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皮下注射 |
释义 | 概述皮下注射(pí xià zhù shè) 〖解释〗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常用注射部位为上臂及股外侧。 注射器: 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写于公元219年)《阳明全篇》中写道:“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在此书的“猪胆汁方”一文中又明确指出: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肛门)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如何“灌谷道”呢?他写道:“以小竹管……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灌肠器——注射器的雏形。 发明与使用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但直到1657年英国人博伊尔和雷恩才进行了第一次人体试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1774-1792 年在位)军队的外科医生阿贝尔也曾设想出一种活塞式注射器。但是一般认为法国的普拉沃兹是注射器的发明者。他于1853年监制的注射器是用白银制作的,容量只有1毫升,并有一根带有螺纹的活塞棒。 英国人弗格森第一个使用玻璃注射器。玻璃透明度好,可以看到注射药物的情况。此后有玻璃管金属并用制成的注射器,可用煮沸法消毒,针头也可以磨尖再用和消毒。现在用的注射器用塑料制造,用一次即扔掉,大大减少了注射时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为了保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当代的注射器多采用塑料质地。 注射时无菌技术十分重要。 同名小说《皮下注射》作者简介孙浩元,山东人在南方,复旦大学新闻系,现为电视台记者、主编。自幼与文字结缘,多年来笔耕不辍,并以其敏锐的新闻视角,开创出新闻悬疑小说的新领域,著有《清明上河图》、《人肉搜索》、《致命搜索》《褒姒的诅咒》。 其中一个系列,故事发生地在顺宁市,主角是一个叫苏镜的警察,相继是《杀人游戏之现场直播》《皮下注射》、《媒体暴力》、《谋杀感应》、《封口费》、《国家赔偿》。 图书介绍《杀人游戏之皮下注射》 2010年7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电视台记者连番被杀,而且都遭到了拔舌割喉的酷刑。苏镜展开调查,却陷入心理困境,导致右臂麻木僵硬,行同废人。 女记者何旋要求随身采访,可是种种线索最后却指向了这位美女记者,在她心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就当何旋提出凶手可能是在表演各种“新闻理论”时,苏镜却发现四宗谋杀案竟与一个星期前的一次杀人游戏惊人得相似,由于游戏半路结束。杀手是谁只有法官一人知道,可是法官却选择了沉默…… 苏镜面对着两个敌人,一个是变态杀手,一个是他自己。他必须战胜自己,直面过去,才能在最后关头擒获真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