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欧亚经济论坛
释义

旨在促进欧亚地区各国相互了解、扩大合作的欧亚经济论坛,是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为主体,面向上合组织所覆盖的广大欧亚地区,开放性的高层国际会议。 欧亚经济论坛致力于探求和发展新型区域对话与合作模式,促进中国中西部与中亚及俄罗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是一个立足高端、务实合作、品牌化运作的论坛。论坛至今已举办了三届,为论坛的高端定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主办方和协办方的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一下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国家开发银行这三个主办方和博鳌亚洲论坛协办方的基本情况。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面积是3018.93万平方公里,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它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

上海合作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该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就组织所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指示。首脑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例会,重点研究组织框架内多边合作的战略与优先方向,解决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原则和迫切问题,并批准组织年度预算。在元首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下面,还分别设有外长、经济、交通、文化、国防、执法安全、监察、民政、边防等年度定期会晤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之日起,成员国在文化、经贸、军事、司法、安全等各领域和各层次的合作相继展开,并不断得到加强。"9·11"事件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加强了以打击本地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为中心的反恐合作,进一步增强了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从当前工作开展情况看,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发挥得比较明显,规模也越来越大,影响日益扩大。从成立至今,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和首脑会议签署了一系列推进本地区合作的重要文件。2001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在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晤。六国总理在会晤中一致决定启动六国多边经贸合作进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会晤,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宪章对上海合作组织宗旨原则、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2003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峰会,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强协调、扩大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并达成广泛共识,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被任命为该组织秘书长。2004年9月的总理会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等9个决议。今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领导人又提出:进一步增进互信、加强团结,深化合作,尽快把合作潜力转化为现实成果及加大投入,有步骤有重点地执行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及其落实措施计划,探索多边和双边相补充、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合作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月的26号到27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四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相互的合作关系,在其"联合公报"中,总理们认为,下月10号到11号有上合组织秘书处、亚太经社理事会和中国开发银行"在西安举行欧亚经济论坛的倡议是适时和有益的",肯定了在我市举办欧亚经济论坛的必要性。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

它的全称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理事会,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是它的简称,是联合国在亚太地区的分支机构,位于泰国曼谷的联合国大楼内。它的职能包括:

1、通过区域和次区域的合作与一体化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作为联合国体系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论坛;

3、规划并推动符合本地区特点及需求的发展援助活动与项目,并执行实施方案;

4、为亚太经社理事会大会及其辅助机构承担秘书处职能并起草文件;

5、在亚太经社理事会大会授权范围内开展调研及其它活动;

6、在有关政府的请求下为其提供咨询服务;

7、开展和实施技术合作项目;

8、协调亚太经社理事会与联合国总部和联合国专门机构以及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活动。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秘书处由总干事办公室和负责项目的部门组成,共同行使上述职能。理事会大会每年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并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报告。它为本地区所有政府提供中心讲坛以评估和讨论经济及社会问题,从而加强地区性合作。

国家开发银行

1994年3月成立,直属国务院领导。目前在全国设有32家分行和4家代表处。十年来,开发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中,发挥长期融资领域主力银行作用。

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银行坚持把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优势相结合,用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构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动力,实现项目建设和体制建设双成功的目标。

十年中,开行累计向"两基一支"领域的重要行业4000多个项目发放贷款16000多亿元。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开行发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构造信用结构,积极"铺路"、"搭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近年来,开行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交通等"瓶颈"行业,严格控制贷款投向重复建设高发领域。

1998年以来,开行把国际先进的金融原理与中国国情实际结合起来,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树立国家信用与市场业绩相统一的办行宗旨,确立在"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的运作思路,瞄准国际标准,锐意改革,开发性金融得到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开行也收获了良好的市场业绩,主要经营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2002年下半年起,开行根据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要求,开始探索"走出去"业务,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开行重点支持中国大型企业在海外的能源、原材料、农业、林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包括出口信贷、项目融资、银团贷款、技术援助贷款、软贷款、担保、国际结算、贷款项下结售汇和外汇买卖、财务顾问等。

