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苹果轮纹病
释义

简介

轮纹病是苹果枝干和果实重要病害之一。常与干腐病、炭疽病等混合发生,为果品生产的重大威胁,近年有蔓延加重趋势。

症状 枝干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或小溃疡斑,稍隆起呈疣状,圆形。后失水凹陷,边缘开裂翘起,扁圆形,直径达1厘米左右,青灰色。多个病斑密集,形成主干大枝树皮粗糙,故称“粗皮病”。斑上有稀疏小黑点。果实受害初以果点为中心出现浅褐色的圆形斑,后变褐扩大,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其外缘有明显的淡色水渍圈,界线不清晰(彩版三十九,221)。病斑扩展引起果实腐烂。烂果有酸腐气味,有时渗出褐色粘液。

病原

Botryospu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t .sp .Piricola (Nose)Kogonezawa et Sukuma 该菌与干腐病菌同属1个种,但它是专化型。其小黑点是病菌的子座。1个子座含1个分生孢子器或子囊腔室。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

发病特点

此病菌与苹果干腐病菌相似。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枝干病部组织中越冬。春季由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涌出灰白色孢子角。春雨中分生孢子分散、传播到枝干伤口、皮孔和果实皮孔附近,产生芽管侵入树体,然后潜伏。带菌果并不发病,待近成熟期和贮存期发病。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富士、王林、千秋等品种高度感病。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是初次侵染和连续侵染的主要菌源。于春季开始活动,随风雨传播到枝条和果实上。在果实生长期,病菌均能侵入,其中从落花后的幼果期到8月上旬侵染最多。侵染枝条的病菌,一般从8月份开始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新病斑,翌年病斑继续扩大。在果园,树冠外围的果实及光照好的山坡地,发病早;树冠内膛果,光照不好的果园,果实发病相对较晚。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高于75%或连续降雨,雨量达10mm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繁殖和田问孢子大量散布及侵入,病害严重发生。山间窝风、空气湿度大、夜间易结露的果园,较坡地向阳、通风透光好的果园发病多;新建果园在病重老果园的下风向,离得越近,发病越多。果园管理差,树势衰弱,重黏壤土和红黏土,偏酸性土壤上的植株易发病,被害虫严重为害的枝干或果实发病重

植保要领

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

2、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

3、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防治方法

1、在发病前,按靓果安800倍液稀释喷洒,15天用药一次。

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按靓果安800倍液稀释喷洒,10—15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靓果安按500倍液稀释,7—10天喷施一次。

(1)清除侵染源。晚秋、早春刮除粗皮,集中销毁,并喷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倍或75%五氯酚钠粉100~200倍液,如喷3度石硫合剂以3月下旬至4月初喷为宜。

(2)果实套袋。落花后1个月内套完,每果1袋。红色品种采收前1个星期拆除即可。

(3)幼果期防治。落花后10天采收,应定期喷药,每半月至20天1次同干腐病防治方法,注意药剂交替施用。也可用50%复方多菌灵悬浮剂1000倍,或30%绿得保胶悬剂300倍,索利巴尔60~80倍液。

(4)生长期涂树干。8月份用福美砷30~50倍液涂刷粗皮病部。可加药液1%的腐殖酸钠,促进健皮生长。

(5)贮藏期管理。严格剔除病果,人工挑捡,注意控制温湿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