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偏岩古镇 |
释义 | 偏岩古镇座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地处丘陵,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平均海拔为52O米,最高达942.9米。清代属江北厅礼里六甲,乾隆二十四年始在此建场为镇。因镇北处有一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 位置偏岩古镇位于北碚区金刀峡镇中心位置,该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北部,华莹山西南麓,地处邻水、合川、渝北的交通要冲,该镇目前的交通状况为:距北碚城区46公里,至重庆市中心87公里(其中24公里为高速公路),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57公里。2008年,重庆外环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届时,经外环高速公路到偏岩古镇的交通状况为:至重庆市中心约50余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35公里,二级旅游景观公路约15公里),车程约35分钟,距离重庆江北机场约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30公里),车程约25分钟。 简介偏岩古镇位于北碚区东北部。因地处邻水、合川、江北的交通要冲,早在康熙年间就有小店零星分布,后商贾云集。古街沿黑水滩河铺就,一路木舍错落,小桥流水,绿树掩映。偏岩古镇历300余年,保存较完好。自古镇中段,一青石板桥横跨小河连接镇外,以桥为界,主街被拦腰分为上、下街。上街当交通要冲,店铺林立,其北端为公众集合之地,现存武庙、禹王庙、戏楼,上、下街尾均构临河半廊接村野,是集交通、交往兼赏景、休闲的好地方。主街几无梯坎,空间序列依地势起承转合,节点处多为公共活动休闲空间,如庙宇戏楼或酒馆茶肆等。主街临河侧建筑略低于依山建筑,使后者亦可获得良好的视景与河风,其整体谦让精神令人叹服。由临河建筑后院顺阶而下直入浅浅河滩,可洗衣纳凉、戏水垂钓等,兼得实用与休闲。古镇如此地近水而又拥有平坦的主街,为巴渝山镇的难得,可以推测,古镇在规划设计上有完整清晰的理念与明确的建设控制条例。建筑以素木梁柱为骨架,垒石为础,柱立于础以防潮。栏杆、吊柱、撑弓等建筑构件稍事雕饰,清雅得宜。花窗图案或作几何样式或仿花卉果实,简洁自然。古镇环境与建筑空间各有特色,如上街北端的武庙大殿,墙体下实上虚,为室内营造出迷离的神光;楼高三层的"九合栈",其室内空间既吊脚就山又舒展大方,功能分区与山地吊跃空间契合,可称佳构;而下街南入口两棵百年鸳鸯黄桷树对立相思桥头,古根渡桥相合,枝叶互拥互抱,遮天蔽日私语百年,与映桥清溪、老屋半廊一起浑成古意。 这里是重庆通往华莹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镇,昔日商贾云集,商贸繁容,名播川峡湖广。古镇仍然沿袭了“147赶场”的传统,即以1、4、7结尾日子(如1日、14日、27日)就是全镇人民在街上游街购物聚会的日子,非常的热闹。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但其街道、建筑、民风、市情仍然保留着昔日古朴、优雅的风貌。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幢幢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一条蜿蜒曲折的黑水滩河紧紧环抱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岸高大粗壮的黄桷树疏密相间。这些百年老树,盘根错节,棵棵枝繁叶茂,像巨大的伞遮天蔽日,掩荫着傍水而筑的民居小舍。民间小舍的后门,建有小石梯与河滩相通,共人们下河取水、浆洗……一座长条青石的小桥跨水横亘,连接着镇外的通道。 特色古镇处处透着恬淡之美,集"古镇、美镇、红镇、名镇"为一体的特色。 何为古镇?建镇300多年来,基本保持了古镇的建筑特色。有老街区、古戏台、禹王庙、古客栈、古石桥、玉屏书院等老建筑;有闹连宵、山歌会、秧歌舞等民间艺术;有木雕、石雕、铁器 、服饰等民间工艺。 何为美镇?是"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的真实再现。一条小溪三面围镇而流,数十棵百年老树伸出绿色巨伞半掩其中,场镇新旧建筑截然分开,各呈特色,依然历史的画卷,是重庆市美术专业、摄影专业院校的写生基地。 何为红镇?该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据点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龙子仁就以偏岩响水小学为据点,传播革命思想。