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偶感
释义

《偶感》是革命诗人杨开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平淡朴实,字字犹如家常话,又句句从肺腑出,于平淡中寄托作者深厚的感情。并且全诗描写工细,于细微处见真情,表现出只有妻子才有的那一份细致和体贴。

作品名称:偶感

创作年代:近代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杨开慧

作品原文

偶感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①,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②。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远行人、兹人:指毛泽东。当时杨开慧留在长沙坚持地下斗争,而毛泽东正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

②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创作背景

从1927年到1930年,整整三年间,杨开慧孤身带着孩子,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工作。当时斗争条件相当险恶,到处是白色恐怖,杨开慧在虎穴狼窝之中,镇定自若,机智勇敢地开展工作。在这期间,她时时思念远方亲人毛泽东,这首《偶感》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这是一篇感情深挚、思致委婉的诗歌。作者自题为“偶感”,意味着她在工作斗争的空隙,或见景触情,或睹物思情,强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不由地泛起,引发了一连串的感想,形成了这篇《偶感》。

作品鉴赏

诗是从叙事开始的,“天阴起朔风,浓寒人肌骨。”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天气阴沉沉的,忽然刮起了西北风,一股浓浓的寒意侵人肌骨。看似平凡的开头,目的是为了引出下文。“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一下子想起了远在他乡的亲人,不由地心潮起伏,难以遏止的相思之情一下子涌上心房,久久难以平静。“平波突起伏”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心境。后面四句,急连两个问号,是她的思念内容。“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原来脚上的疾病是不是痊愈了?隆冬来临了,有没有御寒的衣服?晚上一个人独眠,没有人关心,是不是也感到凄苦?从这四句话里,透露出作者的思念之深、思念之切,把一个妻子对丈夫的关爱、担忧之心具体地刻画了出来。尤其是一个“亦”字,用得尤为传情,不说自己“凄苦”,而问对方是否“凄苦”,加上这个“亦”,反而更突出了自己的相思之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这两句又是叙事,现在斗争环境这么险恶,“我们”的相思之情根本不可能通过书信来传达,“你”的近况也无处可问,“我”的衷肠无处可诉,在这种无处可问、无处可诉的情况下,“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我”真恨自己没有长一对翅膀,不能飞去看看爱人。当然这只是作者美好的愿望,实际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后两句又回到现实中来。“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远方的爱人见不了面,“我”这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平静。

革命者也是凡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而作者在这首诗里向读者展示的就是她那美好的爱情。她在诗中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她心中的感情,毫不掩饰她对亲人的思念。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平淡朴实,字字犹如家常话,又句句从肺腑出,于平淡中寄托作者深厚的感情。并且全诗描写工细,于细微处见真情,表现出只有妻子才有的那一份细致和体贴。杨开慧是一个妻子,同时也是一位坚强的革命者,她工作在白区,战斗在虎穴狼窝中,当时同志们都劝她,到苏区找毛泽东。尽管她思念亲人、想念亲人,但为了工作,她把这份感情埋藏在心底,她谢绝了同志们的好意,坚定地说: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遵循党的指示,坚定沉着,坚持斗争。敌人的疯狂是暂时的,革命一定会胜利。正因为如此,她在诗中展现的那一份感情才显得愈加美好、愈加珍贵。

作者简介

杨开慧(1901-1930),湖南长沙人。毛泽东的夫人。早年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在长沙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武汉等地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党派她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活动,1930年10月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11月在长沙壮烈牺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