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是立足亚洲的非官方、非营利的国际组织。自2001年2月宣布成立以来,已成为亚洲政界、商界、学界领袖表达对亚洲与世界观点的最高层次的对话平台,并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博鳌亚洲论坛以平等交流、彼此融合为基础,一方面致力于推进区域内合作,共创更繁荣、成熟、多元的亚洲社会;一方面注重于探讨全球化时代的亚洲新角色,全方位促进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融合。

博鳌亚洲论坛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成立,并由个人、企业及组织会员组成。中国海南博鳌被选定为论坛总部及永久性会址所在地。任何认同博鳌亚洲论坛宗旨的个人、企业、及组织均可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员。除组织年会及行业会议外、论坛还将提供多功能会员服务及智力支持,以完成推进亚洲国家发展与合作的使命。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开发银行之外的三个组织都有一项共同的职能,就是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如,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的职能之一是,通过区域和次区域的合作与一体化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博鳌亚洲论坛的职能是以平等交流、彼此融合为基础,一方面致力于推进区域内合作,共创更繁荣、成熟、多元的亚洲社会;一方面注重于探讨全球化时代的亚洲新角色,全方位促进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融合。这是三家能够联合在一起共同举办欧亚经济论坛的最直接原因。那么,国家开发银行怎么会成为主办方之一呢?这要从它近年来的业务拓展角度来看,从2002年下半年起,开发银行根据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要求,开始探索"走出去"业务,重点支持中国大型企业在海外的能源、原材料、农业、林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中亚地区和我国的西部地区正好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地区,纵深带宽,辐射面大,待开发的市场领域广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这些地区都有强烈的扩大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因此,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合作,势在必然,势在必行。而开发银行参与其中,自然是要抢得先机,挖掘第一桶金子。下面我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详细的背景分析,这里只是简说一下。

举办背景

参加这次论坛的中亚五国,是在苏联解体基础上而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这一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中亚里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拥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迅猛发展,也激荡着中亚地区。中亚国家经济体系脱胎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为前苏联的原料供应地,依赖中央财政拨款,经济独立能力极差。为摆脱困境,摆脱对俄罗斯的过分依赖,争取国家经济独立,中亚国家对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对外经济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将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作为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步骤。各国实行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引进外资、开拓国际市场,以加速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最终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近些年来,中亚五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逐年扩大,与独联体国家的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与西方国家、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和合作规模呈上升的趋势。中亚地区内部一体化的条件不好,甚至还不完全具备发展一体化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中亚国家更关注地区外的经济合作,但又面临一体化方向的困难选择,与独联体国家、邻近的西亚、南亚国家加强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不存在大的问题,但这些邻近国家经济都不发达,资金也不雄厚;与欧盟、美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扩大联系,这些国家经济有实力或增长很快,但距离过远,交通不便。因此,有地缘上的便利、经济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便是最现实的选择。目前,提出在中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少,但均是虚多实少,进展缓慢。关键问题是中亚及周边多数国家经济实力都有限,缺少"拉动"力量。因此,"中亚经济圈"的真正形成,要依靠中国的参与和投入。

中国和中亚国家已建立了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这是由一系列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有着相当坚实的基础。中国和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额为4.59亿美元;1997年达到8.72亿美元;200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全面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8.198亿美元;2003年,中国和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大幅攀升,达到40.6亿美元,其中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进出口额高达32.9亿美元。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为在中亚地区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安排创造了条件。当年9月的总理会晤签署文件,决定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进程。2003年9月,在该组织成员国总理北京会晤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未来的合作目标是建立六国自由贸易区。 2004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中国将向其他成员国提供9亿美元的买方贷款。同年9月的总理会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等9个决议。

