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庄村 |
释义 | 1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潘庄村◎ 位置面积潘庄行政村位于王庄镇政府北4.5千米处。东与前高庙乡焦岗村接壤,南连毛寨村,西邻西高营村,北接溧河铺镇贾桥村,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2.2千米,面积4.4平方千米。 ◎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村委会辖潘庄、刘庄、江庵三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003年全村488户,1986人。其中男1000人,女986人,均为汉族,有李、荀、张、江、刘、段、赵、陈、等15个姓氏。 ◎ 自然状况潘庄行政村处马槽渠东,四分干渠西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全部为粘土。交通便利,油路连通三个自然村,且有县城公交公司2路公交车每日往返14班次。植物资源有竹子、香棒棒、蒲公英、车前草、蒺藜、枸杞等。 ◎ 农业经济全村有耕地4770亩,人均2.3亩。全村种小麦1600亩,棉花686亩,大白菜600亩,甘蓝120亩,土豆400亩,年销往外地蔬菜180万公斤。村大面积种植大白菜已有10余年历史,每年亩产大白菜可增收800元以上。 ◎ 社会公益事业镇两条水泥路呈十字型穿越境内,长7千米。村内铺矼石路7条8千米,生产路12条,共21千米,三个自然村内5条8千米道路都进行了改直、加宽,使之畅通。村还自筹资金建自来水塔1座,有4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 主要经济状况2007年,全村共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535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466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 2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站集乡潘庄村潘庄村位于站集乡东部,占地面积接近2平方公里。坐落在商永(商丘---永城 S325省道)公路75号,交通便利。附近村庄有李楼村,焦各村,何庄村等。商丘市汇丰棉业就坐落在本村,商丘市汇丰棉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是一个集棉花收购、加工、经营、纺纱于一体的大型棉纺织品加工企业,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村中还有中国移动代办点,佳佳超市等便民商店。村中道路纵横行走方便。 3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潘庄村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潘庄村地处沁水县东南部,嘉峰镇中北部,是嘉峰镇政府所在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690多户,1810人,拥有1900多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棉花、花生、芝麻、葵花等。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素有“煤炭之乡”的称谓。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潘庄村地处沁水县东南部,嘉峰镇中北部,是嘉峰镇政府所在地,也是这里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全村占地面积约有5平方公里,居住着690多户,农业人口1810人,拥有1900多亩耕地。 潘庄村地域平坦开阔,端润一级公路由北向南贯村而过,交通相当便利,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沁河之水沿村西窜流而下,千百年来,一直哺育着这里的百姓。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块风水宝地。环境优雅、景色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棉花、花生、芝麻、葵花等。而且,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素有“煤炭之乡”的称谓。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煤层气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当地居民不可缺少的主要生活能源。我们当地的村民延续着古老传统的习俗,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富裕生活。 居住在这里的农户,除种田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还要到附近进行劳务打工。他们骑着车早出晚归,风风火火,象“上班族”,纯朴而勤劳。也有的经营商业、服务业、运输业,还有的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搞畜牧养殖业或个体企业。 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和改善。现在我们村几乎人人有手机,家家有电视。有电脑的家庭占到45%,有小轿车的家庭占到20%以上。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村落便沉浸在一片文明祥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人们尽情地参与和享受着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这里是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家园。 4 山东省胶南市理务关镇潘庄村潘庄村位于理务关镇驻地东北4.7公里处、吉利河水库大坝南侧,是理务关镇驻地与诸城、潍坊等内陆相连的重要通道。该村村域东西约1.1公里,南北约1.4公里,面积为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1050亩。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潘姓从由江苏海洲迁来立村,取名潘家庄。现在潘庄共有住户158户,人口598人,村中姓氏有周姓、王姓、张姓、刘姓、耿姓、曲姓、陈姓、徐姓等居民。 潘庄自建村以来,主要以农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逐年发展,并相聚兴起了工、副业。到上世纪80年代又开创了建筑业。特别是近几年来,村中养殖业有了较大的规模,各家各户的经济收入也有了提高。全村个体户有16家。2004年居民人均纯收入3128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全面发展。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不断地增长。潘家庄村先后有近7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有1名成为著名的博士后、教授,10余人成为所在行业、单位的高级专业人才,有2人成长为党政副处级以上,军队营级以上干部。