上女 24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334 特色农产品水稻,水牛,玉米,黄牛 下辖村者底村 平安村 文雅村 大河村 岩腊村 新丰村 普合村 教育机构西林县普合苗族乡中心校 基础设施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24人,在校生212人,小教学点16个,教师90人,在校生1109人。有卫生院1所,职工8人,其中技术人员6人,其他人员2人,同时各村有均医疗点,并配有村医。 民族风格普合苗族乡圩期为5天一圩,每逢圩日,赶集的群众上千人;民族风格有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盘王节、壮族的鬼节(农历七月十四)等。 技能培训2008年12月,西林县普合苗族乡举办了一期残疾人农业技术培训班,针对当前残疾朋友急需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油葵种植技术、沙糖桔果园管理技术等农业农村实用技术进行培训。来自全乡7个村的100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参加了培训。 考古发现铜棺墓:1968年12月15日,在修建西林至田林公路时,于普合苗族乡普驮屯北侧发掘出了一具铜棺。出土 的铜棺原在地下1.5米,棺长2米,宽0.66米,高0.68米,棺壁厚1.2到2厘米,净重约400公斤。铜棺表面印有云雷花纹,显示人物活动场面。棺板上还镶嵌铜铺首、铜面具等饰物。棺内有玉管、玉环、玛瑙串珠等陪葬品及骨骸、炭屑等。陪葬品制作精美,显然出自工艺熟练的青铜制作作坊。 铜鼓铜鼓墓:1972年7月,在距离发现铜棺地点20米处,又发掘出了一座铜鼓墓。经过专家确定,普合苗族乡发掘出的铜棺和铜鼓,其下葬时间为西汉前期。而此时正与《汉书》中记载的“句町古国”同期。在普驮铜鼓葬中出土的4件铜坐俑,头上戴有帽子,身上穿有衣裳,脚上穿有鞋;1件铜骑俑,马有鞍,骑士穿袍,这些反映当时家庭已有纺纱织布,缝制衣裳。铜鼓葬还出土了玉环5件、玛瑙环2件、玉管100余件,以及玛瑙串珠、绿松石珠和金丝等。文物专家对墓葬中出土的铜俑、玉璧等200多件随葬器物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此两处墓葬主人应该为句町古国的首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