《计划》包括贸易和投资、海关、质检、交通、能源、信息等11个领域、127个项目。由于中国和中亚国家政府积极推动该组织框架内的经贸合作,使中亚经济圈有望形成。

对于中国西部地区来说,中亚经济圈的形成是一个新的机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仅仅作为贸易通道,单纯建设新"丝绸之路",拓展贸易联系,只能带来一些贸易中心城市的繁荣,无法实现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国西部的大发展,必须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在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将是中亚经济圈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西部地区可以借此与中亚地区形成密切的经济互动关系。不久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西安市参观访问时与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共同主持了中国西北五省区与俄罗斯地方负责人扩大地方合作座谈会,这充分体现了中俄这两个地区大国对于促进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高度重视。

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指出,当前的国际形势迫切要求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其它成员进一步增进互信、加强团结,深化合作,尽快把合作潜力转化为现实成果,妥善应对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变化带来的挑战。为此, 除了要全力加强安全工作外,还需要扎实推动经济合作尽快取得实际成果。他特别提出要加强协调,加大投入,有步骤有重点地执行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及其落实措施计划,尽快建立银行联合体,探索多边和双边相补充、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合作模式,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同国际金融机构建立联系。

在这个大背景下,由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开发银行和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主办,博鳌亚洲论坛协办,西安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当代世界发展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中国西安举行,将力求从不同层面上为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这次论坛,还将分别举行旅游合作、市长圆桌、能源合作和金融合作4个专题会议,邀请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官员、各国旅游部(局)长、市长、能源官员和有关金融界高层进行专题研讨交流。对于推动我国西部城市与中亚国家的城市层次上的对话与合作,交流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具有积极影响。对于"新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沿线(桥)国家之间建立互信、互利的旅游合作,实现丝绸之路旅游联动与共荣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深化西部地区与欧亚各国能源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能源领域投资与开发、确保能源和国家安全有现实意义。

分会背景

旅游合作会议

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从长安(今西安市)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北方"丝绸之路"。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汉唐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国际大都市。近10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活力。"新丝绸之路"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横贯亚欧大陆,途经中国东西部和中亚、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陆路通道,对亚欧大陆经贸活动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旅游合作有可能成为推动本地区经贸合作的突破口。

但是,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不畅一直困扰着中亚各国和中国西部地区,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经贸和旅游业的发展。正因如此,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从1992年就开始推动"亚洲高速公路网"项目。迄今为止,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在内的32个国家已经参与了"亚洲高速公路网"项目。但要彻底解决该地区交通运输瓶颈问题,一还需要相关国家政府继续不懈地努力,二也急需有雄厚的资金投入。

此外,由于交通不畅,该地区长期以来对外交往很少,较之于亚洲其他地区相对比较封闭。很多游客虽迫切希望赴该地区旅游,但均感到申请该地区国家签证困难,通关也不太便利。

本次会议将吸引本地区旅游界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共同探讨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突破,让旅游成为本地区经贸合作的推动机。

市长圆桌会议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和中亚各国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4.59亿美元大幅攀升达到2003年的40.6亿美元。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为在中亚地区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安排创造了条件。当年9月的总理会晤签署文件,决定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进程。2003年9月,在该组织成员国总理北京会晤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未来的合作目标是建立六国自由贸易区。同年9月的总理会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等9个决议。《计划》包括贸易和投资、海关、质检、交通、能源、信息等11个领域、127个项目。由于中国和中亚国家政府积极推动该组织框架内的经贸合作,使中亚经济圈有望形成。

对于中国西部地区来说,中亚经济圈的形成是一个新的机遇。中国西部的大发展,必须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在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贸易区。

城市无疑会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城市和地方政府的交流仅仅局限在10余个通往中亚国家的口岸集镇。而如何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逐步辐射到整个西部省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普京总统在访问西安是提出应该推动中国西部和其他中亚国家间在包括城市在内的地方政府层次上的交流与合作。这一交流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区内除了西安、兰州等少数大城市外,主要是众多亟待发展的中小城镇,而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城市化和中小城镇的建设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双方的城市管理者在这方面具有广泛的交流学习空间;

