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胚前发育
释义

生殖细胞是动物机体内的一种特殊分化的细胞,它是个体发生的基础。 ·动物有性繁殖的最早阶段是配子发生(gametogenesis)。配子可分为精子和卵子,分别在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生殖腺发育成熟。通常把配子的发生过程称为胚前发育

基本概念

胚前发育:从受精卵到形成胚胎的中间发育。

发育过程

对于卵生昆虫而言,卵(egg, ovum)是个体发育的第1个虫态,又是一个表面不活动的虫态。

1、卵的大小:与昆虫本身的大小及产卵量有关,多数昆虫的卵长1.5-2.5 mm。

2、卵的形状:一般为卵圆形或肾形,也有桶形、纺锤形、半球形、球形、哑铃形等。

3、卵的颜色:多数昆虫的卵初产时呈乳白色或淡黄色,以后颜色渐加深,呈绿色、

红色、褐色等,孵化前颜色最深。据卵的色泽可以推断昆虫卵的发育进度。

4、昆虫的产卵方式:单产、块产

产在寄主植物或其他物体的表面、隐蔽场所

大多数昆虫在产卵方式上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与适应性。

5、卵的基本结构

卵(Egg,或ovum)是一个大型细胞,最外面是由卵泡细胞分泌形成的有保护卵和防止卵内水分过量蒸发作用的卵壳(chorion或egg shell),卵壳里面为一膜状薄层称卵黄膜,卵黄膜围着原生质、卵黄(yolk)和核,卵黄充塞在原生质网络的空隙内,但紧贴卵黄膜的原生质中无卵黄,这部分原生质特称周质(periplasm)。这种卵称为中黄式卵(centrolecithal egg)。

发育介绍

发育(development)通常指个体发育,即生物自受精卵开始直到形成成熟个体所经过的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有时发育也指系统发育,即某一类群(种、属、科等)生物的形成历史或泛指生物自其单细胞祖先开始逐步进化到现在的整个历史。

发育的类型

主要可归纳为3类。最简单的生物如病毒和噬菌体,借助于受体细胞所合成的物质,经过装配形成新的病毒颗粒。这类发育是一种原料装配的过程。

大多数的单细胞生物及某些植物以亲本的无性繁殖开始其生命史,亲本个体经过一个生长和复制的过程,然后一分为二,或以出芽的方式产生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与自己类似的个体。这类发育主要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绝大多数生物以受精卵开始其生活史。亲本不是把形态结构直接传递至子代,而是把遗传性状以密码的形式编在DNA上,并储存于细胞核中。这类发育是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来的过程,也就是把基因型转化为表现型的过程。

个体发育的基本过程 生物多样性决定发育过程的多样性,植物和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有很大的差异[见胚胎发育(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也不尽相同[见胚胎发育(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脊椎动物)]。

发育阶段

脊椎动物的发育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受精卵通过卵裂形成许多细胞,这些细胞先组成单层上皮形成囊胚,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原肠形成运动,成为原肠胚。第二阶段包括神经胚形成、器官原基的建成和器官发生等过程。通过这一阶段形成体内的各个器官,如肢芽,眼,心脏等。第三阶段是由上述两阶段产生的小型结构格局逐渐增长到其成体的大小,其中还包括一系列退行性的变化即衰老的过程。这3个阶段彼此都有部分交叉与重叠,不能截然分开。

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 胚胎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初期发育的动植物雏形个体。由受精卵发育成长为胚胎的过程,称为胚胎发育。卵生动物胚胎依靠卵黄提供营养。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胚胎期较长,胚胎仅指初期发育阶段,即从卵裂开始到各主要器官形成时为止,以后胚胎开始呈现成体的形态,特称胎儿。在人,受精卵发育二个月内为胚胎,以后为胎儿。胚胎与胎儿均在子宫内发育,通过脐带和胎盘获得营养。胎儿产出后,与母体中断物质交换,称为新生儿。新生儿除部分器官(如生殖器官)尚未成熟,体形较小外,与成体基本相似。但许多动物自卵中孵出时其形态构造、生活习性方面均与成体有明显的不同,特称幼虫。幼虫需经变态才能发育为成体。这一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研究发育过程常需追溯到受精前的精子和卵的发生过程,因此也有人将这些过程合称胚前发育。

发育与生长

发育与生长分别体现个体生活史中质和量的变化。在多细胞生物整体水平上,生长表现为器官和个体体积或重量的增长,在细胞水平上,表现为相同分化类型细胞数量的增长和细胞内干物质或体积的增长。在个体生活史中发育和生长是交织在一起而不能截然分割的。一般地说胚胎期以发育为主伴随着生长,胚胎后期则以生长为主伴随着某些器官、组织的继续分化。

