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跑帏子
释义

所属地区: 河南 · 安阳 · 汤阴县 文化遗产名称:跑帏子 遗产编号:IV—1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7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汤阴县 遗产级别: 市 省 国家

舞蹈概括

汤阴帏子舞是活跃在豫北区域的一种古老舞蹈表演,又称经纬舞,俗称跑帷子。跑帷子使用的道具名叫“帷子”,它是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杆上扎“帷帽”,周围挂五彩缤纷的彩带及铜铃,实际上帷子象征的是一种招魂幡,表演者持帷子跑各种阵图,故名“跑帷子”。作为豫北三绝之一,在方圆数百里享有盛誉。

历史起源

跑帷子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由古代战争衍生出的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大型民间舞蹈活动,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秦汉,盛于宋、元、明、清各代和民国初年并延续至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目前,跑帷子仅存于河南省汤阴县古贤、白营两个乡。当地群众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以及农闲时期,都要自制帏子表演帏子舞。

据传跑帷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将士为纪念齐桓公的爱妃长卫女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这一王室祭祀活动继而演变为模仿行兵布阵的娱乐活动,后发展为宽泛的乡民求神拜庙、欢庆节日的娱乐性活动。

表演形式

帏子舞具有古代战争和民间祭祀活动的双重特点,帏子舞从古代战争中演变而来,与其他舞蹈相比,它的舞步、阵式、道具、配乐等都别具一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帏子舞是一种独特的团体型、广场型的民间传统舞蹈,近 200 名舞者按照《易经》中的八卦阵法不断变换出 100 多种阵势,气势磅礴。

跑帷子规模宏大,场景壮观,内容丰富,形式完美,在民间舞蹈中实属罕见。演出伊始,在一阵震耳欲聋的土炮声中,两名衙皂打扮的开道者手提大筛锣鸣锣开道,伴着洪亮而浑厚的锣声,跑帷子活动便拉开了序幕。此后,两名身跨骏马手挥令旗的“报马”往来奔驰,开拓场地。接着,乐声四起,锣鼓笙笛合奏出节律铿锵的民间乐曲,或高亢激昂,或悠扬婉转。那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乐曲烘托出了跑帷子特定的艺术氛围,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这时,两名手持龙头的帷子头带领由彩旗手和鼓手组成的乐队,在低沉、浑厚的打击乐中依次进场,分列两旁,伴随着乐曲节奏的变换,鼓手们跳起了粗犷欢快、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构成了一幅幅淳朴又美丽的民族风俗画。

鼓乐队舞蹈结束后,分列两旁,继续击奏欢快奋进的乐曲。伴着锣鼓铿锵的节奏,一支由 72 名身披各色彩缎、手擎五彩缤纷的帷子的青年组成的庞大舞队在帷子头的带领下分两队如二龙出水般奔腾着进入场地,然后,分三组轮番舞蹈,依照阵图排列成各种阵势和图案。每次舞蹈时,帷子手们踏着鼓点屈膝、微蹲作小步跑,富有节奏感地来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彩带铜铃就颤动一下,发出哗哗的响声。阳光之下,银光闪烁,彩带翻飞,舞影婆娑,其景象之美丽、场面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阵图跑成之后,帷子手们迅速按原线路收起排成原队形,准备再次组成新的阵势。

伴随着帷子队伍进入场地的还有充满着皇家威严气势的全副銮驾以及衙皂簇拥下的扮成丑角的七品县令。严肃与活泼、庄严与诙谐相映成趣,在一片幽默欢快的喜剧氛围中,一面凤尾彩旗被扛出,跑帷子活动结束。

文化现状

跑帷子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舞前,“龙头”开道,舞后,“凤尾”告终,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不谋而合。2000年来,河南省汤阴县加大了对帏子舞的保护力度,帏子舞于2008年2 月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