第二、中国西部地区和中亚地区的不仅自然气候相同,文化宗教信仰接近,同时在都存在资源型城市集中,重工业城市集中的特点,如何在这些城市的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是这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三、双方的城市都是双方各自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一些城市还具有很强的特色,例如西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科学和教育设施发达,中亚一些城市的化学工业发达等。如果能在城市管理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也必将大大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本次会议希望通过推动本地区城市间的对话,实现各国领导人提出的将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化的目标

能源合作会议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04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已达4.58亿吨(较上年增产8.9%),同时还出口石油2.85亿吨(同比增加17%)。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达到5880万吨(较上年增产8.7%)。两国均创下近10年来石油产量和出口的最高水平。近年来,中亚国家推行"油气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经济连年实现强劲增长,同时也为本地区开展能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的可能

目前介入并参加勘探和开发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已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另外,由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靠近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亚洲,由于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特别是中国能源进口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中亚油气东输提供了市场和机遇。

目前,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的重要地区,日均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每日消费的8200万桶石油中的40%。亚洲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全球平均速度,2004年比上一年增长5%,快于世界3.3%的平均增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安全性已经成为本地区各国所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加强在上述几方面地区性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现。一方面,中日韩等石油进口国希望早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和应急机制,以防止可能突然出现的供应中断,另一方面,关于建立地区性多边合作保障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例如,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艾亚尔呼吁亚洲主要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建立一个地区性的石油与天然气市场,共同建立战略储备,促进相互投资,以确保石油供应的稳定。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建议各国应该成立一个类似亚洲银行的金融机构,为彼此合作的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本次会议由上海合作组织和博鳌亚洲论坛共同倡导,旨在在中亚主要能源供应国和东北亚能源进口国之间建立起对话渠道,是中亚地区在与海湾的"世界油库"协调配合,更好地满足亚洲国家的油气需求(尤其是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同时,使得这一地区在21世纪世界油气供需平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合作会议

开发性金融机构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出现了,但真正引人注目是在二战以后,当时很多发达国家和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都制订了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的计划。由于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具有主权或准主权级信用等级,使国家信用在市场上得到实现,这是开发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最大区别。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都是配合国家的经济政策,支持结构调整所需要的重点行业和企业,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恢复和起飞时期,作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开发性金融机构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样,几乎在所有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中都有国际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影子。

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教训就是,银行不能以贷款方式承担超过自身能力的长期投资功能,长期投资项目应更多地从资本市场直接获取资金。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核心是政府信用(或多个国家的联合信用,如世行、亚行等),把政府信用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化变成筹资能力,债信级别高。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优势正是在于将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把市场波动转变为债券波动,降低了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人带来的另外一个教训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真正属于亚洲并为亚洲利益服务的区域性开发性金融机构。面对银行倒闭、信用破坏、环账增多、企业破产和失业率上升的局面,受危机影响的国家再次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重整本国经济。1998年,日本开发银行用于恢复经济的贷款占其当年贷款额42%。马来西亚发展银行重点加大对本国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此同时,一些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纷纷组建开发性金融机构,如俄罗斯在1999年已组建,越南也正在组建。

中亚地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是亚欧大陆跨国交通的重要通道,是国际贸易比较活跃的地区。但中亚国家地处内陆,经济结构单一,偏重于资源和原材料的生产和出口,只有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但是,目前中亚国家面临着经济、社会和国家管理体制等诸方面的问题。一些国家尚未真正建立起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原则之间的矛盾也未得到彻底解决,贸易和投资壁垒依然普遍存在。区域合作特别是在交通、贸易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是中亚地区各国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的基础。但是目前由于信用、风险担保等原因,本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为此,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会一直在策划发动成立一个欧亚发展基金,以推动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上是我对举办这次论坛国际国内背景的简要分析。

