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家沟村 |
释义 | 潘家沟村位于山东省海阳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4′,北纬36°55′。东与乳山市铁山村接壤,北与上尹家村交界,西与嘴子后村相连,南与栾家疃相邻。距市政府驻地约25.8公里,隶属盘石店镇。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另一说为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因潘姓建村且处山沟,故命村名潘家沟。传至三世后,董姓因亲戚关系来此定居。全村辖区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公顷,山岚10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苹果、蔬菜等。 潘家沟村发展2002年,全村240户,620人,自然增长率为1.6‰。有董、潘、刘、王、卢、蒋等6姓,均为汉族,其中董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8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8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61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86%、0、14%。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8公斤,总产为6.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97公斤,总产为13.8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亩产495公斤,总产为25.65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96公斤,总产39.5万公斤。 1988年,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栽植苹果、梨等。2000年,全村有果园6.67公顷,产量200万公斤,产值40万多元。大棚樱桃、桃子等成为本村的拳头产品。本年,全村农业总产值为85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为5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48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00万元,畜牧业收入231万元,林业收入50万元。 第二产业1985年,建成了2座面粉加工厂。2000年,建起羊毛衫加工厂、勾花厂,从业人员达150人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8万元。 第三产业解放初期,办起了供销社代销店,收入微薄。改革开放后,先后发展起理发店、电气焊维修部、商店等。2000年,第三产业收入27万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0人,收入80万元,其中服务业收入40万元,商饮业收入40万元。 文教科技1946年,成立了村小学。1966年,有学生150人。1976年,在村南建起新校舍。1996年,小学合并到嘴子前学区小学。自建国至2002年,考入大中专学校的学生55人。本村的大秧歌,曾多次参加镇、市汇演并获奖。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多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350公斤。1995年,人均粮食435公斤。2000年,全村收入213.5万元,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村有运输车30辆、摩托车50辆、电话130部、彩电150台、电冰箱5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弯弯曲曲,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改革开放后,村统一规划并整修街道,新建房屋100多幢。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 集体福利1992年以来,为了鼓励村民种植果树,村集体为有果园者负担特产税。1995年,投资3000元,建起了幼儿园,儿童入园全部免费;村民免费吃上自来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