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莆田武夷山风景区 |
释义 | 武夷山风景区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全区呈长条形,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14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 武夷山是由色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丹霞地貌。几万万年以来,因地壳运动,地貌不断发生变化,构成了秀拔奇伟,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之胜。三三指的是碧绿清透盘绕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态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还有七十二个洞穴和九十九座山岩。武夷山碧水丹山,千姿百态,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 武夷山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和“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乾鱼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还明令保护山林,不准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之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绍圣二年(1095年),祷雨获应,又封武夷君为显道真人。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陈朝顾野王首创武夷讲学之风。宋代学者杨时、胡安国和朱熹等都先后在此聚徒讲学,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颂赐宋儒朱熹,匾额悬挂于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故后人称武夷山为“三朝理学驻足之薮”。至今山间还保存着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的武夷宫、武夷精舍、遇林亭古窑址、元代皇家御茶园、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山寨以及400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为研究武夷山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武夷山风景区还有双竿竹、方竹、建兰等罕见的竹木、奇异的花卉、稀有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特别是这里盛产的色艳、香浓、味醇的武夷岩茶,以其“药饮兼具”的功效,名扬四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