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彭士愁 |
释义 | 人物简介彭士愁(903~956年),本名彭彦晞,士愁是其字(常讹作士然),唐末五代时人。生于庐陵(今江西吉水),长于湘西,938~956年袭父职任溪州刺史。他是五代十国时溪州割据政权的首领和湘西土司制度的缔造者,同时也是彭姓土家族的始祖之一和土家族民间传说中“彭公爵主”的历史原型。 详细介绍彭士愁的父亲彭瑊、伯父彭玕在唐末黄巢起义时举乡兵自保,此后逐渐成为割据吉州(今江西吉安)的地方军阀,后因五代十国中吴国的压迫而向西投奔楚国,年幼的彭士愁也随父亲和伯父留居异乡。彭氏兄弟入楚后得到楚王马殷的器重,分别委以重任,而且马殷还为自己的儿子马希范配彭玕之女为嫡妻(马希范继任楚王后封彭玕之女为顺贤夫人)。彭瑊被先后被授以辰州刺史、溪州刺史之职,经略湘西。自910年任溪州刺史时起,他在逐步统一了酉水流域各部,后来联合漫水(今湖北来凤)土官之弟向伯林等,打败并赶走了溪州蛮酋吴着冲,随后又相继征服了惹巴冲等土酋。923年,楚王马殷任命彭瑊为靖边都指挥使兼溪州刺史,领上、中、下溪州及保靖、永顺等州,是开湘西彭氏土司的八百年基业。 938年,彭瑊去世,彭士愁即位。彭士愁继位后,勤于政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又团结各部,德到了溪州诸蛮的拥护,势力雄厚,不断扩大辖区。后来兼有上、中、下溪州、保靖、永顺、龙赐、天赐、锦、奖、懿、远、安、新、洽、南、富、宁、来、顺、高、忠顺、感化等20余州,领域在今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溆浦、辰溪、芷江,湖北来凤、宣恩,四川酉阳、秀山一带,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 楚王马希范即位后常对溪州等地征收苛捐杂税,引起彭士愁的不满,这种矛盾在彭士愁的堂姊——楚国的顺贤夫人彭氏在世时还得以调和,然而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这位“貌陋而治家有道”的彭夫人去世,彭士愁与马希范的矛盾便开始激化,次年八月,彭士愁率领锦、奖、溪三州诸蛮上万人,进攻楚国的辰、澧州。九月,楚王派刘勍、廖匡齐领五千人反击,著名的溪州之战爆发,十一月,彭士愁败退溪州,楚军追至溪州,彭士愁撤出溪州州城(今老司城),退据山寨,依靠四面悬崖绝壁天险,抵抗楚兵,廖匡齐沿梯上攻,山寨内箭如雨下,楚兵被击退,廖匡齐战死。不久,刘勍再次进攻,并截断彭士愁的水源、粮道,一天趁着大风,楚军用火箭射入山寨,寨内的草屋和防栅全被烧毁,士兵死伤过重。彭士愁率兵乘夜冲下山,向锦、奖州的深山撤退。 天福五年(940年)正月,彭士愁派其次子彭师杲率诸蛮酋长田洪斌、覃行方、向存枯、罗君富携锦、奖、溪州印信、地图,向楚国请降。双方谈判后,缔结盟约,在永顺会溪坪铸立溪州铜柱,彭士愁与楚划江而治,酉水之南归楚,酉水之北归彭士愁。并且和约还规定:楚国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彭士愁属下的部落酋长如有冒犯楚国的,只能由彭士愁科惩,楚国不能发军讨伐;楚国不能在彭士愁的辖区内征兵;彭士愁的辖区的官吏由彭士愁任免等等。 从这些和约规定来看,彭士愁表面上归属楚国,其实质上在其辖区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彭士愁建都城于会溪坪(今酉水河岸老司城),统辖有20余州。 956年,彭士愁去世,其子彭师裕即位。 历史影响彭士愁去世后,其子孙相继世袭统治酉水流域,在五代和宋朝称刺史或知州,在元朝之后,称宣慰使、宣抚使、长官等司,统称为土司。直到清朝雍正年间,1727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彭氏献出辖地,其世袭统治才算结束。彭氏在湘西的割据政权若从从910年彭瑊任溪州刺史时算起,到1727年改土归流时终止,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前后共计存在了818年,其统治者中功绩最显赫就是彭士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