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瓢虫科
释义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学名:Coccinellidae)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别称为红娘、金龟、金龟子(但金龟子实际上是指另一种甲虫),甚至因为某些种其分泌物带有臭味而俗称为臭龟子(但这也是混称)。

中文学名:瓢虫科

拉丁学名:Coccinellidae

别称:红娘、金龟、金龟子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鞘翅目 Coleoptera

亚目:多食亚目 Polyphaga

科:瓢虫科 Coccinellidae

概述

瓢虫科(Coccinellidae;lady beetles)

昆虫纲,鞘翅目的1科,也称瓢甲科。

中、小型;体背面圆隆,腹面平坦;跗节为隐四节类;常具鲜明色斑的甲虫。本科昆虫通称瓢虫。在植物上捕食蚜虫、 介壳虫、粉虱、叶螨等。虽有少数瓢虫为害栽培作物,但大多数种类为农作物害虫的天敌。 (示例:七星瓢

简介

最古老的瓢虫化石标本发现于中侏罗纪,是一头小、近长圆形的甲虫,被列在Coccinel —lophane属内。真正能明确分类的,是在第三纪,例如,瓢虫属Coccinella出现在渐新世、中新世和更新世;大丽瓢虫属Adal~a出现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梅鹿瓢虫属Sospita出现在渐新世;眼斑瓢虫属Anatis出现在中新世等。被整理的瓢虫化石记录甚少,但中国中生代的瓢虫化石材科仍待整理,有可能对瓢虫的演化提供丰富的材料。

瓢虫科昆虫按照食性的划分

瓢虫科昆虫的食性大致可分为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三大类。食植瓢虫亚科已知食性的种类全为植食性,大多取食茄科、葫芦科、菊科等植物,也 有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科、毛莨科、麻科、五味子科、毛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数种取食蕨类植物的海金砂科。不同种类对植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少取食茄科、葫芦科和豆科植物的种类成为重要的农业害虫。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的食菌瓢虫族Psylloborini以真菌( 白粉病的菌丝及孢子)为食。除此以外,其余的大多数为捕食性,以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是重要的害虫天敌,因此,大多数属于利用和保护的对象 。捕食性的种类也有一定程度 的专一性。瓢虫亚科、显盾瓢虫亚科H y p e r a s p i n a e的瓢虫大多以蚜虫为食,常兼食其它节肢动物,瓢虫亚科中也有兼食花粉、花药或偶尔吸食植物的幼嫩部分;盔唇瓢虫亚科 C h i l o e o d n a e的种类主要捕食有蜡粉覆盖的介壳虫,如盾蚧、蜡蚧等;红瓢虫亚科 C o e e i d u l i n a e的瓢虫专食绵蚧和粉蚧 ; 四节瓢虫亚科 L i t h o p h i l i n a e中也有捕食绵蚧和粉蚧的;隐胫瓢虫亚科A s p i d i m e r i n a e的瓢虫主要捕食蚜虫和介壳虫;小毛瓢虫亚科S e y m n i—r l a e、小艳瓢虫亚科S t i c h o l o t i d i n a e和刻眼瓢虫亚科O m d i i n a e中包括了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的种类,其中食螨瓢虫族S t e t h o r l n i 专食叶螨,是叶螨的重要天敌之一。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 同食性的瓢虫由于取食不同的猎物,其形态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特化现象,与瓢虫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

瓢虫科的生长繁殖

瓢虫科生物会经历卵 - 幼虫 - 蛹 - 成虫四阶段的完全变态。 瓢虫的生活周期约需4周,故每年夏季可繁殖数代。幼虫细长柔软,通常灰色,具蓝、绿、红或黑色斑,以其他昆虫或虫卵为食。要经4个龄期,然后附于某些物体上,在最后一龄幼虫所蜕的皮中化蛹。大群的瓢虫常在同一处地点过冬。

瓢虫科与鞘翅目其他各科的区别

①典型的跗节为隐四节类,第2节宽大,第3节特别细小,第4节特别细长,第3、4节连成一体,细长,称附爪端节,自第2节的凹陷或分裂中伸出;一些种类第3节退化或与第4节愈合,因而附爪端节仅有1节;但在 4节瓢虫亚科中,附节的第2节不特别宽大,第3节不特别细小,第4节不特别细长,构成4节式;

②可见的第1腹板在基节窝之后有后基线,仅少数属不具此特征;

③下鄂须末节斧状,两侧向末端扩大,或两侧相互平行;如果两侧向末端收窄,则至少前端减薄而且平截;但小艳瓢虫亚科的下颚须末节锥形、长锥形、卵形或圆筒形而向末端缩小。

大多数瓢虫同时具有上述3个特征。仅有少数类群只具备其中的两个特征。

全世界记载约500属5000种。中国已记录近400种。其中,植食性的种约占1/6。食植瓢虫亚科的大多数种类取食茄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 葡萄科、 八仙花科、毛茛科、荨麻科、五味子科、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数种类取食蕨类(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种以栽培作物为食,例如分布于古北界的马铃薯瓢虫和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茄二十八星瓢虫为害马铃薯和茄子;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瓜裂臀瓢虫为害瓜类;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大豆瓢虫和分布于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虫为害大豆。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虫。在瓢虫亚科中的食菌瓢虫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丝和孢子)为食。

除此以外,瓢虫亚科的大部分和刻眼瓢虫亚科主要以蚜虫为食,小毛瓢虫亚科和小艳瓢虫亚科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其中食螨瓢虫族专食叶螨,是叶螨的重要天敌;隐胫瓢虫亚科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盔唇瓢虫亚科捕食有蜡质覆盖物的介壳虫(如盾蚧、蜡蚧等),其唇基向两侧和向前伸展,成为掀开蜡质介壳的特殊构造;四节瓢虫亚科和红瓢虫亚科取食绵蚜和绵蚧,其幼虫背面亦覆盖蜡粉或蜡质丝,外形与取食对象相似(拟态)。在捕食性的瓢虫中,七星瓢虫是古北界常见的蚜虫天敌,中国采取助迁和保护的方法用它来防治棉蚜。

近10年来,美国东北部也出现了七星瓢虫,其分布区在不断扩展。异色瓢虫也是古北界常见的蚜虫天敌,因其色斑变异很大,曾用于遗传学的研究。澳洲瓢虫于1888年从大洋洲引入美国,以防治当时严重为害柑橘的吹绵蚧。散放后的第二年,吹绵蚧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随后,又引入到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都取得长期控制吹绵蚧的良好效果,成为引进天敌的第一个著名成功范例。小红瓢虫原产于亚洲南部,1928年自日本引入塞舌尔共和国、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以防治塞舌尔吹绵蚧。这也是引进天敌防治害虫的成功范例之一。中国曾把大红瓢虫移殖到湖北省宜都县,以防治柑橘园内的吹绵蚧,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二星瓢虫、四星瓢虫、六星瓢虫、双七瓢虫、九星瓢虫、十星瓢虫、十一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十四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刀角瓢虫、大红瓢虫、红环瓢虫、纵条瓢虫、六斑显盾瓢虫、艳色广盾瓢虫等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