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欧阳平
释义
1 上饶市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欧阳平(1916—)江西省兴国县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文名:欧阳平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兴国

出生日期:1916年

职业:军事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欧阳平 1957年10月生,江西乐安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上饶市体校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中学高级教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上饶市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上饶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体育训练方针,学习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严格按照教育、体育两个规律办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时间短、任务重、资金少的情况下,发扬勤俭办校、艰苦创业的精神,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工作,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教学与训练水平,抓好体校的全面工作。体校创建六年来,教学与训练取得一定成绩,因此,上饶体校被江西省人事厅、省体委评为“江西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获“体育教育先进单位一称号。多年来,他本人被评为上饶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工作者、江西省训竟工作优秀管理干部、江西省体育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人物简介

欧阳平(1916~)男,原名欧阳俊法。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隆坪乡隆坪村人。出生于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勤劳朴实,聪明活泼,在隆坪列宁小学读过两年书,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30年任村儿童团长,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乡少共支部书记、区交通委员。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连支部书记、卫生科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教员、中央干部团政治教员、政治指导员、红军学校炮兵队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政治教员、红军教导师二团政治教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四、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治处民运股股长、学生队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员、支队政治协理员,抗大一分校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干部科科长,八路军军政学院一队政治指导员,赴山东干部队政治委员,山东纵队四旅政治部主任,泰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在山东,欧阳平参与指挥所属部队和动员民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粉碎日寇的多次“扫荡”,战功累累,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兼渤海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三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建国后任淞沪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上海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在上海,他指挥公安部队和警备区官兵圆满完成剿匪反特、保卫大上海的光荣任务。后任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欧阳平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38年在延安时,毛泽东曾为他的照片背面题词:奋斗到底。毛泽东还赞赏他:“敢给知识分子上政治课,你可算工农干部知识化……”并勉励他:“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革命理论,学习军事,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1939年11月的一天,毛泽东接见欧阳平时,看到他身体不好后说:“你先去干部疗养所疗养一个时期。”同时给了他6元钱作为保健费。毛主席对一个普通干部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欧阳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欧阳平授将军衔后的1955年11月间,毛主席在上海接见他时又说:“你们都是将军,不要骄傲啊,要继续奋斗!”欧阳平始终不忘主席“奋斗到底”的教诲,离休后,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关心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家乡建设,尤其关心年青一代的成长。1999年4月,欧阳平夫妇将平时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1万元钱捐给隆坪小学,又将10万元钱捐给兴国县平川中学,建立起“长征奖学金”,以激励学子奋发向上。著有《敌后战歌》、《清晨漫曲》、《奋斗到底》(上、下集)等。他还坚持练习书法,是中国老将军书画协会会员,先后在报刊发表20多幅书法作品,并有书法作品编入《中国老将军书画作品集》。

奋斗到底

那是1938年七八月间,时任抗日军政大学六大队(又名八路军随营学校)政治教员的欧阳平,随队由洛川开赴延安,参加抗大学生毕业典礼。到延安住下后,大队政治部主任张正光邀他去见毛泽东。欧阳平说:“毛主席这么忙,会接见我们吗?”张正光回答说:“毛主席特别喜欢青年人到他那里去聊天,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去他那里,不论是部队来的学员,还是国统区、沦陷区来的学生,只要通过报告,他都会让你进去。”欧阳平心想,若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那该多好啊!于是忐忑不安地来到延安凤凰山下毛泽东住的窑洞前。经过卫兵通报,果然得到允许。他们向毛泽东敬了个礼后,毛泽东就叫警卫员给大家沏茶,招呼大家坐下,还一一问过他们的姓名和职务,问他们伙食怎样,每人每天吃几钱油,能不能吃上肉,能不能吃饱饭。给每人递过一支烟后,毛泽东笑着逐个提问。欧阳平告诉毛泽东,自己是兴国人。毛泽东兴奋地说:“噢,你是兴国老表,兴国我去过好几次。你们那里的米粉鱼又辣又香呢,味道好极了。”说得大家都哄笑起来,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毛泽东又问欧阳平读过几年书,现在当政治教员讲些什么课。欧阳平不好意思地告诉毛主席,因家里穷,自己只念过两年书,参加红军后,在红军学校读过书,拿到了毕业证,就留在红军学校当教员。现在在抗大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主要靠现炒现卖,开好教育准备会才能上台讲课。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知识分子,讲课比过去更难了。毛泽东鼓励他说:“你敢给知识分子上课,你可算工农干部知识化了呀。你们都很年轻,要努力学习文化。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革命理论,学习军事知识,你们应该起模范作用。”谈话很随便,毛泽东和大家一样穿着灰军装,坐在板凳上,有说有笑。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告辞要走了。毛泽东还亲自把他们送到门口,嘱咐说:“以后要来可以来,路远写信来也行。”

