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苹果实蝇 |
释义 | 苹果实蝇(Rhagoletis pomonella, 即苹果绕实蝇)是实蝇的一种。其幼虫钻入苹果,使之变色且质如海绵;苹果实蝇和近似种樱桃实蝇(R. cingulata, 即白带绕实蝇)相似,多出现在果园农场。主要以幼虫随被害果,有时蛹也可随被害果的包装物或寄主植物根部所带土壤,成虫也可随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苹果实蝇简介分类介绍 类:实蝇(pomonella) 目: 双翅目(Diptera) 科:实蝇科(Tephritidae)、实蝇亚科(Trypetinae)。 寄主介绍 苹果实蝇是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蔷薇科的苹果和山楂,目前已知的寄主有苹果类、山楂类、酸樱桃、甜樱桃、杏、桃、李、梨、Pruns angustifolia、疏果唐棣、枸子、玫瑰、Aronia arbutifolia和A.melanocarpa。 苹果实蝇-分布苹果实蝇多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在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北部为重要害虫。 在美国,分布范围南到佛罗里达北部和得克萨斯东部,西到俄勒冈、华盛顿。 墨西哥则发生于中部高原地带。 苹果实蝇-特征苹果实蝇 卵 白色,长1mm左右、长椭圆形,前端具刻纹。 幼虫 老熟幼虫近白色,体长7~8mm,蛆形。前气门前缘有指突17~32个,排成不规则的2至3列。在末节后气门腹侧部分,有1对明显的间突。 蛹 体长4~5mm,宽1.5~2mm,褐色,残留幼虫期的前气门和后气门痕迹。在前端前气门之下有1条线缝向后延伸至第1腹节,与该节环形线缝相接,从后胸至腹末各节两侧都有1小节,共9对。 成虫 体长5mm左右,黑色,有光泽,头部背面浅褐色,腹面柠檬黄色。中间背板侧缘从肩胛至翅基有黄白色条纹,背板中部有灰色纵纹4条。腹部黑色,有白色带纹,雌虫4条,雄虫3条。翅透明,有4条明显的黑色斜形带,第1条在右缘和第2条合并,而第2至第4条又在翅的前缘中部合并,因而在翅的中部没有横贯全翅的透明区。这是包括R.hagoletis cornivora Bush.R.mendax Curran和R.zephyria Snow在内的"pomonella种团"的共同特征,也是这4种区别于绕实蝇属内其他类的鉴定特征。这四种的外部形态差别很小,仅在翅长、翅带宽长、产卵器形状和雄生殖器形状等方面略有不同。区分它们相当困难,只是前足腿节后面有1黑斑可用以区别同地发生的R.mendax和A.melanocarpa两种。 苹果实蝇-习性卵产于苹果等果内,单产,孵化后即在果实内取食。 青幼果内幼虫发育缓慢,通常在果实脱落后,幼虫才能完成发育。果实落地后,幼虫方迅速生长成熟,离开果实,钻入地下5~7cm深处化蛹,以蛹在土中越冬。一般一年发生一代。 在美国南部可发生局部第2代。 少数个体以蛹度过两个冬天,使蛹期延长。 苹果实蝇-检验用诱捕的方法在港口和机场进行监测 试验表明,内渗50%乙酸铵溶液的人工苹果、红色粘球(直径8cm)和pherocon AM诱捕器对苹果实蝇很有效。对来自疫区的水果,检查包装箱内有无脱果幼虫与蛹,将带有被害症状(如产卵白斑、变形和腐烂)的果实切开检查有无幼虫。对来自疫区的苗木,尤其是苹果、山楂等,对其根部所带土壤也应严格检查是否带蛹,幼虫和蛹都应饲养到成虫鉴定。苹果实蝇的鉴定主要是根据寄主和成虫翅上带纹特征进行。根据翅上带纹可以认定是否属于"pomonella种团",根据寄主等可以认定是否是苹果实蝇。 有关检疫规定 苹果实蝇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实蝇,并且是中俄(俄方提出)植检植保双边协定规定的检疫性害虫,应严格施行检疫。 苹果实蝇-防治一、严格检疫,防止人为传入。 二、及时清除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三、抓住羽化后至产卵初期喷洒5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75%灭蝇胺(潜克)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 四、提倡苹果实蝇产卵前,套袋防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