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炮楼 |
释义 | 释义【词语】:炮楼 【注音】:páo/bāo/pào lóu 【释义】:1.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 【基本解释】 [blockhouse] 四周凿有用来了望、射击的枪眼的碉堡,对于作战能发挥一定作用的圆柱形建筑 【详细解释】 1. 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 张希平 《雁翎队》:“ 槐哲民 同志率领两个班直扑炮楼二层。” 2. 碉堡的俗称。 《新华日报》1943.8.4:“‘皇道乐土’上的人们是得不到安安稳稳饿死的权利的,饿得不能动,还得被强迫去挖沟修炮楼。” 概述简要说明炮楼的基本结构。大部分炮楼有两塔枪分设对角,重生和装备一定都在一楼,二楼是地面出口,主控在二楼以上。 攻占炮楼的第一步是击毁两塔枪,火力封堵二楼地面两出口,逼近炮楼并清除炮楼周围防御工程,彻底将对方兵力封死于炮楼内。 第二步(最关键),开有强火力载具(闪电、先驱、强袭等等)到炮楼一楼楼梯一侧门边,载具的炮口调整刚好可以封锁一 楼楼梯,而有不会攻击到二楼;步兵和MAX同时从另一侧门向二楼上攻击。 第三步、一楼楼梯被封死,二楼楼上敌人防守主控的兵力无法补充,很快占领主控楼层,清光埋伏的幽灵,黑客迅速黑下主控;炮楼基本拿下,最后一步是清理一楼残敌,同时,也要清除幽灵。 对于抵抗非常顽强的炮楼,迅速攻占的最关键一定是封锁一楼楼梯。 也许很多兄弟看了上面叙述觉得理所当然根本不必写,这也是我曾经的想法;可是,经历一次次的炮楼耗战,我知道该写写。都在大叫步兵怕死不冲,所以老拿不下炮楼,其实,炮楼耗战的最大原因是战术不规范,大量的误伤和无用攻击。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每到一处都构筑碉堡,以镇压人民的反抗,群众称“碉堡”为“炮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