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攀鲈 |
释义 | 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科(Anabantidae)的小型亚洲淡水鱼,学名为Anabas testudineus。原产于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分布於亚洲,产於中国东南部至印度,为亚洲特有属(endemic genus)。中国见於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澳门、海南岛及云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邻近湿地,属中国原生鱼类。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能在陆地上爬行而闻名于世,在海外是重要的食用鱼和著名的观赏鱼类。 中文学名:龟壳攀鲈 拉丁学名:Anabas testudineus 界:动物界 目:鲈形目 亚目:攀鲈亚目 科:攀鲈科 属:攀鲈属 龟壳攀鲈鱼类名称 学名:汉语-龟壳攀鲈;英语:Climbing perch;拉丁语:Anabas testudineus (Bloch, 1792) 俗名:汉语—攀鲈、过山鲫、飞鲫、太阳鱼;英语:Climbing perch, Anabas 中文学名: 龟壳攀鲈 中文别名: 攀鲈、步行鱼、过山鲫、巴摩鱼、辟邪鱼、飞鲫、爬树鱼、刺鱼、刺鲫、攀木鱼、攀木鲈、攀山鲈、太阳鱼、海菩萨、海南婆鱼 英文名: Climbing perch 拉丁语: Anabas testudineus 命名人: Marcus Elieser Bloch 1792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辐鳍鱼纲 目: 鲈形目 亚目: 攀鲈亚目 科: 攀鲈科 属: 攀鲈属 种: 鲈攀 分布: 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包括中国南方、越南、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菲律宾、印尼、新几内亚、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 物种故事龟壳攀鲈在1792年,德国博物学家布洛赫在外地鱼类的自然史第6卷中,采自亚洲的标本,以龟壳花鮨(Anthias testudineus)之学名首次被记载。 攀鲈属,是在1816年,由法国医生、解剖学及博物学家克洛奎特,在法国动物及博物学家居维叶的胞弟居维叶所编自然科学字典第二卷的附录中,根据1797年博物学家达尔多尔夫(在伦敦林奈学会会刊第三卷之论文攀鲈的自然史所载之攀鲈作为模式种而建立。) 本种的先定同物异名为Amphiprion testudineus、Anabas testudineus、Anthias testudineus、Sparus testudineus,次定同物异名甚多,有Amphiprion scansor、Anabas elongatus、A. macrocephalus、A. microcephalus、A. scandens、A. spinosus、A. testudineus lacustri、A. t. ricei、A. t. riveri、A. trifoliatus、A. variegatus、Lutjanus scandens、Perca scandens、Sparus scandens等。 外形特征龟壳攀鲈身体侧扁延长略呈长方型,口端位,上下颌具细齿,尾柄短而侧扁,尾鳍圆型。