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陪孩子长大
释义

《陪孩子长大》一书是按照个案方式写成,为了不误导读者,尽可能采用的是解释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怎么来应对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谓的治疗方式直白地写出来。同时,有些个案后面加上了一些观点,来补偿解释的不足。这里的故事大部分改写自中央广播电台《星星夜谈》亲子关系栏目中的来信,少数是《父母必读》杂志社提供的。

基本信息

作 者:李子勋 著

出 版 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

字 数:130000

页 数:220

开 本:32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4348838

包 装: 平装

定价:¥21.00

如何阅读陪孩子长大

阅读一个心理学治疗的故事,要觉察心理医生会无意识地选择成功的个案,而忽视那些可能更多的不那么有效的个案,让我们以为对类似的问题这样处理就很好。我们的视觉可能因此受到局限,看不到类似问题中更丰富的信息,看不到个案与个案间显著的差别。如果我们盲目地去模仿,结果很可能会画虎类犬,使问题更糟。

读书最容易引发的一种心理情景是催眠,尤其读我们所欣赏的人的书,我们会无条件地接纳,失去通常的判别力。当某些信息激发我们内心的异议时,意识会帮助我们将这些信息合理化,感觉一定是自己错了。所以,就一个个案引出话题时,要时刻敏感地觉察到,每个个案发生的情景是不一样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也是不一样的,更不必说还有好多心理医生自身的风格特点。所以,心理学家在某个个案中使用的方法,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推而广之。

本书也是按照个案方式写成,为了不误导读者,我尽可能采用解释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怎么来应对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谓的治疗方式直白地写出来。同时,我们有些个案后面加上了一些观点,来补偿解释的不足。

编辑推荐

CCTV特邀心理专家李子勋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成长烦恼,讲述沟通技巧,为父母提供陪孩子长大的实用方法。本书精选成长个案,帮父母解读亲子问题的深层意义,浓缩36讲精华,拓展家庭的快乐生活之旅。

子勋的修炼不在一日之功。每当朋友请我推荐家族治疗师时,我第一个想到子勋,因为,他是中国最出色的家族治疗之一。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刘丹

内容简介

读书最容易引发的一种心理情景是催眠,尤其读我们所欣赏的人的书,我们会无条件地接纳,失去通常的判别力。当某些信息激发我们内心的异议时,意识会帮助我们将这些信息合理化,感觉一定是自己错了,是不对的。所以,就一个个案引出话题时,要时刻敏感地觉察到,每个个案发生的情景是不一样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也是不一样的,更不必说还有好多心理医生自身的风格特点。所以,心理学家在某个个案中使用的方法,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推而广之。

本书也是按照个案方式写成,为了不误导读者,我尽可能采用解释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怎么来应对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谓的治疗方式直白地写出来。同时,我们有些个案后面加上了一些观点,来补偿解释的不足。

作者简介

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英视《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特邀心理专家之一,《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CCTV特邀心理专家李子勋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成长烦恼,讲述沟通技巧,为父母提供陪孩子长大的实用方法。本书精选成长个案,帮父母解读亲子问题的深层意义,浓缩36讲精华,拓展家庭的快乐生活之旅。

子勋的修炼不在一日之功。每当朋友请我推荐家族治疗师时,我都是第一个想到子勋,因为,他是中国最出色的家族治疗之一。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刘丹

目录

序:教育方式决定孩子未来

第一章 温暖的港湾

1、亲情浓于血

2、靠爱心包容

3、关注闪光点

4、改译他的行为

5、快乐疗法

6、无条件的爱

7、批评也是亲密

第二章 空间无价

8、重视他的需要

9、男女有别

10、放开手来爱

11、引导孩子的欲望

12、教导社会原则

13、保持适当距离

14、鼓励孩子交朋友

15、孤独是金

16、学会说爱

第三章 成长的烦恼

17、重视孩子的需要

18、创造独立空间

19、无条件的接纳

20、帮孩子建构乐园

21、欣赏重于一切

22、成长始于崇拜

23、关爱的力量

24、换一种视角看“早恋”

25、吵架也是因为爱

第四章 长大成人

26、担忧也需要委婉

27、奖励的力量

28、拓宽成功之路

29、逆境中成长

30、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31、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32、成长也需要创伤

33、给孩子时间

34、说话也要学

35、成长需要经验

36、责任也是权利

结语:陪孩子长大

书摘

说到双亲对孩子的教育,我就想起一个故事叫“临江之麋”。讲一只小鹿从小与几只小狗作伴,在它看来狗是一种友善的动物。长大以后,主人带它重返森林,回归自然。不久,它遇到几只猎狗,儿时的记忆让它自然地把狗看成是朋友,结果惨遭厄运。

自然界普遍存在一种“印刻效应”,刚睁眼的小鸭会把孵蛋的母鸡看作妈妈,长大的鱼会游回它的出生地去产卵。人类在幼年时期,双亲与环境对其心身体验产生的影响很像这种“印刻效应”。如果说孩子的心理、个性在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到五岁时可能已被双亲想当然地胡乱涂鸦到无处可再下笔。一位女性告诉我:“儿时非常痛恨母亲因为烦心之事打我出气,曾经发誓为人母时决不动手。不想世事难料,我的女儿依旧成了我的替罪羔羊。看到女儿泪眼汪汪且胆颤心惊,我真感觉是造化弄人。”记住,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来源于你对儿时经历的反刍。“

记得小时候,我的邻居娶了一位二十岁的漂亮媳妇,行的乖巧,深得大伙喜欢。但她有个怪癖:极其怕猫,怕到望猫即逃的地步。住宅院里,本有两户人家养了猫,一黄一黑,习惯了邀欢取宠,游手好闲。看到那女子避猫时那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乱样,邻居们甚觉好笑,常装猫叫来逗趣她。一晚纳凉,大家围坐一起,天南海北谈兴正浓,突然“喵呜”一声,那只黑猫从天而降,正好掉在这女子的头上,只听一声惊叫人便倒了。肇事者这才明白玩笑开过了头,急忙将这女子送往医院,守了两天两夜她才从歇斯底里的状态下复原。从此,人们逗她的胆子已不再有,两只骄傲的猫也被主人送往他乡退避三舍,以免再生事端。同院的人都很好奇,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怕猫,后来才知这女子的母亲有洁癖,厌恶一切小动物,从小就经常危言耸听来恐吓她。若干年后,女士虽不再怕猫,但她的儿子长到十二岁连刚出壳的小鸡都不敢碰,那种对小动物的恐惧,与其母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想见,女士也用她的母亲曾经用过的恐吓方法,来教育儿子,对待儿子,恐吓也许是家长教育孩子最经常使用、也是最无赖的杀手锏。使用不当,孩子心灵深处就会留下难以消除的恐惧体验。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习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有一个朋友,她出身于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崇尚自由、平等与博爱。她的丈夫却是东北人的后代,夫权意识明显。他们在大学相识、相爱。恋爱时节,两人尚能平心相容、克己相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