承办意义

大家知道,西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悠久的古都。早在11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八百里秦川的膏腴之地不仅培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而且是古籍精英荟萃之地。从公元前11世纪起,西安先后有西周、秦、汉、唐等十三王朝在这里建都,历时一千余年,是历史上建都最早,时间最长的都城。从汉朝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同时与雅典、开罗 、罗马共同被誉为世界四大古都。举世闻名,贯通东西的国际大通道-"丝绸之路",横亘欧亚大陆,连接、延伸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各国,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为西安打开了走向欧亚、走向世界的大门,也让西安和欧亚地区有了深远的渊源。这段历史一直以来都是西安人的骄傲和自豪。但后来连年的战乱和历代王朝战略重心的转移使得西安逐步成为一个相对边缘化的地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建国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成为中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设备、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的科研、生产基地和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经济社会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93年,江泽民同志来陕西视察时给西安题词:"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把西安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外向型城市",指明了西安发展的方向。1999年,江泽民同志又在西安发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动员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我们全市生产总值(GDP)1095.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西安的发展到了历史的紧要关口,是满足于当前的发展速度,满足于在西部地区的领先地位,还是应该站位更高,立意更远,寻求更快更好的发展速度,更大更远的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西安的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并在认真分析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确立了把西安建成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定位。对西安来说,国际化是城市发展的坐标;人文化、生态化是国际化的必要前提,是对市场化的必要规范,同时也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而市场化则是最终实现国际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重要途径。国际化: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凭借西安独特的优势资源实现加入全球化体系的目标,并最终使西安成为国际化城市。市场化:就是要以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使其效益最大化,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城市活力,构建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使每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人文化:就是文明化、人性化,关注人的需要与幸福,维护人的权利与尊严,构建和谐社会,并以繁荣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生态化: 就是要在现代经济、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的发展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态平衡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把西安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富裕,又兼备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城市。

理念只有转化为行动才获得它在实践上的意义。作为西安走向国际化的开篇之作,举办欧亚经济论坛对西安来讲,是难得的战略机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她不仅仅对于树立西安城市形象、宣传西安、推介西安,提高西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西安对外开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显著的是,她是西安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的首次行动,将全方位地向世界彰显西安发展的无限活力,为西安构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首先,欧亚经济论坛将为西安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间生产力转移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新背景,任何 "躲进小楼独成一统"都无异于停滞不前,游离于世界也就必将被世界发展边缘化、从属化。因此,寻求区域合作、共谋协同发展成为每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共识。我国与中亚各国毗邻友连,多年来,在悠久良好的合作基础上,双方开展了务实而又富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我国和各成员国本着平等互利、市场经济、相互开放、多边与双边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经济互补性强和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2005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指出,当前的国际形势迫切要求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进一步增进互信、加强团结、深化合作,尽快把合作潜力转化为现实成果,妥善应对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变化带来的挑战。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中亚各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欧亚经济论坛的举办,重新开启了"新丝绸之路",将西安的发展定位、战略规划置于欧亚经济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必将拓展西安从陆路向西的发展空间,扩大西安与中西亚的经贸往来,密切西安与中亚的经济合作,打开面向中亚开放的出口,纵深向西亚、欧洲及南亚辐射,逐渐融入欧亚产业经济链条,成为西安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化体系、实现建成国际化城市目标的第一步,西安将步入国际化发展的起跑道和全球化市场的竞技场,积极主动承接世界产业的转移,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引进各种国际资本,增强经济实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

