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泡桐果 |
释义 | 泡桐果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6-10cm,表面粗糙,有类圆形疣状点,近先端处灰黄色,系星状毛;果皮厚3-6mm,表面粗糙,有类圆形疣状点,近先端处灰黄色,系星状毛;果皮厚3-6mm,木质;宿萼5浅裂。种子长6-10mm。气微,味微甘苦。别名:毛泡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果实。主治:化痰;止咳;平喘。主慢性支气和炎;咳嗽咯痰。 基本资料拼音名:PàoTónɡGuǒ 英文名:FortunePaulowniaFruitRoyalPaulowniaFruit,FruitofRoyalPaulowni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P.Tomentosa(Thunb.)Steu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晒干。 性味:味苦;性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原形态1.泡桐,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幼枝、叶、叶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柄长达12cm;叶片长卵状心脏形,长可达20cm,先端长渐尖或锐尖头,基部心形,全缘。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长约25cm;小聚伞花序有花3-8朵,头年秋天生花蕾,先叶开放;总花梗与花梗近等长;花萼倒圆锥形,长2-2.5cm,5裂达1-3,裂片卵形,果期变为狭三角形;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内有紫斑,长达10cm,筒直而向上逐渐扩大,上唇较狭,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齿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二强,隐藏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花柱细长,内弯。蒴果木质,长圆形,长6-10cm,室背2裂。种子多数,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 2.树干多低矮弯曲,树冠伞形。小枝、叶、花、果多长毛。叶卵形或广卵形。花序为广圆锥形,花蕾近球形,萼深裂,被毛不脱落,花冠钟状,鲜紫色或蓝紫色。蒴果卵圆形,外被乳头状腺,粘手。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省,以陕西及河南西部为主要产区。 药理作用1.止咳作用:小鼠服毛泡桐果煎剂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 2.祛痰作用:麻醉犬口服毛泡桐果煎剂,气管分泌量并不增 加。小鼠腹腔注射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则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泡桐叶泡沫提出物亦有祛痰作用。3.平喘作用:豚鼠腹腔注射毛泡桐果煎剂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都有明显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但后者对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及离体兔肠却有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对兔肠呈抑制作用。 4.抗菌作用:泡桐果煎剂在试管内对几种常见呼吸道细菌并无抑制作用。泡桐花及果实(未注明品种)的注射液(醇提取后用醋酸铅沉淀去杂质制成)体外试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布氏杆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对大鼠慢性气管炎的实验治疗作用:大鼠吸入二氧化硫形成慢性气管炎,口服泡桐果乙醇提取物1.5g生药/kg/日,共20天,可见治疗组动物支气管杯状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柱状上皮细胞增生与鳞状上皮化生的程度较对照组似有减轻,炎性变化也略有减轻的趋势。对心血管的作用:白花泡桐果乙醇提取物2g/kg灌胃,对离体豚鼠、兔心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麻醉兔、狗1g/kg腹腔注射,产生血压下降,并导致兔的心电图异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滞等。 毒性毒性:小鼠口服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半数致死量为21.4g生药/kg。大鼠口服2g生药/kg/日,共21天,一般情况及体重均无异常,内脏病理检查未见中毒性病理形态改变。麻醉兔服2 g生药/kg,血压、呼吸无明显变化,腹腔注射1g生药/kg则血压下降,心电图可见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麻醉犬腹腔注射1g生药/kg,除血压降低外,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离休兔心及豚鼠心脏灌流均见明显抑制,后者且可见节律不整及传导阻滞。在家兔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泡桐果煎剂对心、肝、肾、脾、胃均无毒性病理改变。家兔灌服泡桐花(未注明品种)浸膏2.5g生药/k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5g生药/kg(注射剂,制法如前述),间隔6小时,给药两次,一般情况及食欲、体温、白细胞等均无明显变化。毒性:白花泡桐果的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21.4g/kg。 鉴别性状鉴别毛泡桐果蒴果卵圆形,长3-4.5cm,直径2-3cm,表面红褐色至黑褐色 ,常有粘质腺毛,先端尖嘴状,长6-8mm,基部圆形,自顶至基部两侧各有棱线1条,常易沿棱线裂成2瓣;内表面淡棕以,光滑而有光泽,各有1纵隔。果皮革质,厚约0.5-1mm。宿萼5中裂呈五角星形,裂片卵状三角形。果梗扭曲,长2-3cm。种子多数,着生在半圆形肥厚的中轴上,细小,扁而有翅,长2.5-4mm,气微,味微甘,苦。均以个大,开裂少,带宿萼者为佳。 显微鉴别(1)泡桐果皮横切面与毛泡桐不同处为中果皮外侧有石细胞,单个散在或4-8个成群,并有多数细小维管束散在;内侧石细胞5-8层,内果皮纤维2-4层。 泡桐果 (2)毛泡酮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列表皮细胞,有人柄的分枝状毛和腺毛。