体表底灰色略带灰绿,体後方具许多黑色散点,腹部略淡,鳃盖两强棘间及尾鳍基中央各具一黑斑,体侧具约十条黑绿色横纹。无须,具平行背缘中途断裂的侧线,吻两侧泪骨及鳃盖缘均具强锯齿,体表被有硬而厚的栉鳞,背鳍及臀鳍各具锋锐硬棘,背鳍硬棘16~20枚;背鳍软条7~10枚;臀鳍硬棘9~11枚;臀鳍软条8~11枚,体长可达25厘米以上。鱼体在不同的水域会有所不同,有银灰色的,也有显金黄色的。在鳃内部上方具有辅助呼吸器官,称鳃上器或迷路器,能纳入空气进行呼吸,在缺氧的滞水里亦能生存。(龟壳攀鲈的鳃上器官由第一鳃弓的咽鳃骨、上鳃骨突出,形成骨质瓣,形似似花朵)。 地理分布龟壳攀鲈原产于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攀鲈属分布於亚洲,西达印支半岛,南至越南,全球仅有2个种,产於中国东南部至印度,为亚洲特有属。中国仅有1个种,在香港,龟壳攀鲈分布於各大小河溪下游至河口及其邻近湿地池沼。内地见於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曾於早期标本馆中有纪录,但可能因平原区污染而已经灭绝。普遍见於中国大陆闽江及其以南至海南岛各地,因此於台湾纪录中,暂时保留本种的描述。)、澳门、海南岛及云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邻近湿地,属中国原生鱼类。基本性格温顺,易於饲养,对水质要求较低,能广泛生活於各类淡水至咸淡水环境,却较易受惊而跃出鱼缸外,离水一旦触怒即竖起吻侧及鳃盖锯片,不宜赤手处理,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能在陆地上爬行而闻名于世,在海外是重要的食用鱼和著名的观赏鱼类。为热带亚热带野生淡水经济鱼类,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马来西亚有“咖哩汁”之称。由于多年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们的过度掠捕,海南省野生攀鲈鱼分布区域逐步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成为濒危品种。昼行性,在河溪石穴或水生植物间隐栖,野外观察时绝不易发现,唯当它到水面呼吸时可知其存在,每年豪雨低地河沼及鱼塘氾滥时,可欣赏众多大小攀鲈在浅水塘壆上友好地齐齐攀爬,迁散往邻边泽地及鱼塘,在蒙胧雨景中能添上一番自然界生命的浪漫。 生活习性龟壳攀鲈是攀鲈科的小型鱼类,属多年生,群或独居、昼行、肉食及腐屍食性的原生淡水鱼类,成鱼及幼鱼均属近水表之自由游泳动物,主要摄小型水生动物包括蚯蚓、昆虫、小鱼以及它们的遗骸。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当生活的环境被污染,水质变质发臭,其它鱼类都无法生存相继死亡时,这种小鱼依然顽强的活着,但它并不喜欢生活在受污染的水里,每当大雨过后,水位上涨后,鱼儿们就会集体爬上岸,去寻找良好的新环境里生活。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龟壳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龟壳攀鲈对咸淡水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故能广泛分布於低地及近河口基围等泽地,在华南区域受豪雨响而有洪汛,珠江下游的龟壳攀鲈则能乘洪水冲至香港西部大屿山北及流浮山一带,在极淡的海面游到沿岸各大小河溪,周而复始,是本港少数能自内地不断地以二次性扩散形式补充个体的淡水鱼类。在香港的鱼类组成中,属下游低地浅水及泽地的中至表层鱼类,主食小型动物及其遗骸,隐栖石隙或植物丛。