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裴周玉 |
释义 | 裴周玉,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团团、师、军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简介总述湖南省平江县龙门镇枫树村人,出生在贫农家庭。1926年参加儿童团,1927年参加秋收暴动,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龙门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3师7团4连战士、7团4连3排7班班长,红3军团4师10团警卫排警卫员,警卫通讯排排长,红5军1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红3军团保卫局侦察部任检查科科长,军团补训团特派员,军团补训师特派员,中央教导师特派员,红28军任特派员。参加了长征。 抗曰战争时期任120师358旅政治部锄奸科长,独立2旅政治部锄奸科长,晋绥军区政治部侦察科长,晋绥军区整风办公室主任,晋绥中央分局整风办公室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代理锄奸部长、敌工部长,晋绥边区公安总局副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任雁门公安局局长,绥蒙公安局局长,西北野战军8纵政治部主任,8军政治部主任、代政委,绥远军区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中国成立后1951年入朝,任志愿军23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机场的修建和守护,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回国后,任69军政委。1956年进政治学院学习。1964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刚到职又调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9、10届候补中央委员。 大事记裴周玉,1912年12月生,湖南平江人。 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少将军衔。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军团三师战士、班长、排长,红三军团政治部青训班学员,红三军团一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红军保卫局训练班学员,红三军团保卫局干事。 1933年9月起任江西兴国补充师三团特派员,同年12月起任补充师特派员。 1934年7月起任中央红军教导师特派员。参加了长征。 1935年2月起任红三军团保卫局组长。 1935年5月起任四师十一团特派员。 1935年12月起任红二十八军特派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特派员,12月起任三五八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 1939年12月起任晋绥军区二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 1941年1月起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 1944年6月起任晋绥边区公安局副局长。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起任雁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1946年2月起任绥蒙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 1948年9月起任华北军区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 1949年5月起任绥远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绥远省委常委。 1951年1月至1953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员。 1953年1月至1964年5月任陆军军政治委员(其间:曾在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 1964年5月至8月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64年8月至1975年8月任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兵团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其间:1968年9月至1975年8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3月至1971年5月任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1年5月至 1975年8月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常委。 1977年起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77年12月至1981年12月任装甲兵顾问。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重要贡献1930年6月参加红五军。在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中英勇善战,身负重伤,立下战功,升任排长。1932年7月任红三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长。黎川战斗后,他带领保卫干部搜出隐藏的宪兵、军官、特务,为红军进驻黎川城清除了隐患。1933年5月,红三军团组成东方军进入福建作战,收复洋口镇后,他一个连担负该镇城防与治安工作,清理户口,缉查漏网的反革命分子,训练情报员收集福州敌人的情报,还筹款30余万元,解决红军经济困难。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为保证中央机关安全突围,组建中央军委直属教导师,他任师特派员,负责调配审查干部,进行政治教育和安排生活供应等。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红二十八军特派员、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锄奸科科长、一二O师政治部锄奸部代理部长等职。他率领工作团在汾阳扩兵,参与指挥击退日军的进攻,护送上万人次大学生通过敌人封锁线到达延安,开展除奸、敌区情报和统战工作。1938年5月,他率领武装工作队深入大同等地,发动群众,组织了近千人的游击队,摧毁敌伪区村政权,建立抗日政府,筹集军款20余万元。他多次深入汾阳、忻州、阳曲、岚县敌占区,争取敌伪人员,对敌情了如指掌。1944年夏,任晋绥边区公安总局副局长,主管全区反特斗争,成绩显著。 抗战胜利后,任雁门区、绥蒙区公安局长、区党委常委,组织领导绥远地区的反特斗争与保卫工作,其领导才能特别是情报工作才干,受到贺龙和边区公安局的好评。1948年9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在平津战役中,他参与率领不足两万人的部队,负责钳制绥远10万国民党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绥远军区政治部主任。他致力于对起义部队的团结改造工作。1950年11月,绥远起义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他任兵团政治部主任。1951年9月,二十三兵团奉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负机场的修建与后方警戒任务。他深入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国际主义教育和劳动竞赛,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的表扬。他被授予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二十三兵团回国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任军政委。他狠抓部队政治思想教育和战术、技术训练,组织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部队的军政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该军先后荣获军委炮兵颁发的“全国炮兵第一名”、军委装甲兵颁布的“坦克一颗卫星”的奖旗。1958年10月10日,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6位元帅亲临视察,对六十九军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1963年天津发生大水灾,他带领部队参加抢险,使几百万群众与工厂转危为安,得到天津市政府的奖励。1965年后,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乌鲁木齐军区副政委兼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党委书记,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在边疆工作10年,跑遍了天山南北,参与领导部队建设、保卫边疆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晚年保健总述从1984年起,裴老开始练习气功,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有间断过。他练功的时间安排:早晚半个钟头, 静功与动功兼做, 静功20分钟,动功10分钟。有时根据身体状态稍微延长练习时间。 遵循一定的功法原理练习气功要掌握要领并循序渐进地加以练习。比如裴老提到的静功与动功结合练习。此外,健身气功要求练功时做到“三调”——调身、调息、调心密切配合。将人体的姿势调整到最自然、最舒适的形态,促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调节神经系统、呼吸中枢,进而调整交感神经的张力,起到调整相应内脏器官和组织的作用。 贵在坚持很多人也练习气功,但练功效果未必有裴老的好。原因在于是否坚持,裴老却以此为乐并达到了健身的目的。裴老的老伴说,家里人都很佩服裴老的持之以恒,老人的社会活动很多,不管是乘飞机或火车去外地都会带上练功锤。除了正常的气功健身以外,裴老每天饭后散步必不可少,他每周还要跳三次舞,无论再晚练功后才能上床休息。 正确对待气功健身裴老严肃地说,气功从本质上讲只是一种健身术。坚持练习气功的确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改变,在增强人们体质及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上,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超出“健身”这一范畴,将其吹得神乎其神就是“伪气功”了。 2011年回乡省亲2011年6月21日,开国少将裴周玉在岳阳市委宣传部领导的陪同下回到家乡平江。县领导彭先政、王洪斌、戴领梅、李镇江等专程到启明宾馆亲切看望了裴周玉老将军。次日上午,裴周玉再次回到家乡——龙门镇枫树村,看望那里的亲人并祭扫父母和妻子的坟墓。 裴周玉将军1928年参加秋收起义,历经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裴周玉将军曾回到平江参加平江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再次回到家乡,老将军十分高兴,连连感叹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裴老将军虽已99岁高龄了,但依然身体健朗、精神矍铄。县委书记彭先政衷心祝愿老将军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并希望他多回家乡指导。裴周玉将军说他有好几年没有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了,没有尝到家乡的风味菜肴了,心中非常牵挂。中午,老将军就亲自点了油豆腐,油炸肉,酸菜汤等平江土菜。随同人员都不由感叹,老将军一回到家乡,精神更好了! 据悉,此次裴老将军回到的家乡龙门镇枫树村孕育了三位共和国开国将军,除裴老将军外,还有张令彬中将(1955年授衔)、张平凯少将(1955年授衔)都出生在此村。他们年少时同饮一井水,因此有“一井三将军”的美誉,目前,此井仍保持完好,泉水清澈见底。(平江电视台龙门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