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攀钢钢铁研究院 |
释义 | 研究院简介攀枝花钢铁研究院于1964年在鞍山建立,原名为鞍山钢铁研究院。同年末迁至四川省西昌市,改名为西南钢铁研究院。1972年迁到攀枝花市,定名为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公1983年划归攀枝花钢铁公司领导。1987年与攀枝花钢铁公司所属钢铁研究所合并,正式进入攀钢。现兼有攀钢钢铁研究院(企业科研院所)和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冶金工业部直属科研院所)双重身份。 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是以钢铁钒钛技术开发为主的冶金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如下领域的研究开发活动:钢铁冶炼及加工工艺、冶金新产品试制、钒的提取及钒制品加工工艺、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耐火材料、冶金炉窑节能技术及热平衡测试、各种金属材料和矿物原料的成份、结构分析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此外,该院还具备丙级工程设计能力和小型冶金辅助设备的设计与加工制造能力。 该院现有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炼、金属压力加工、铸造、炼焦、采矿、热能工程、金属材料、冶金物化、金属物理、耐火材料、冶金机械、焊接、腐蚀、工业自动化、工业与民用建筑、冶金分析化学、环境保护工程等57个主要专业和若干辅助专业的技术人员697人。该院在钒钛磁铁矿冶炼、加工工艺、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以及钒钛资源科技情报上独具优势。近年来,在高炉强化冶炼、提钒及钒制品加工、钒钛铁系列产品开发、钒钛渣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多项科技成果。目前,该院主要承担攀枝花钢铁公司的科技开发工作,并为国内外冶金企业服务。 地理位置该院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的攀枝花市,金沙江横穿市区,成昆铁路纵贯全境,各种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以盛产钒钛磁铁矿著名于世。并且在四川省成都市等多个地方设有分院。 现任领导研究院院长:唐历 研究院书记:杨杰(攀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级) 核心员工朱胜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钢研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工作。 负责“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等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奖)10多项。其中“用多钒酸氨制取V2O3技术研究”等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获“亚铁盐溶液提纯方法”国家发明专利1项。 程兴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钢研院副院长。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金属学会微合金非调质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从事冷轧板品种开发和炼钢工艺技术研究工作,从08Al产品开发到CQ、DQ、DDQ级低碳铝镇静钢冲压、深冲用冷轧系列钢板的研制,为攀钢冷轧厂投产、达效和攀钢产品结构的调整、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负责研究的"一种转炉出钢挡渣装置"和"一种自动脱渣氧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胡鸿飞: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院长助理。攀枝花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攀枝花市钛产业协会理事、攀枝花市青年顶尖人才。长期从事攀西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科技研发及科技管理工作,负责或参与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以及国家“863”等多项重大项目,主研的“延长氯化法钛白氧化反应器运行周期”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攀枝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档金红石钛白品种开发”获2006年度攀枝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负责的“攀枝花钛精矿制取专用型钛白开发”获2001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科技论文21篇,其中1篇被EI和CA收录;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 战金龙:金牌员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钢轨型材生产设备的设计开发及工艺研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奖)。负责设计开发的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公司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获"约束钢轨热处理时变形的方法和装置"等发明专利3项,"热态钢轨矫直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九项。 孙朝晖:金牌员工、高级工程师、钒及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攀枝花市政协委员、四川省工程评标专家、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委员会特种冶炼学会学术委员。从事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工作,负责多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其中“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为攀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共取得各级鉴定成果20多项,获“氮化钒的生产方法”等发明专利5项,“一种带式高温反应炉料斗载板”等新型实用专利5项。 战金龙,男。金牌员工、高级工程师、院主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钢轨型材生产设备的设计开发及工艺研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奖)。负责设计开发的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公司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获"约束钢轨热处理时变形的方法和装置"等发明专利3项,"热态钢轨矫直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九项。 郑之旺:金牌员工、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多年从事轧钢工艺、冷热轧钢铁产品开发工作。负责的“低碳铝镇静钢深冲热镀锌钢板研制”等项目为攀钢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共获得省、市及攀钢等各级级科技进步奖13项。获“一种超薄镀层热镀锌产品生产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1项。发表科技论文15篇。 陈永:金牌员工、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材料研究所所长助理。攀钢(集团)公司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炼钢、重轨等领域的科研及管理工作。共获国家、省、市和攀钢级科技进步奖23项。获“一种重轨钢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工艺确定方法”等发明专利5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其中,发表在《钢铁》上的“大方坯连铸动态轻压下技术研究”、“炉子优化控制中真实目标函数的研究”和“攀钢板坯连铸二冷现状研究”3篇论文被美国权威情报刊物《工程索引》(EI)收录,“含钒微合金化重轨钢连铸二冷技术研究”被《化学文摘》(CA)收录。 研究院介绍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研究院”)是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的主体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核心成员单位,沿革于1964年在辽宁鞍山建立的鞍山钢铁研究院,同年10月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决定内迁四川更名为冶金部西南钢铁研究院;1972年改名为冶金部攀枝花钢铁研究院;1983年由冶金部决定进入攀钢组成生产—科研联合体;2000年7月,作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属242家院所之一完成转制。攀钢研究院下设冶金与环保研究所、材料研究所、钛研究所、钒研究所、检测中心、科技信息中心、试验中心、钒钛中试管理部、科技产业部、成都基地等二级单位。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7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10人,外聘工程院院士、知名教授等专家10余人作为院客座研究员,博硕士研究生110多人。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连续两届被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唯一)、国家级冶金产品检验实验室(西南地区最早)、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攀钢博士后工作站(国家人事部1999年批准)、攀枝花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攀枝花钒钛研究院等重要平台,并与中科院、四川大学、中南大学、长虹集团公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同组建了联合实验室。现有高端精密仪器设备4250余台(套),拥有高炉冶炼工艺、板带冷轧工艺、板材成型工艺、有限元仿真、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焊接工艺、热模拟工艺、流态化、沸腾氯化、钛白产品研究及应用等一流专业实验室,具有西南地区最早的由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授权的冶金产品检验实验室,是冶金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授权确定的第一批冶金科技查新站。形成了一系列以中试基地群为核心的研发支撑平台,已建成10万t/a钒钛矿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中试线(国内唯一)、1万t/a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选择性氯化生产四氯化钛中试线(全球唯一)、5000t/a高品质富钛料中试线(国内唯一)、500t/a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中试线(国内唯一)、200t/a纳米二氧化钛中试生产线(国内领先)、钒氮合金中试线(国内唯一)、无公害涂层钢板中试线(国内唯一)。 多年攀钢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行原创性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研究,围绕攀钢发展战略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围绕攀钢生产经营急难任务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研究院是攀钢钒钛新技术、钢铁新产品、冶金新工艺的研发中心,是攀钢高端人才的凝聚中心、高新技术的孵化中心和产学研合作的交流中心。具有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以及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能力,在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技术、大方坯连铸技术、钢轨在线热处理技术、高速重载钢轨生产技术、无公害钝化热镀锌板生产技术、钒氮合金生产技术、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氧化钒清洁生产技术等研究开发方面保持着一定优势。建院以来,在冶金工艺、材料科学、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共取得科技成果1500余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60余项,荣获国家、省(部)、市、攀钢等各级科技进步奖850余项,成果转化率保持在75%以上。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