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均海面
释义

平均海面是指某地一定时期内每小时海面高度的算术平均值,又称平均海水面。它是大地测量和海道测量中的高程起算面,又称零面或基准面。

简介

1956年以前,中国的高程系统有大沽零点、青岛零点、废黄河口零点、吴淞零点、坎门零点、罗星塔零点、珠江基面等。1956年以后,统一规定以青岛验潮站的1950年至1956年潮汐观测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并命名为黄海平均海面。中国测定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程为 8844.43米,就是从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欧洲地区和美国分别以阿姆斯特丹和波特兰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作为高程的基准面。这些地区性的高程基准面,也叫区域性的大地水准参考面。

测量

某地平均海面高度一般从该地验潮站零点(水尺零点)起算。按连续验潮时间长短可分为:日平均海面,即一天24或25个整点时的海面高度的算术平均值。在一天内基本上消除了潮汐影响。月平均海面,连续一个月内的每小时海面高度的算术平均值,基本上消除了每日海面升降的影响。年平均海面,一年内各月的月平均海面高度的算术平均值,基本上消除了气象周期波动的影响,即月平均海面的季节变化。多年平均海面,各年的年平均海面高度的算术平均值,消除了潮汐的长周期(如天文要素以18.6年为周期)波动的影响。多年平均海面一般可用18.6年或更长时期的连续观测资料算得较精确值,也可按各分潮的不同时间的潮高来计算。

平均海面的变化同天文、气象、海水密度、基本环流结构以及地理条件等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在同一地点,日平均海面受气象变化,主要是气压和风的变化影响较大。中国的月平均海面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是海水密度变化和气压变化引起的),而年平均海面差异较小。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各长期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相差几厘米至几十厘米。

平均海面及其变化情况,可为海洋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如地球形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我国测量海拔以什么海的平均海面做为零点

我国现在用的是黄海海平面,海平面的基准点在青岛(具体在大港一号码头,青岛验潮站).

我国过去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即以1950年至1956年间青岛验潮站获得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称为56年黄海高程系,所测国家水准原点(青岛原点)高程为72.28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则是采用青岛验潮站1952年至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所测国家水准原点(青岛原点)高程为72.260米。即1985年高程基准面高出原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0.029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9: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