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彤 |
释义 | 个人简介潘彤,1966.06,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青海省科协副主席;青海省地质矿产开发局党委委员、局长助理、副总工程师兼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院长。在潘彤的主持下,他与广大技术人员先后发现矿床(点)十余处,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五项。同时他自己也因找矿成果和科研业绩突出,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006年1月,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2006年9月被青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7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年11月获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人物特写1984年,潘彤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桂林工学院地球化学勘查系。四年间,他刻苦治学,在本专业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1988年夏,潘彤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到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下属的有色物探队野外分队。在报到后的第二天,他就被派往兴海县,参加赛什塘铜矿外围普查。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海拔3600米的高原,呼吸急促、流鼻血、头痛难忍,梦想中的地质工作生涯,就在高原反应的重重考验中开始了。就这样,潘彤在青藏高原上跑了20年,行程相当于2个两万五千里长征。通过在成矿有利地段创造性部署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青海省先后发现了肯德可克钴铋金多金属矿、督冷沟铜钴矿、果洛龙洼金矿、肯得弄舍铅锌金矿等矿产资源,在西藏地区先后发现了斜道峡铅锌矿、哈拉山铜矿、堆拉铅锌矿等矿床。 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全国地质工作低谷期。此时的潘彤决定发挥自己在辨认矿石标本上的优势,攻读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曾有一度因为单位不景气,潘彤每月只能领到50元工资。导师看他生活清苦,劝他与单位脱离关系,直接享受学生研究津贴和助学金。潘彤为此动过心,但深思熟虑后他婉拒了导师的好意,因为“青海地质更需要人才,更能体现价值,更能作出突破”。苦读了三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到青海有色地勘局。为进一步提高自己地质找矿方面的研究水平,2001年,潘彤又考取了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在深造进修中,他的学识水平在不断提升。2007年,潘彤调到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的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任院长,掌舵青海省规模最大的地质队。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并参与了青海省有色地勘局、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科技厅及中国地质调查局许多重大项目的实施及100多项地质项目的立项设计、报告的评审工作,与广大技术人员累计发现各类大中型矿产近十处,其潜在经济价值在500亿元以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