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葡萄轮斑病 |
释义 | 中文学名:葡萄轮斑病 拉丁学名:Acrospermun viticola 界:真菌界 病原中文名:葡萄生扁棒壳菌 病原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 主要危害作物:葡萄 主要为害部位:主要危害叶片 为害症状轮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叶面具深浅相间的轮纹,湿度大时叶背面长有浅褐色霉层。 病原形态特征病原Acrospermum viticola Ikat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长圆筒形,无色,无侧丝。8个子囊孢子并列于子囊内。子囊孢子线状,无性阶段产生菌丝,形成淡黄褐色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具隔膜1~3个,顶端生稍膨大轴细胞1个,其上轮生分生孢子,轴细胞延长又在其上再次轮生分生孢子,依此多次产孢。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筒形,具隔膜1~4个,淡黄色,大小7.5~16.3×2~6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葡萄生扁棒壳菌(Acrospermun viticola)病原菌以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第2年夏天温度上升、湿度加大时散发出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叶片。病原菌从叶背气孔侵入,发病后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病危害美洲种葡萄。因发病期较晚,对当年产量影响较轻,危害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影响越冬和下一季葡萄长势与结果。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管理粗放、植株郁闭、通风透光差的葡萄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认真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发病严重的葡萄园,宜尽快淘汰美洲种葡萄,改种欧亚杂交种。 (2)药剂防治。参见葡萄褐斑病。防治期可稍晚一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