几天之后,毛泽东在抗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讲到干部学习理论时,提出工农干部要知识化的号召,还列举了欧阳平等若干同志,说明工农干部知识化是能够做到的。

1938年8月,八路军总政治部有名会摄影的学员把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时的照片赠给了欧阳平。欧阳平把这张照片寄给毛泽东,请他题词。数天后,欧阳平收到回信和寄回的照片,照片的背面用毛笔写着“奋斗到底”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款署名:毛泽东,1938年8月9日。此后,尽管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欧阳平始终把它珍藏在身边,把毛泽东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里。1939年春,欧阳平在晋东南抗大一分校工作,又托人捎了一封信给毛泽东。两个月后,八路军总兵站张令彬同志将毛泽东的亲笔回信转给欧阳平。毛泽东在信中除了勉励欧阳平安心工作外,还答应推荐他去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11月,欧阳平便接到了去延安马列主义学院读书的通知。12月,他到了延安,住在宝塔山下总后招待所,又写信给毛泽东请求接见。毛泽东接见了他并请他吃羊肉炖土豆、豆腐炒白菜,详细询问欧阳平所率领的战地工作团的工作情况。

1916年2月,欧阳平生于兴国县隆平乡木梓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30年秋,还在乡列宁小学念书的欧阳平,随同老师一起参加兴国独立师,开赴前线攻打赣州城。17岁那年的春天,他被选为永丰区苏维埃政府交通建设委员。夏初,调红军总教导队受训,一个月后,转为红军学校第三期学员。

在欧阳平家里的镜框中,至今还保存着红军学校发给他的毕业证书。证书的背面印有一行文字:“要为自己底工农苏维埃政权而奋斗!”这“奋斗”二字恰与6年后毛主席给他的题词“奋斗到底”不谋而合。

逼坐担架

1934年10月,欧阳平随红军干部团参加了长征。

1935年4月2日二渡乌江时,因为自己得了一场重病,虽然前面的梯队经过战斗夺取了渡河点并架了浮桥,渡江不算困难,但江两岸山高路陡,下10里,上10里,正常人走都很吃力,对于突然患病的他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从江边往下走时欧阳平两腿打哆嗦,头有些痛,但慢慢地总算走下去了。但在南岸向上攀登那10里时,愈走愈艰难,到后来真是寸步难移。除由卫生员罗绍钦跟随护理外,连部又派了两名学员帮助他。天黑才到达三连宿营地。那天晚上,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只是痛苦地呻吟。

第二天天未亮,队伍吃过早饭就出发了。指导员汪东兴带着一个班和卫生员,指着地上临时绑扎的一副担架,要他躺下由学员抬着。另两名病轻的学员也跟随一块走。对于坐担架,欧阳平想,学员们长途行军,还要执勤、打仗,已经非常疲劳,怎能忍心让他们抬着自己走呢?于是坚持不坐,拄根棍子跟着走。但是干部团担任侧翼行军警戒、掩护中央纵队的任务,行走如飞,欧阳平几个人很快就掉队了。

天方亮,汪东兴和其他几名同志很着急,硬要他上担架,无奈,他只得听从安排。坐在担架上走了一段路程,由于上山下山,路又不平,加上学员们(都是基层干部)从未抬过担架,十分疲劳,他躺在担架上心里愈加不安,再三恳求下来慢慢行走。在同志们的搀扶下(有时还背他)走走停停,大部队川流不息地从身旁走过,他自己却步履艰难,心急如焚。临近黄昏时到达一个村庄,看见中央纵队卫生部休养连(多为老人与妇女)在此宿营,看来掉不了队了,心里稍微宽慰一点。此处离预定的宿营地尚有十几里,天已黑了,而他冷一阵,热一阵,浑身如散架一般,此时是怎么也走不动了。汪东兴直接找到彭德怀司令员,打听干部团的宿营地。彭德怀叫参谋打电话联系,终于搞清了:他们的驻地在离此15里路的一个村子,明天休息不走。彭德怀对汪东兴说:“天太黑,病号又走不动,干部团明天又不出发,今晚你们就在这里住下,待天亮后再走。”并告诉参谋要卫生部派医生给病号医治一下。汪东兴向我们传达后,我们都很受感动。

天亮后,欧阳平一行继续前进,但仍走得很慢,到上午8点多钟才找到三连驻地。刘连长和同志们看见后,都说:“跟上来了就好,这几天真把我们急坏了。”

后来,连长、指导员打发两名学员从土豪家里牵来一匹黄马,还备好了鞍子。汪东兴说:“欧阳教员,有办法了,你骑上这匹马,就不用坐担架了,也掉不了队了。”我心中感到一阵轻松,对指导员、连长非常感激。

一连几天,欧阳平的病虽未加重,但也未见好,他仍不想吃饭,头还是痛,身上也作痛,没有力气,但由于找不到药吃,就只能这么拖着、挺着。幸亏有马骑,有同志们的帮助,他才没有掉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7: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