1946年共产党员陶昌宜受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派遣,与黄有凡、李青林、王朴、陈宗愚一道创建农村工作据点,完成重庆-复兴-静观-石坝-偏岩-华莹山的秘密通道,为华莹山武装起义做出重要贡献。到1947年该镇在建党支部7个,有地下党员80余人。 何为名镇?重庆市政府首批命名该镇为历史文化名镇,其知名度更大,先后有中央电视台的《023档案》、《岸》、《背军挎包上学的娃》剧组,意大利cattleya.s.p.a公司主拍、中国协拍的电影《消逝的星星》剧组,安徽电视台的《朝霞满天》剧组,中央电视台的《旅行家》栏目,重庆卫视《巴渝人家》栏目都来此拍摄过影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还以《走进偏岩》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偏岩古镇民俗坐落在北碚金刀峡下峡口黑水河畔的偏岩古镇,清代称为“接龙场”,在康熙年间,因常有山洪爆发成灾,民间传说系孽龙出山兴风作浪,遂将此地取名为“接龙”,以示平安吉祥。接龙场上场横街处有一高30米的悬崖向西北方向倾斜,人们将此称为“偏岩”,偏岩镇因此而得名。建镇300多年来,基本保持了古镇的建筑特色。有老街区、古戏台、禹王庙、古客栈、古石桥、玉屏书院等老建筑;有打连响、山歌会、秧歌舞等民间艺术;有木雕、石雕、铁器、服饰等民间工艺。 偏岩古镇是重庆通往华莹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镇,昔日商贾云集,商贸繁容,名播川峡湖广。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但其街道、建筑、民风、市情仍然保留着昔日古朴、优雅的风貌。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幢幢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一条蜿蜒曲折的黑水滩河紧紧环抱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岸高大粗壮的黄葛树疏密相间。这些百年老树,盘根错节,棵棵枝繁叶茂,像巨大的伞遮天蔽日,掩荫着傍水而筑的民居小舍。民间小舍的后门,建有小石梯与河滩相通,共人们下河取水、浆洗、垂钓⋯⋯小石桥连接着新街与老街,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葱郁的黄葛树,几个女子正在延伸至河里的石阶上洗衣,笔者几乎要怀疑自己是否正置身于江南的水乡了。转过偏岩古镇的横街,空间会变得格外高朗开阔,这里是古镇的公众集合之地—禹王庙与戏台。禹王庙是一纵向木穿斗大堂式建筑,灰瓦粉墙,朴素大方。堂内曾供禹王牌位与塑像。每年的春节这几天,这里天天上戏。 偏岩古镇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一间挨着一间的茶馆里,人们喝茶、聊天、打麻将。正当记者感叹古镇生活的惬意以及喧闹时,一位在街边卖草鞋的老人说:“今天赶场呢。要过年了,买年货来了。”是的,除了肉摊前的人多,就是卖糖、酒等副食的店铺最拥挤,还有就是卖对联、年画的地方围了一圈的人。除了这些,人们都无一例外地挑选了印有“大吉大利”的红包。一位买了年画的老人告诉记者,“贴门神”大有文章。传说中只要贴上门神,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就不敢入门为害。门神分三类:大门门神、街门门神、屋门门神。门神像一文一武左右门扇各一张。偏岩的人们最爱把象征他们心中保护神的关羽和张飞的画像贴在自己的房门上面,以求家宅的平安。 偏岩过年,还延续着一种古老的年俗——接神。古镇的居民则是午夜零点开始接神。当地的传说是。在祭灶后,诸神都会回到天宫,不理人间的俗事,到除夕子时,即新一年即将来临时,又会再次降临人间理事。而接神的仪式一般都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长者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待大家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在早已在院中备好的火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镇上顿时鞭炮齐鸣,气氛相当浓烈。 吃年夜饭也是古镇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在大年夜,一大家子人围坐在摆满丰盛菜品的饭桌前,腾腾热气透着温馨,心中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享受佳肴盛馔,享受快乐的气氛。偏岩的年夜饭少不了两样东西,火锅和鱼。火锅热气腾腾,红红火火;“鱼”“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此外一定还要有萝卜,称“菜头”,祝愿开年有好彩头。