对污染不太敏感,生存个数却可反映严重水污染,作指标物种。 生长繁殖龟壳攀鲈约两至四年达至成熟,最大者体长可达25公分以上。两性异型不明显,雄性头略大圆钝,具较浓暗的婚姻色,雌性头小略尖,腹部略胀。繁殖期於春夏五至七月,在水生沉水及挺水植物茂盛处产卵,大型成熟个体可产约二千粒浮性卵,具领域及亲代抚育行为。适应适宜pH6~9,生长水温18~35℃,最适生长水温25~30℃,低于15℃减少摄食,属热带、亚热带淡水鱼。 野生龟壳攀鲈经人工驯养、繁殖,如今开始进入池塘养殖,龟壳攀鲈为一年多次产卵型经济鱼类,卵粘性,产卵较为集中,约在30~40分钟内可全部产完,孵化出苗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龟壳攀鲈幼苗阶段具有互相残杀的习性,为此培育期保证足量的饵料是提高培育成活率的关键。 在同一群体中,雌、雄个体规格差异较大,雌鱼个体重是雄鱼体重的2~4倍,且雄鱼生长体重达到100克左右时生长速度就受到遏制。亲鱼按1或接近1配对。雌 雄:1:1。 雌雄亲鱼的鉴别:同一群体中,雌鱼个体相对较大,繁殖季节雌鱼生殖孔凸出且尖,腹部较大,轻压肛门可挤出少许成熟的卵粒;雄鱼普遍个体较小,体型较长且不够丰满,生殖孔内凹,成熟的雄鱼轻轻挤压肛门有白色精液流出。 攀鲈鱼趣闻龟壳攀鲈在马来西亚,马来人称为“Ikan Puyu”,当地华人称为“辟邪鱼”或“过山鲫”,人们认为龟壳攀鲈有辟邪的作用,养在家里有预知邪恶(降头)的作用还能带来好运,据说巫师很怕见到它那两颗杀气腾腾的眼睛,所以在马来西亚的人们通常喜爱在家中养几条又称辟邪鱼的龟壳攀鲈,龟壳攀鲈在鱼缸里很容易饲养,一般观赏鱼吃的饲料或饭粒、面条、肉类都能养活它,也能在鱼缸内繁殖。虽然偶尔会在鱼缸里相互打闹,但如果是其它种类的鱼攻击其中任何一条龟壳攀鲈,其它龟壳攀鲈就会义无反顾一起帮忙反击,对抗外敌。 龟壳攀鲈鱼善跳跃,鱼缸里饲养需要加盖,在野外龟壳攀鲈虽然生性警惕,但饲养过一段时间后也能与人有很好的互动,喂食时可将食物拿在手中,离水面一段距离,龟壳攀鲈便会跳出水面抢食。 玻璃市,加央出现罕见白色攀鲈(俗称过山鲫),由一名当地70岁老者饲养了约5个月。 在一次为鱼缸换水时,才赫然发现这只白色攀鲈,让他惊奇不已。 一名商人购买3条灰色“过山鲫”饲养,其中饲养的一条,竟全身变黑色,犹如一块黑炭,令他感到不可思议。 这名来自马口的商人在一间宠物店购买3条又称“咖哩汁”的过山鲫,每条3令吉。他把3条过山鲫放入鱼缸饲养,供顾客观赏,然而其中一条在上周,全身竟然从灰色变黑色,另两条则保持原状,顾客纷纷啧啧称奇。 商人深表惊讶,因为如果是饲养的水质有问题,导致鱼只变黑包,应该是3条一起变黑,而非只是一条。 寓言故事攀鲈鱼历险记 河面上密密地覆着一层垃圾,水质乌黑恶臭,攀鲈鱼在这里生活很不愉快,不仅找不到食物,还要深受污水的危害。他决心去寻找新的优质的水源。 当攀鲈鱼下定离开的快心后,一刻也不想担搁,行装没有准备,就高高兴兴地跳上岸,向生他养育他的母亲河告别: “再见了,我生活过的地方!”上到陆地他行走缓慢,左右地摆动着尾巴,路过一片森林,遇到一只狐狸。狐狸远远看到攀鲈鱼的到来,喜在心头,喜在心头,“提着灯笼也难找啊”他暗自思忖。狐狸坐在一块大石上,专等攀鲈鱼来上钩。这时攀鲈鱼也发现了狐狸虎视眈眈,他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从五加树顶上掉下一片叶子,说: “攀鲈鱼大哥,别害怕,你就钻到我身下去,狐狸找不到你的。” “谢谢五加叶子,救命之恩我永远记住。”攀鲈鱼感激地说。他不慌不忙地钻进五加树叶底下,接着树上还跳下了许多叶子。攀鲈鱼走到哪里,五加树的叶子就盖到那里。狡猾的狐狸等了老半天,不见攀鲈鱼的踪影。他跑到发现攀鲈鱼的地方寻找,一点影子都见不着,知道上当了。狐狸垂头丧气地添一添嘴边的口水,灰溜溜地回去了。 攀鲈鱼一路上不仅有狐狸等动物的追截,还有人类的猎捕,有时摔得头破血流,口干舌燥,忍饥挨饿,从不叫苦叫累。