该村全面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对独生子女户由村集体统一交纳备用保险金。同时广泛开展了“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使村民的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5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潘庄村◎ 简介位于山东省南部,濒临北方最大淡水湖---微山湖,有郗山航道河与微山湖相连,在郗山航道河上建有枣庄港,往南公里即是104国道,有102公交车通往薛城城区 ,还建有潘庄二级排水泵站。 ◎ 历史明代建村,因潘姓最先居住此地,故取名“潘庄”,后为兖州府滕县潘庄乡,后属于临城县,建国后属枣庄市薛城区沙沟公社,后改为沙沟镇至今。 6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潘庄村潘庄行政村位于王庄镇政府北4.5千米处。东与前高庙乡焦岗村接壤,南连毛寨村,西邻西高营村,北接溧河铺镇贾桥村,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2.2千米,面积4.4平方千米。 7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潘庄村◎ 概况潘庄村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地处常袋镇最北,位于常袋北2公里处,东与城关镇田沟村相邻,西邻小浪底镇南达宿村,北邻小浪底镇东达宿黑龙凹自然村。 全村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5.6亩,耕地面积2387亩,村庄占地380亩,总户数354户,总人口1—464人。 潘庄村很早以前叫“盼驾庄”,有盼望圣驾到来之意,经多年沿革,成为当今的潘庄村。 潘庄村共有姓氏10个,其中姓刘的占15户,姓陈的6户,姓王的5户,贾姓4户,张姓4户,李姓2户,姓符姓赵的各一户。林、郭二姓在该村占大多数,郭姓户数为最多。据传说姓张的在此地安家最早,其次是林姓,后郭姓与其它姓相继而迁入。 潘庄村有南、北、西三道岭,北面的为北岭,村南的为“寺坡岭”后转音为沙坡岭,村西的为庙岭,在庙岭附近有宋朝党进之墓,据墓志铭记载,“筱梵里数千乡”墓志后由孟津县博物馆运走。 明朝中后期,林家坟有碑一座,碑是万历十三年所立,当时立碑人“林风纲”是洛阳知府的一个教官。 ◎ 经济产业潘庄村是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是主要农作物,建国前后粮食产量很低,亩产只有百十斤,三年二头旱,村民生活水平很低,常年以粗粮充饥,吃白馍的时间有限。 1982年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科学种田有了实践,加大了化肥的投入量,使小麦、玉米产量翻了几翻,由原来的百十斤增加到亩产六七百斤,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2年,潘庄村大力发展苹果树种植,全村总面积超过600亩,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投资力量的欠缺,到2007年,所剩不足100亩。 2002年以来,潘庄村在养殖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由原来的零星养殖发展到专业户大棚养殖,养百头以上猪的户有7户,养2000只以上鸡的大棚有8个,大大增加了经济收入。 ◎ 社会事业1942年,潘庄村建有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由原来河南省教育厅秘书兼办公室主任“林则元”和原洛阳县银行董事长“郭仙芳”提议:在洛阳西北建两所学校,一所设在“水泉村”另一所设在潘庄村。当时郭风梧捐出自家的9亩地,供建校使用,全村干群齐心协力仅用了一年时间,建造一座二层高的“工字”大楼,院内并栽上了数百棵小柏树,织成了“双十字”型的绿色风景线,当时名扬方远百里之外。 学校建起后,招聘教师12名,郭华则任校长,在校学生发展到400~500人,北至黄河沿,南到洛阳边,方远几十里,都有人校学生。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成立了“公正”中学校名为“洛阳第二国民中心学校。 ◎ 基层组织民国时期,潘庄村为洛阳县翠峰乡潘庄村和南达宿村西的刘庄村为一个保,联保处设在大杨河阁上。 郭益祥为西保主任,郭绥丰、郭厚丰二兄弟为正副保长。 1948年洛阳解放后,潘庄村农会成立。 1952年后成立“东小梵乡”,潘庄村为海资区“东小梵乡”。1953年,潘庄村划为孟津县,1955年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高级社成立。1957年又划为北马屯乡酒流凹管辖区。。1958年大炼钢铁,郭九全带队去搞钢铁,以组为单位成立了小食堂。同年郭永圈带队到陆浑去修水库,林永福接任支部书记,刘帅任村长。1962年常袋人民公社成立,潘庄划为常袋公社所管。1966年后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林永福被定为走资本主义当权派,挨批斗,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 ◎ 人物郭志发:原洛阳市劳动局局长。 郭九轩:1928年生,原南阳军分区副政委。 8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临水镇潘庄村◎ 具体位置潘庄村坐落于临水镇东北,东与刘庄村接壤,南连周集镇花园村,西邻张楼村,北接新华村。阜六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G35)穿村而过。 ◎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村委会辖潘庄、吕庄、李庄、刘庄、新华、金塔六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2003年全村600多户,总人数2700多人,均为汉族,有孙、吕、刘、李、陈、魏、张等姓氏。 ◎ 自然状况潘庄行政村处庄台东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全部为粘土,适应水稻及小麦生长,产量丰富。植物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 ◎ 农业经济全村耕地面积达6000多亩,人均3.3亩。全村冬季种小麦5200多亩,夏季水稻5300多亩。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农作物生产。村内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已有上千年历史。 ◎ 社会公益事业村内数十条水泥路四通八达,通向各村,给村民带来方便的交通环境。阜六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G3)、阜六铁路横穿村内。有望在村附近设站点,给村民带来方便的交通。 ◎ 经济状况2010年,全村共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5657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55元。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