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祥辉 |
释义 | 潘祥辉,男, 江西黎川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政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媒介制度变迁,媒介社会学以及政治传播学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在新闻传播学术界首次引入了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长时段考察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轨迹、逻辑与演化动力,构筑了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科层制与政治传播四部曲”《帝国悖论:官僚科层制与秦汉帝国的政治传播》、《社会主义国家传播失灵现象的组织社会学分析--以中国及前苏联为例》、《苏联解体的传播失灵因素--兼驳苏联解体的舆论失控说》以及《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考察了帝制与社会主义体制下政治传播的特点。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了“传播失灵”(Communication failure)的概念,并从传播失灵的角度探讨了威权体制下政治治理的难题。除“传播失灵”外,本人还在相关论文中提出了“去科层化”、“传播个人主义”、“信息货币”以及“无障碍传播”等概念。传播失灵理论对于打通传播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融合大有裨益。 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广电总局课题各一项,主持民政部课题一项,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和杭州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各一项。目前已出版有《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一书。在《中国传媒报告》、《现代传播》等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媒介演化论》一书曾获得浙江省传播学会2009学术成果一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论文《论媒介技术作用于媒介制度变迁的机制》获2009年中国传播学年会及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优秀论文奖”。曾先后参加过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主办的多个传播学理论与方法暑期班或研修班;2010年1-2月曾赴香港中文大学短期访学,参加第三届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者访问计划;2011年3月,赴香港城市大学参加第四届大陆青年传播学者访学计划。2011年4-8月,先后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华社浙江分社挂职锻炼。任新华社中国网事多媒体创意策划中心主任助理; 著作: 1.独著:《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2.参编:《文化产业经营通论》(邵培仁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3参编:《传播与文化教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庄晓东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4.副主编:《现代应用写作实训》(徐秋儿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近年发表的论文: 1.《论中国语境下的危机事件与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关联---以汶川地震和群体性事件为例》,《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中文大学主办),2011年第14期,页33-70. 2《社会主义国家“传播失灵”现象的组织社会学分析—以中国及前苏联为例》,《新闻学研究》(台湾政治大学主办)第108期,页269-306; 3. 《论中国媒介传统对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隐形规制》,《浙江传媒学院》2010年第1期,《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4《政府理性、政治权力聚散与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2期转载;《学术界》2011年第3期转摘; 6.《论中国媒介转型中的潜规则及其制度根源》,《现代传播》,2010年第2期。 7.《论媒介技术演化作用于媒介制度变迁的机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8.《中国传媒业改制的逻辑与困境—从《中华新闻报》的停刊说起》,《当代传播》,2010年第2期 9.《国际体系作用于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途径与机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0.《浙江传媒业60年转型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1.《探究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演化逻辑——一种博弈论的视角》,《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2.《中国媒介制度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联和互动》,《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2卷第1期) 13.《植入式广告与媒介寻租的楚河汉界》,《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6期转摘。 14.《帝国悖论:官僚科层制与秦汉王朝的政治传播》,《中国传媒报告》2010年第2期,《China Media Research》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15.《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与四维模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6.《媒体曝光行人违章折射的法治困境》,《当代传播》2009年第1期 17.《儒家文化圈与东亚媒体的传播特质浅析》,《中国传媒报告》2009年第2期。 18.《论媒介制度的效率竞争与中国媒介的变迁与演化—以1840-1949年间新闻史为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9.《从生态学视角解读西方政治传播的生态链》《新闻界》2009年第3期。 20.《论政治传播三大生态规律》,《当代传播》2009年第5期。 21.《网络造谣与言论自由的边界》,《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22.《电视购物与媒体征婚的风险分析》,《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3.《制度创新与浙江传媒业的变迁》,《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2期。 24.《中国媒介语境下的突发灾难事件与传播学理论的检视与思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5.《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会变革的十大事件回顾》,《中国传媒报告》2008年第4期; 26.《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制度创新的内在关联》,《现代传播》2008年第4期; 27.《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8.《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新闻媒体方言言说的社会成本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 30.《走出电视娱乐节目庸俗化的困境》,《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2月10日,《新华月报》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31. 潘祥辉:《合作共赢:社会组织与媒体的互动模式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2.潘祥辉:《从社会生物学视角看媒介制度的演化机制》,《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33.李东晓、潘祥辉:《无障碍传播:历史、现状与理论框架》,《中国传媒报告》2011年第2期; 34.潘祥辉:《论作为“软规则”的媒介意识形态及其制度功能》,《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35.潘祥辉:《同病同源:医改、教改与传媒改革的比较制度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1期; 36.潘祥辉:《论苏联解体中的传播失灵因素---兼驳苏联解体的舆论失控说》,《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37.潘祥辉:《传播个人主义:自媒体革命的政治社会学解读》,《当代传播》2011年第6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