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蒲城店龙山文化城址
释义

蒲城店龙山文化城址位于遗址的东北部岗地上,大致呈东西向长方形,现存东、西、南面城墙,北面是湛河故道(北墙可能为河水冲毁),西墙(含城壕)残长124米,南墙中东部向北转折后又向东延伸,南墙全长246米,现存城址占地面积4.1万余平方米。

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市蒲城店遗址发现的两座古城址之一。经过两年的发掘研究,目前被考古专家分别确定为龙山文化晚期。

蒲城店龙山文化城址,现存城墙由主体墙和2面护坡组成,墙外紧接宽而深的城壕。城墙夯土多为水平夯层,多厚10—15厘米。发现的夯窝大部分呈不规则形,推测筑墙的夯具以石头为主。在该探沟城壕底部出土有不少石块,疑系筑完城墙后被弃入城壕的石块夯具。城墙外护坡宽且深,是该城址在建筑结构方面的一大特点。城壕宽约22.2、深4.3米,斜壁,底部整体平坦,分别有与城壕走向一致的5道沟槽。沟槽之间有微微突起的土埂,推测为阻挡和减缓城壕内水流的设施。城壕内的堆积共分9层,第8—9层为城壕使用时的堆积,第7层为刚废弃时的堆积,以上3层年代均为龙山时期;第4—6层为二里头时期堆积,第1—3层为周代堆积,最晚的第1层为战国时期。发掘中发现有龙山灰坑等打破城墙并有城壕打破龙山文化层及灰坑的层位关系,结合城墙与城壕的包含物可知,该城址为龙山文化晚期。

该城内中北部探查出面积较大的夯土房址等遗存,南部发掘出龙山时期的房址、灰坑、陶窑、瓮棺葬以及圆形黄土台建筑基址等。房址F39,地面式建筑,为至少3间相连的多间房,东西向长方形,坐北朝南,有类似房基坑的结构,保存有墙体、柱洞、门道、火塘、散水与排水沟等设施。东西残长4.8、按墙外侧南北宽约3.92米。中部一间保存较好,室内净面积约11平方米,房门开在南墙中部。墙内壁抹一层含细沙黄泥,墙外面敷有一层褐泥。发现灶址2处,中、西间各一,有挡火墙与专辟的烧灶区。房址南墙外铺垫斜坡状青灰土散水。北墙外以浅长条形沟为排水设施。屋内堆积为黄褐土,出土少量龙山文化陶片。屋门外散水以南还有宽约1.9米的光平硬面,应系该房址的室外活动面。陶窑Y5,窑室、箅孔、火道、火门、火膛保存较好,并有工作面、灰坑等相关遗迹。窑室近圆形,直径1.45—1.56米,窑箅上有10个圆形或椭圆形箅孔。火膛弧顶,内平面呈半圆形,底部有1—2厘米厚的灰烬层。窑室、箅孔、火道、火膛皆用细泥涂抹,烧烤成青灰色。窑壁外侧又敷一层灰褐色泥用以加固。在窑室西南发现一柱洞,推测很可能是支撑窑室上建筑之用。窑以北距火膛1.56米处有一灰坑,在打破它的汉代墓葬壁面上清晰地显现出自火膛通向灰坑的斜坡上有一层厚约2厘米的踩踏硬面及其上的灰褐色灰烬层,此灰烬层与Y5窑室之上的废弃堆积也均自窑室一直倾斜至坑内。从而表明此斜坡为工作面,该坑系盛放陶窑废灰之所。灰坑残存部分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口部距窑箅垂直高度约1米,近直壁,平底。Y5的废弃堆积分为2层,均出土有少量龙山文化陶片。

蒲城店遗址龙山文化晚期城址的发现,为中原龙山文化增添了新的城址,是中原地区发现的早期城址之一,位于豫中南部,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原地区最靠南的城址之一。城内房址、陶窑、窖穴、圆形建筑基址、瓮棺葬的发现,向人们初步展示了这座古城内部的布局和丰富内涵。房址外活动场、陶窑工作面与烧灰坑等的发现,使更加全面地复原古人活动场景成为可能,为研究我国早期城址发展史及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据了解,位于蒲城店遗址的东北部岗地上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大致呈东西向长方形,现存东、西、南面城墙,北面是湛河故道,西墙(含城壕)残长124米,南墙中东部向北转折后又向东延伸,南墙全长246米。现存城墙由主体墙和两面护坡组成,墙外紧接宽而深的城壕。城墙夯土多为水平夯层,推测筑墙的夯具以石头为主,壕底部出土有不少石块,疑系筑完城墙后被弃入城壕的石块夯具,城址的时代为龙山文化晚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