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脾火 |
释义 | 基本概述脾火,证候多同胃火,详胃热条。 所谓五脏象五行,肝木,肺金,肾水,心火,脾土。脾为土行,而火克土也,胃火行于脾而使脾受火之煎熬,理应用水行而生土,使得体内无形相衡。 胃热,即是胃火。多由邪热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或因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热(胃火)。其病理表现是,胃热炽盛,则腐熟功能过于亢进,可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症,热盛火炽,多消烁津液,而致燥热内结,胃失和降,可见口苦、口渴引饮、大便秘结等症。甚则耗伤阴液而致胃阴虚。胃火上炎,可致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酸苦黄水等症。胃火循经上炎,或为齿痛龈肿,或为衄血,火热灼伤胃之脉络,则血上溢而为呕血。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论其作用时,往往脾胃联称。脾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所以说脾是后天之本。脾又能统摄周身血液、调节血液循环,使之正常运行。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然后再输布于其它脏腑以化生血气。通常所说脾有益气作用的“气”,就是代表人体机能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产生,则有赖于脾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脾能运化水湿,和水液的代谢有关﹔同时脾还与四肢、肌肉等有关,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四肢活动有力,肌肉丰满壮实。 预防保健《渊源道妙洞真继篇》卷中:“脾为脏胃之府。象土,旺于季,绝于春,死于甲乙。其音宫,其色黄,其性兼静及喜于和,其养肉,其候唇,其味甘,其臭香,其液涎,其声歌。脾藏意生思,思伤脾。脾者,仓廪之官,及为之本营之居也。脾气兼并,故五味出焉。其华与劳在唇之四白,其充在肌肉”。道教炼丹家认为,通过修炼脾气,可以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之升降和利,中土的运化水谷机能健旺,荣卫气血津液的化源增加,机体营养得到加强,使五脏六腑各发挥其正常的机能。 脾属土,甜味益脾,但是多食甜又伤肾,便会令人气闷、毛发脱落。因为脾属土 、肾属水,土克水之故。同样,酸味益肝,食酸易生津,津液内溢而强肝,肝盛後影响到脾,脾受损後皮肤便起褶皱,唇皮翻举,更严重的会导致脊骨弯曲,排尿困难。因为肝属木、肾属水、脾属土,木克土之故。 症状脾火旺的症状:口唇干燥、烦渴易饥、舌苔白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