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毅群 |
释义 | 人名,1956年生于湖北武汉,中国雕塑学会会员,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另有同名人物,为银川供电局局长。 清华大学潘毅群教授潘毅群 1956年生于湖北武汉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艺清美艺术教育机构 客座教授 学历简历: 1982 年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染织美术系 获学士学位 1994年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助教进修班 1995年 结业于中国城市雕塑 高级研究班 1997年 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 工作经历: 1985-1993年 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教师 1995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师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工艺美术系 金工专业 副教授 承担主要课程: 《雕塑》、《立体构成》、《金属焊接》 论文、论著、作品及科研成果: 1994 雕塑作品《长号》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北京) 1997 参加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艺术家作品联展 (巴黎) 1997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雕塑个展 (巴黎) 1998举办《车窗外的欧洲——潘毅群旅欧雕塑作品展》(北京) 1999作品《屠杀者戒》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 (北京) 2000参加第一届中国国际雕刻节石雕大赛 获三等奖 (福建惠安) 2000参加“2000世纪曙光”河北国际雕塑邀请赛 获优秀奖 (石家庄) 2000雕塑作品发表于《装饰》杂志第一期 2000文章《跨过南回归线》发表于《装饰》杂志第五期 2000文章《车窗外的欧洲》及雕塑作品发表于《美术》杂志第十期 2001雕塑作品发表于《雕塑》杂志第一期 2001雕塑作品发表于《世界美术》第二期 2001雕塑作品被“北京青年报”六月号发表 2001参加“艺术与科学”国际邀请展 获国际提名奖 (北京) 2001“元素——金属雕塑五人展” (北京) 2002文章《有形的美丽 无言的忧伤》发表于“蓝色空间”国际雕塑邀请展图文集 2002雕塑作品《日出》被“BEIJING TODAY”报报道 2002 参加中日韩教授作品交流展 (北京 东京 汉城) 2002参加中国北京 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 (北京) 2003雕塑作品发表于《装饰》杂志第一期 2003雕塑作品被上海新民晚报八月号登载 2003参加中国长兴城市雕塑方案大奖赛 获三等奖 (浙江) 2003参加中国长春国际雕塑造型艺术展 (吉林) 2004参加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 2005参加《黄天厚土》中国雕塑大展(中华世纪坛) 2006“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大展(北京) 2006参加郑州中国国际雕塑年作品展(郑州) 2007参加北京“蓝色空间”国际生态雕塑邀请展(北京) 2007参加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展(北京) 2008参加“反手归真”中国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展(上海) 潘毅群的雕塑作品以现代艺术的观念为出发点,在形式的创造中追求潜在的人文主体,反映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同时,学工艺美术出身的潘毅群在作品中也有很强的设计感。对于潘毅群来说,他面对着两个主体的选择,一个是形式的语言,另一个是人文的主题,他像一位哲学家一样,在思考中完成两者的统一。《殖》可以视为潘毅群的代表作,它具有一种抽象雕塑在形式上的完整性和雕塑感,如果把它放大作为公共艺术作品的话,也具有一种纪念碑的庄重与恢宏。他的理性精神熔铸在他的作品中,它表现了一种力量的冲突和对抗。这种形式的张力和精神上的寓意是通过材料本身来实现的。他的作品的不锈钢部分做得非常精致,那种光滑得表面和镌刻整齐的文字都强调了稳定、纯净与完美的感觉;而铁的部分则显得比较粗糙和零乱,但两者却被奇异地统一在一起,既相互对抗又相互制约。潘毅群认为材质的表现应该与对周围世界的地认识和生活的体会相关联。他在表现冲突的时候,是以一种完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在形式与主题上也反映出这种完美性。从大的范围来说,他的作品更具有公共空间的可能性,观众可以从形式的创造中来感受艺术家的精神追求和人文主题。 潘毅群的室内雕塑就好像公共雕塑的实验室,在他随后的大型室外雕塑不仅充分延续了他的室内雕塑的观念,而且还发展了这些观念,形成了他自己的公共艺术形式。如果说,像《殖》那样的作品体现了一种理性的精神,那么像《回声》这样的室外雕塑则表现了一种更加开放的观念,更具与公众对话的可能性。《回声》规模巨大,置于自然环境之中,更具动感和张力。这与室内作品《殖》是不一样的。后者不要依赖环境的依托,作品自身的材质与结构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受,观众对于作品的欣赏与接受是有预先期待与心理准备的。《回声》作为公共艺术作品,对于观众是一种“强制的接受”,观众与作品不期而遇,直接进入艺术家设定的情境,观众的反应并不限于作品本身,作品的构成与环境,材质与环境都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受,两者的关系构成吸引观众与征服观众的要素。作为现代艺术的公共艺术作品既要体现出现代艺术的追求与观念,又不能“吓跑”观众,这是潘毅群在从室内雕塑进入公共空间时一个难题,但他较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潘毅群近年来一直在探索金属焊接雕塑,他从室内雕塑到公共雕塑的转变是由一般的金属焊接变为废旧金属焊接,这个转变是现代雕塑史上的一个发展过程。对于个体艺术家来说,则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金属废件不同于一般的原材料,它除了具有一般的材质特性外,还具有成为废件之前的功能特性。从严格意义上说,废件焊接雕塑也不同于一般的抽象雕塑,这种潜在的功能性已经超越了单纯抽象的构成,而具有超越抽象的文化与社会意义。艺术家不仅要利用这种预定的特性展开想象,观众的联想也会受这种功能的制约。艺术家对于这一点是有充分考虑的。潘毅群的《回生》就是直接利用工业废件制作的,作为公共艺术,他因此面临着三方面的要素:材质的功能性,作品的构成,以及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潘毅群的作品以一种不对称的对角线结构,这种大胆的设计使作品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工业产品本身是文明的象征,它不是简单的抽象结构,它由机械的零部件构成,同时也具有机器的形式美感,那种一往无前的冲击力与自然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照。自然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意义的转化,它与雕塑不只是一个协调形式的问题,就像亨利·摩尔德室外雕塑一样,而是具有叙事性戏剧性的冲突。这种冲突在潘毅群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但那是形式的对比和冲突。在《回声》中,形式仍然占有很重要的意义,与形式形成对比的是自然的环境。具有动感的雕塑以富于变化的造型协调于自然,这种协调也可视为自然对机器力量的制约。潘毅群在从室内雕塑转向公共雕塑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从现代艺术的形式主义主题的转移,也证明了潘毅群是用思想铸造作品的艺术家。 部分优秀作品 春 播 女人和狗 不散的宴席 姻 缘 皇帝和皇后 遛 鸟 银川供电局局长男,汉族,1 9 5 2年8月生, 中共党员,1969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银川供电局局长。历任固原供电局副局长、局长;青铜峡水电厂厂长;银川供电局党委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曾两次荣获宁夏电力公司“优秀厂局长”称号,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先进个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