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皮里阳秋
释义

基本信息

【词目】皮里阳秋

【拼音】pí lǐ yáng qiū

【解释】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同“皮里春秋”

【出处】《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其言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后因晋简文帝母名春,为讳“春”字,而改作“皮里阳秋”。

【示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褚季野皮里阳秋。”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事物譬类》:“胸中褒贬,曰皮里阳秋。”

详细释义

皮里:指内心。阳秋:“阳”为避“春”讳,实为“春秋”,指《春秋》。《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的鲁国史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晋 简文帝 皇后名 春 , 晋 人避讳,以“阳”代“春。”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裹阳秋于皮里,不言备乎四时,吞云梦于胸中,兼容尽于一介。——宋 欧阳修《上胥学士偃启》

烹茗,烹茗,闲数东南流品。美人俊辩风生,皮里阳秋太明。——清 龚自珍《调笑令》词

憋心里不说话,阳秋实际是《春秋》,原始意思是这人一肚子《春秋》大论,但就是天天潜水只浏览不发言,之所以写成“阳”是避讳晋简文帝他妈名字的讳,他妈叫“春”

相关知识

皮里:指内心。阳秋:“阳”为避“春”讳,实为“春秋”,指《春秋》。《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的鲁国史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晋 简文帝 皇后名 春 , 晋 人避讳,以“阳”代“春。”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裹阳秋于皮里,不言备乎四时,吞云梦于胸中,兼容尽于一介。——宋 欧阳修《上胥学士偃启》

烹茗,烹茗,闲数东南流品。美人俊辩风生,皮里阳秋太明。——清 龚自珍《调笑令》词

憋心里不说话,阳秋实际是《春秋》,原始意思是这人一肚子《春秋》大论,但就是天天潜水只浏览不发言,之所以写成“阳”是避讳晋简文帝皇太后名字的讳,皇太后名“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0: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