发育与遗传

发育与遗传是个体发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受精卵通过卵裂产生的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基因结构相同,仅因基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调节控制,使细胞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部位分化,最终发育为由各种类型细胞构成的、与亲体相似的新个体。发育的过程受遗传控制,遗传特性要通过发育展现,没有遗传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无所谓遗传。

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物种内每个个体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但它可以通过生殖细胞把上下两代的个体联系起来,使生命得以绵延不绝。因此,个体发育构成系统发育长链中的一环。个体发育中变异的发生、保留和淘汰,影响着系统发育;所以系统发育是一个经常有新东西产生、有旧东西淘汰的进化过程。

由于物种的变异是一代代积累起来的,因此不同物种的胚胎愈是早期愈为相似。也就是愈是普遍性的特点在胚胎发育中出现愈早。愈是高等的生物,胚胎发育的经历愈长,它们所特有的特点在胚胎发育中出现也愈晚。这种情况可以这样来解释:所有物种是在具有共同基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什么是胚胎发育

胚胎的发育一词通常是指从受精卵起到胚胎出离卵膜的一段过程。而无脊椎动物胚胎学家则常把其概念扩展到胎后发育直到性成熟,甚至整个生活史。

无脊椎动物包括30多个门类,在种数上约为脊索动物的22倍,几乎存在于地球的各种环境中。由于不同种动物具有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形态和不同繁殖方式等,它们的胚胎发育表现了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这种情形下,不同门类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之间所显示的各种联系都需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归纳和分析。

众所周知,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表现出的首要特点是其过程并不限在卵膜或母体内进行,在很多种类中有幼虫期。由幼虫到成体要经过变态。用形态发生的程度来衡量,无脊椎动物幼虫期仍属胚胎期。胚胎学者称不经幼虫期的发育为直接发育,经过幼虫期的为间接发育。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是在有性生殖基础上进行的,有少数种类兼行孤雌生殖式的胚胎发育。腹毛虫纲中的大多数鼬虫属动物因缺少雄性生殖器官而只进行后一种胚胎发育。此外,有些种类的无性生殖和再生都与胚胎发育相似。

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除普遍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幼虫和成体器官发生等阶段外,有的在幼虫期之后和未进入成体之前还有一个称为后幼虫期的过渡阶段,如对虾类的后幼虫期已具所有附肢,但在体躯比例、附肢长短和外部生殖器官等方面尚未达到成体水平。又如蟹的后幼虫期(大眼幼虫)具有与成体相同的头胸部,但宽大的腹部尚未弯折其下。

由于进化过程的不同,无脊椎动物胚胎期较脊椎动物为短,但各发育阶段明显。同理,在各门无脊椎动物内部,凡进化水平越低的种类,其胚胎发育历程越短,各个发育阶段越明显;幼虫的出现越早,历时相对越长,是以对系统发育各阶段的反映越清楚。

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与脊椎动物相同处在:也是按阶段循序进行生物合成和细胞分化;由组织发生到器官发生,终而在形态建立的基础上出现功能分化。以上过程,不仅要具体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实现,如光照、干旱和寒冷对胚胎或幼虫的蜕皮和滞育有直接影响,底质的理化和生物因素可决定水生幼虫的沉落、附着和变态,而营养、盐度、温度、光照、空间和外激素等条件都可影响性腺的发生和分化。

人的受精作用是在输卵管的上段完成。当受精卵在输卵管中段时,胚胎发育就开始了。受精卵一边进行卵裂,一边沿输卵管向子宫方向下行,2~3天可到达子宫。那时的胚胎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中空的小球体,称为胚泡。

受精后约一周,胚泡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股中,这就称为妊娠。胚泡不断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的分化而长大,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胚胎本身将来发育成胎儿;另一部分演变为胚外膜,最重要的是羊膜、胎盘和脐带,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在前两个月中,胚胎继续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各种细胞,组建各种组织、器官,这是发育中的稚嫩和敏感时期,对各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适应力很差,要十分注意安全,包括孕妇服药、接受辐射或接触其它有害因子等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到第三个月末,各器官系统基本建成,已称为胎儿。

以后主要是增大和少数结构的改变,这时抵抗能力增强,但如不注意,仍能发生流产;第5个月之后,就比较安全了。由于胎儿迅速生长,母亲的负担日益加重;一般到280天左右,也就是九个月多一点(常说“十月怀胎”实际上不准确)将发生自然分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