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欧阳询行书 |
释义 | 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传世佳作很多,后人称为“欧体”。本书所选的都是他的精品,以供书法爱好者鉴赏和临习。 出版信息作者:(唐)欧阳询 书,中国书籍出版社 编 ISBN:10位[7506801035] 13位[9787506801034]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1 定价:¥4.50 元 内容简要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墨迹本,无款,行书。首尾百余行,前后千余字。此帖也是流传有绪的名帖之一。此帖曾归宋王诜所有,其后经贾似道等收藏,明代入项元汴天籁阁,清乾隆初归安岐所有,并摹勒上石。后入清内府。经浦仪带出清宫,成为“东北货”。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每一字之落笔,由牵丝中可见,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 欧阳询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的这本千字文。 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晋卿书。” 按语:此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与欧字所具备的特征都是极为相近的。其中“书”字误书为“画”,而李渊的“渊”字缺笔以避讳。据陈垣《史讳举例》考证,唐碑之中避讳缺笔的,最早见之于高宗乾封元年赠《泰师孔宣碑》。杨仁恺断定此帖为欧阳询早年所书,那就更没有必要避“渊”字讳。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世有欧(阳)率更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为之者。” 作者简介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健而墨圆,风骨凛凛,自成一家,人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