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东村
释义

基本概括

平东村隶属于江苏省通州市平东镇,位于平东镇西部,地处平东镇西大门,西与平潮镇接壤,南与南通市船舶钢结构产业园隔河相望,平东村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平东镇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新三十里镇,西临平潮镇,北与平东镇国道村接壤。

区域交通

恒东路连接九圩港,马躺路大桥与南通市港闸区融为一体。到达南通市区的总车程仅8分钟,享有南通北花苑的美誉。新204国道、五平公路、宁启高速、马躺路和九圩港、通扬运河等水陆通道穿境而过,距南通火车站10公里,南通港15公里,距南通机场2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人口行政

全村总面积7.9平方公里,所辖39个村民小组,村民总人口6240人。2008年由原通州市民营经济20强村、销售亿元村、小康示范村、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的牛桥村和经济强村薛家桥村实行强强组合合并而成。

经济发展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0元。村内现有各类企业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2008年村内企业实现应税销售21.8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超过60007元。

近几年来,全村坚持“以工兴村”这一方略,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和人民的小康,率先跨入通州市小康村、民营经济二十强村、销售亿元村行列。以吉尔达钢构、成世重工、尧盛钢构、东德钢业、中运钢构为代表的大型钢结构企业及以腾通包装机械、石油化工机械、舟舰钣金、东大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密集型机械制造企业等等一大批共计70余家企业在该村落户发展,为村的经济长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9亿元,村民年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088.60亩(其中:水田1950亩,旱地7138.6 亩),人均耕地3.8亩,主要种植甘蔗、水稻、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6465.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30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亩,主要种植芒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46亩,其中养殖面积18亩;茶园面积603亩;甘蔗面积499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688户通自来水,有688户通电,有59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5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8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4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95户(分别占总数的65%和43%)。

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 、砂石 路面;村内主干道多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8辆,拖拉机128辆,摩托车21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1950亩,有效灌溉率为4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9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8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8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7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81户。全村有1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4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2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4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4.5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19.90万元,占总收入的74.3%;畜牧业收入 104.50万元,占总收入的12.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043头,肉牛32头,肉羊90头);渔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1.8%;林业收入4.35万元,占总收入的 0.5%;第二、三产业收入90.8万元,占总收入的10.9 %;工资性收入6.56万元,占总收入的0.8%。农民人均纯收入178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3人(占劳动力的8.7%),在省内务工68人,到省外务工35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甘蔗 、水稻、茶叶,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67.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8%。该村特色产业为制作土陶,目前计划大力发展甘蔗、茶叶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210人 。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688户,共有乡村人口2949人,其中男性1457人,女性1492人。其中农业人口2854人,劳动力1180人。该村以汉族、傣族为主,其中汉族1786人,傣族787人,布朗族226人。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人,占人口总数的0.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77 人,参合率84%;享受低保26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5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757平方米,拥有教师23人,在校学生334人,距离沙河中学7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94人,其中小学生334人,中学生16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6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4年被县评为青年文明村寨等。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 人,少数民族党员15人,其中男党员45人、女党员9人。2003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忙开、岗东、忙东、青海、那落、那落山、大摆、骂梅树、忙嘎、回堆、邦协、忙勒、新村 垛火、忙开等15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5个,共有团员173人。该村2005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团总支。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2428.33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新农村建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1215元,新农村建设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81元;人均有基本农田0.7亩;人均有经济林果0.03亩;每户有1院安居房、有688个科技明白人、有8个好的发展项目、有281个以沼气为主的洁净能源;有1个党群致富联合体,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15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有8条进村入社硬板路;村级建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8个,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8个,有产业发展规划14个。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国差,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复种指数不高,行不成产业化经营模式,半山区和坝区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大,发展步伐缓慢。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巩固甘蔗产业,生态化发展茶叶产业,以养殖小区方式推进养殖业发展,培育运输业,最终实现村民收入增加,全村经济发展。到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684万元,每年递增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8%以内,基本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富宁县阿用乡者兰村委会平东

村情概况

平东村隶属于阿用乡者兰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阿用乡北边,距离者兰村委会13公里,距离乡38公里,(是者兰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2.45亩,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20 ℃,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桐果、八角等农作物。有耕地168亩,其中人均耕地1.05亩;有林地5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户,有乡村人口171人,其中农业人口171人,劳动力9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3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1亩(其中:田40亩,地165亩),人均耕地1.05亩,主要种植稻谷 、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亩,主要种植桐果、八角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1000亩;荒山荒地2000亩,其他面积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40户饮用井水,有4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有38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 %和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0户(分别占总数的 %和 %)。

该村到乡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0辆,摩托车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有效灌溉率为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 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0,0,40,0之一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