其次,欧亚经济论坛将对西安发展产生持续的联动效应。西安地处内陆地区,是西北的门户,是陆路开放进入中亚的首选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最大的中心城市,以西安为圆点、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里,西安是唯一的特大型城市。作为以谋求合作、协同发展、共话未来为目的的高端论坛,欧亚经济论坛对西安的影响将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短暂的,它对西安必将产生持续的联动效应。按照"四化"发展理念的要求,西安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就是要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主动地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凭借西安独特的优势资源实现加入全球化体系的目标,并最终使西安成为国际化城市。面对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机遇,针对入世后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形势,只有放眼世界看西安、站在全局看西安、跳出西安看西安,才有可能使西安快速实现国际化。以谋求多边合作为基调的欧亚经济论坛将不仅仅为欧亚发展搭建一个共话协商的平台,促成一系列合作协调机制,强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分工合作,使创新速度加快,经济增长的效果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将鸣起西安向国际化进发的第一响,迈出西安打造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关键一步,创造一个放眼看世界、全局看西安的机会,犹如为西安敞开了一扇瞭望的窗口、开放的大门,以此为契机,西安将用国际化的目光来审视市情,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规范政府行为和社会服务,按照国际的安全质量功能标准组织生产,按照国际生产要素配置要求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经济、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历史文化,着力发展现代文化、学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彰显西安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张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提高旅游产品、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的国际化程度,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旅游品牌,创建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握世界技术革命和产业调整的趋势,制定正确的技术、产业创新战略,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积极开展城市外交与对外民间交流,推进社会文化交往国际化,逐渐把西安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纳入世界城市体系,真正分享到全球化的益处,实现西安国际化目标定位。

第三,欧亚经济论坛将为西安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也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城市发展不仅要有一个统一良好的内部环境,还需要有一个开放有序的外部环境。西安地处西部,其黄河中上游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赋予了很好的物流概念,而旅游和商贸又是西安首当其冲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在新一轮汹涌澎湃的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参与世界生产要素分配,融入全球竞争?从目前来看,地处内陆的西安应积极主动与周边区域对接,特别是发挥其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延伸发展触角,打通向资源富集、潜力无限、空间广阔的西部乃至中亚延伸的通道,成为与中亚协同发展的跳板和纽带,让西安在欧亚经济的共荣中承载希望、铸造辉煌。旨在共商欧亚发展未来的欧亚经济论坛将开辟一系列高层对话、圆桌会议、磋商会晤,努力在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推动建立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完善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商业等市场体系,消除不合理市场壁垒,逐步形成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发挥能源、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互动承接产业转移,主动接受双方产品扩散,构筑国际间人流、物流、休闲旅游圈,协调解决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共同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力求在能源、旅游、金融、交通等方面谋求合作空间,达成共识,这些将为西安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体制环境、产业环境、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给予西安发展无限的活力和动力,西安将与欧亚充分对接,进而逐渐融入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保障会议成功举行

全力保障首届欧亚经济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论坛永久性会址设在西安创造条件

一个城市具备举办重大国际会议的条件,是城市现代化管理和文明程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对城市硬、"软"实力的一个检验。欧亚经济论坛选定西安,这是我市对外开放和外事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论坛期间,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度的国家元首、政府高层、商界名流、专家学者将云集西安,这既是我市外树形象交朋友、推动西安走向世界的好机会,也是内聚人心促发展、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机遇。

但同时,我们所担负的安全责任也非常重大,这么多国内外的政要和嘉宾出席这个会议,要求我们必须保证会议的安全,出不得半点差错。因此,安全保卫工作关系着会议的成败,关系着论坛永久性会址能否放在西安,更关系着西安市的对内对外形象。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在10月25号检查筹备工作时,特别强调了安全保卫工作。袁书记指出:要把安全工作作为活动的重中之重,树立安全第一、保密即安全和全员抓安全的意识,加强情报工作,加大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和社情的控制力度,细化现场处置办法,采取一切措施、运用一切手段加大防范力度,确保万无一失。孙市长在会上也强调,这次论坛从规格层次、人员构成、政治敏感性和安全系数上,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可以说,袁书记和孙市长一再强调的安全工作,具体到我们公安部门,就是一个政治要求,具体到担负警卫工作的每一名干警,就是一种政治信任,更是一个重大责任。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力保障会议安全,确保安定和谐的会议氛围。

总之,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办好首届欧亚经济论坛的重大意义,以更加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聚精会神、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千方百计确保会议如期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使论坛成为促进我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进一步增进互信、加强团结、深化合作的论坛,成为促进我国与中亚各国在能源、金融、旅游及地方政府交流合作的论坛,成为向国内外全面展示西安现代化建设成就、有力提升城市美誉度、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的论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