最后的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在这天,大家通常都会尽兴而归,即使不会喝酒的,也会多少喝一点。 游古镇去偏岩前,这个北碚的古镇,在我的印象中,绝对不应该是这样一副小桥流水的江南情调。然而,当我走上那条连接新街与老街的小石桥,看着清澈的小河,还有河边那些葱郁的古树,我几乎要怀疑自己是否正置身于某个江南的水乡了。 小河蜿蜒地围绕着古镇流过,与我去过的许多江南古镇不同的是,河水不深,不可能行船,但很清很净,以至于今天,镇里的人们还保持着在河里洗衣的习惯。河上共有三座石板桥连接着两岸,分别位于古镇的头、尾和中间,每座石桥边都有一棵古老的黄角树。我从中间的那条石桥进到古镇,一条三米宽的青石板街横在面前,向左边一转便是主街,街两边的房屋建筑没有进行过任何的翻修,仍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 今天,古镇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一间挨着一间的茶馆里,一桌又一桌的人们几乎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打麻将。我直感叹这里的喧闹与涞滩的清净真是有着天壤之别。但后来才知道,今天正是集日,镇上的人多是来自各乡赶集的。果然,第二天上午,当我再次走在这条街上时,古镇已经没有了昨日的喧闹,茶馆里也不闻麻将声,取而代之的是三三两两摆龙门阵的老人。除了老街和古屋,镇上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不知经历了多少年沧桑的古树,这些树不算十分粗大,但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或屹立于小桥流水旁,或矗立在半山中,不管是在哪里,它们都能与周围的人和物构成一副优美和谐的画面。傍晚时分,走到在街的尽头,我在小石桥下的河滩上静静地坐下,看着桥上蹦蹦跳跳的孩子,听着河水在自己身边流淌,暮色中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我感觉自己的心情从来没有这么放松,不知不觉中就坐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天完全黑了下来。 吃古镇晚餐是根据攻略上介绍,在一家叫“古镇客栈”里吃的,要了碗“豆花”、“小米渣肉”和“一水排骨”,味道比较特别,但感觉就一般了。客栈的老板娘十分豪爽健谈,跟我讲了许多关于偏岩的人和事,原来解放前这里曾经是“华蓥山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就曾经在这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就连这老板娘本人还跟那双枪老太婆有点沾亲带故。 提示:镇上有一间“王豆花”的豆花很是出名,当我慕名而去时,却说已经卖完,想来应该不错。 住古镇因为古镇里没有住宿的客栈,告别了客栈老板,我在古镇外的新街上找到了一家“金湖宾馆”,面对50元的一个标准房,我还有理由说不住吗?这可能是我住过的最便宜的标准房了。 第二天一早,又在古镇上逛了一圈, 觉得在河边的石桥下坐坐是件很惬意的事情。另外这里离重庆的金刀峡风景区很近,然后花8元搭摩托车去看看那里的山水。 下午7点,回到重庆。 提示:古镇里有农家乐,但不太干净。建议住到古镇外的“金湖宾馆”,50元的标间,便宜干净。 行古镇位北碚区东北部,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古镇的街道、建筑、民风仍保留着昔日的古朴风貌,处处透着恬淡之美,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镇上的“一水排骨”、“小米渣肉”很有特色。 1.在重庆朝天门汽车站乘到金刀峡的汽车,中途在偏岩镇下车即可,票价5元左右。 2.由重庆乘车到北碚,然后转车到偏岩。 偏岩镇附近的胜天水库、滴翠峡很好玩,可从镇上花60元包车或花15元乘三轮前往大坝,然后由大坝租船进滴翠峡,来回船费150元。 提示:自驾车由重庆经北碚、柳荫到偏岩,约1。5小时。乘车由重庆或北碚搭去金刀峡的车,中途在偏岩下。或乘去柳荫的车,下车后花8元租车到偏岩。 偏岩古镇与重庆市著名景区金刀峡景区非常近,去金刀峡会途经偏岩古镇,游客通常都会先到偏岩古镇游览1天左右,然后去金刀峡。 同名偏岩乡简介: 安岳县辖乡。1941年置偏岩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撤乡,1995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25.5平方公里,人口1.5万。龙台河横贯乡境。通公路。辖千花、新寨、王坡、简车、凤龙、大水、鹤林、矫顶、金洗、双渡、洗马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薯、油菜子、桐油等,养殖生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