为了不遇到猎手,他只好白天休息夜间才赶路。没有月亮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前进路上有荆刺、悬崖,这一切都难不倒攀鲈鱼寻找新水源的决心。每到夜幕降临,一闪一闪,提着灯笼的萤火虫们就主动聚飞过来,说:“攀鲈鱼先生,你如不嫌弃就拿着我这把手电筒为你照明吧,” “谢谢,太好了,有了像手电一样的光束,我走路不会迷失方向了。”攀鲈鱼说。 攀鲈鱼高兴得五体投地,千恩万谢。就这样,攀鲈鱼一路上行进十分顺利,终于在大森林的尽头找到了优质的山泉溪流。 攀鲈鱼面对生活的挑战,坚定地改变恶劣的环境,即便存在很大风险也义无反顾。 其它攀鲈科鱼类尾点非洲攀鲈目:鲈形目 亚目:攀鲈亚目 科:攀鲈科 属:非洲攀鲈属 尾点非洲攀鲈拉丁学名:Ctenopoma kingsleyae 命名人:Guenther,1896 英文名:Kingsley's Ctenopoma 别名:国王梅花 产地:分布在西非流动的水域内;从扎伊尔到冈比亚境内。 体长:19cm 习性:属于非常羞怯的鱼种,避免与太好动的鱼或是一大群小鱼一起混养,建议最好单独饲养在单一的水族箱内。 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可喂非常小的小鱼或是有活动能力的活饵,如蚯蚓与水生昆虫的幼虫,也可投喂大型薄片及锭状饲料。 斑点非洲攀鲈目: 鲈形目 亚目:攀鲈亚目 科:攀鲈科 属:非洲攀鲈属 斑点攀鲈(学名Ctenopoma acutirostre 英文名称 Spotted ctenopoma ) 近亲:绚丽紩盖鲈 科:攀鲈科 全长:15厘米 食性:肉食 鱼缸游动水层:中层、底层 性情:好斗 椭圆形,棕绿色的身体上覆盖着豹状斑点。尾鳍基部有一个深色斑点。嘴能伸长形成一管状物,鱼就靠它吞噬食物。头部极尖,上部凹陷,下部凸尖。背鳍和臀鳍鳍条成丝状,向后延伸至尾鳍,几乎没有尾柄。 栖息地:扎伊尔等中非地区的缓慢溪流中。 别名:豺纹丛林鱼、枯叶、梅花、豹斑鱼 穆氏非洲攀鲈目:鲈形目 亚目:攀鲈亚目 科:攀鲈科 属:非洲攀鲈属 穆氏非洲攀鲈 拉丁学名:Ctenopoma muriei 命名人:Bonlenger,1906 英文名:Nile Ctenopma 别名:枯叶虎 产地:分布于沼泽或是流速缓慢的水域。如:尼罗河。 体长:8.5cm 习性:它的活动力强,体长从6cm起就可与其它强壮的鱼种相处一起。 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可喂活饵及薄片饲料。 斑非洲攀鲈目:鲈形目 亚目:攀鲈亚目 科:攀鲈科 属:非洲攀鲈属 拉丁学名:Ctenopoma maculatum 命名人:Thominot,1886 英文名:Single-spot Ctenopoma 别名:黑云虎 产地:产于喀麦隆南方及扎伊尔北方水域。 体长:20cm 习性:对于其它大型的底栖性鱼类相当能容忍。 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可喂大型薄片及锭状饲料。 注意事项:幼鱼体色的模式与成鱼不同,幼鱼在眼后有两道深棕 色的条纹,而且腹鳍原来是黑色的。 安氏细梳攀鲈目: 鲈形目 亚目:攀鲈亚目 科:攀鲈科 属:细梳攀鲈属 安氏细梳攀鲈 分布:刚果 大小:8CM左右 食物:鲜活以及冷冻食品 饲养温度:18~27度 PH:5.0~7.5 岬圆鳞攀鲈目: 鲈形目 亚目:攀鲈亚目 科:攀鲈科 属:圆鳞攀鲈属 岬圆鳞攀鲈 英文名:Cape Kurper 分布:南非 大小:20.3~21.8cm 饲养温度:17.8~22.2度 PH:6.5~7.2 食物:肉食性 包括红虫等 寿命:8~15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