腺毛的腺头为多细胞,有两种:一为扁圆形,由3-6个细胞组成;另一国棒形,由5-9个细胞组成;腺柄均为2-5个细胞。中果皮为11-13层薄壁细胞,维管束散在于内侧,下为2-5层石细胞,胞腔较大,纹孔明显。内果皮由4-6层横向排列紧密的纤维组成,纤维呈长梭形。 (3)毛泡桐种子横切面种皮外层为2-4列薄壁细胞,并有延伸呈10-12个棱状突起,左右两侧处有数十层薄壁细胞排列成去状,细胞长方形或方形;内层为一层黄色大形细胞,基径向壁和内切向壁显着增厚。胚乳细胞长方形,3-4列。子叶细胞类圆表,胚乳及子叶细胞中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油。 理化鉴别取样品粗粉(20目)2g,用20ml75%乙醇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碱式醋酸铅试液1-2滴,毛泡桐立即产生橘共同色沉淀,泡桐产生淡黄以学淀。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盐酸2-3滴,水浴加热,毛泡桐产生樱红色,泡桐无颜色反应。 原植物特性泡桐对热量要求较高,对大气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因种类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对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疏松程度也有较高要求。在怕水淹、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地下水位不足2米时,生长也差。土壤pH以6~7.5为好。泡桐生长迅速,7~8年生即可成材。在北方地区,以兰考泡桐生长最快。楸叶泡桐次之,毛泡桐生长较慢。不同种类的生长过程有所不同。如兰考泡桐的高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能由不定芽或潜伏芽形成强壮的徒长枝自然接干。栽植后经过2~8年,自然接干向上生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能自然接干3~4次,个别能自然接干5次。第1次自然接干高生长量最大,可达3米以上,以后逐渐降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高峰在4~10年。材积连年生长量高峰出现在7~14年,这种高峰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值大小,取决于土壤条件和抚育管理措施。 泡桐是一种喜光的速生树种,原产于中国,春季先叶开花,花大,是不明显的唇形,略有香味,盛花时满树花非常壮观,花落后长出大叶,叶密而大,树荫非常隔光。是良好的绿化和行道树种。但泡桐不太耐寒,一般只分布在海河流域南部和黄河流域,是黄河故道上防风固沙的最好树种。 泡桐生长非常迅速,十几年树龄的泡桐要比同龄杨树直径大一倍,但生长时间长了,树干会出现中空。由于生长迅速,所以木材材质轻软,容易加工,但也耐酸耐腐,防湿隔热。 原植物栽培泡桐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北宋陈翥所著《桐谱》一书,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泡桐栽培和桐木利用方面的丰富经验,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1949年以后泡桐造林获得很大发展。 泡桐育苗方法有插根、播种、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苗□地应选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气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苗木长度以15~20厘米,粗度以1.5~4.0厘米为好。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在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加强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一般随整地随造林,采用穴状整地,深1米,长、宽各1米。根据造林的目的和经营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造林方式和造林密度。在路旁、渠旁、河旁,可成行栽植,株距可为3~5米;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株间还可栽紫穗槐等。在宅旁、村旁可带状或块状栽植,初植造林密度4×4米。实行粮食作物-泡桐间作时以桐为主的间作型,初植造林密度5×5米,每亩26株;以粮为主的间作型,造林密度5×40米,每亩3株;桐粮并重的间作型,造林密度5×10米,每亩13株。造林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到第2年春季发芽前进行。有的地区进行秋季带叶栽植,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高干培育方法 ①平茬法。在造林后第1年进行或于第1、第2年连续进行,时间多在冬初。方法是用利刀在靠近地面处将茎截断,随即用土埋好;翌年待萌芽条长到10~15厘米时将生长最好的留下,其余全部去掉。 ②抹芽法。在春季栽植后,待长高至3~5厘米时,在靠近苗木顶端处保留一个健壮芽,其余侧芽全部除去,使养分集中于保留芽的生长发育。 ③自伤接干法。在春季发芽前半个月,在树干最上部用刀砍口,促使形成徒长枝,从而使主干接着向上延续。 ④剪梢接干法又称平头法。在定植后的当年或次年春季,将干枯的顶梢剪除,然后培育一个健壮芽,促使其迅速向上生长。 病害虫泡桐丛枝病是较为普遍的病害,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80~90%,病原为类菌原体。幼树发病后,多在主干或主枝上部丛生小枝小叶,形如扫帚或鸟窝。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无病母树的根作为繁殖材料,及时修除病树,选用抗病良种等。害虫有大袋蛾为害叶部,毛黄鳃金龟的幼虫食苗木根皮。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鲜泡桐果8大两,水煎去渣,浓缩成流膏为1日量,3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1341例,有效率为81%;其中临床控制率为7%,显效为25%。如配合百部、桔梗、青果、猪胆汁组成复方治疗,疗效有所提高。本品对咳嗽、咯痰、气喘,肺罗音减少均有一定效果,而以止咳、化痰效果比较明显,见效较速,有的1日以内即见效。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头晕、腹痛、腹泻、鼻咽干等,一般在3~4天后可自行消失。 对肝肾功能未发现不良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