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暖地大叶藓 |
释义 | 物种信息Rhodobryum giganteum Par. 暖地大叶藓 异名:Mnium giganteum Schwaegr. 分类系统位置生物 Vitae[三域系统] 真核域 Eukarya[三域系统]植物界 Plantae[三域系统] 苔藓植物门 Bryophyta[传统系统] 藓纲 Bryopsida[COL_China2010系统] 真藓目 Eubryales[COL_China2010系统] 真藓科 Bryaceae[COL_China2010系统] 大叶藓属 Rhodobryum[COL_China2010系统] 暖地大叶藓 Rhodobryum giganteum[COL_China2010系统] 形态特征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体矮而形大,鲜绿色,略具光泽,成片散生。茎横生,匍匐伸展,直立茎下部叶片小而呈鳞片状,覆瓦状贴茎,顶部叶簇生呈大型花苞状,长倒卵形或长舌形,锐尖;叶边分化,上部具齿,下部略背卷;中肋单一,长达叶尖;叶细胞薄壁,六角形,基部细胞长方形。雌雄异株。蒴柄着生直立茎顶端,单个或多个簇生。孢蒴圆柱形,平列或重倾。暖地大叶藓和大叶藓药材宏观性状难以区分,但二者的显微特征不同,暖地大叶藓的叶中肋无厚壁细胞且叶缘具双列锐齿,而大叶藓的叶中肋有厚壁细胞且叶缘为单列锐齿。 生境分布:分布安徽、福建、甘肃、广东、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台湾、云南、西藏、浙江及山东。习生于长江流域以南中山林地,小溪边或滴水岩边亦可生长。日本、朝鲜及南亚地区也有。 中药药用全草,味辛、微苦、性凉。有清肝明目、养心安神的功能。用于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神经衰弱、精神病、颜面神经麻痹等症。 全株含黄酮类化学物质,可用水煎服或制成药,对心脏抗缺氧甚有效。 【别名】茴心草、茴薪草、铁脚一把伞、岩谷伞 【简介】苔藓类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 (Schwaegr.) Par.,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阴干。 【植物形态】矮小草本,高4-7cm。多成片散生;根态茎横走,有多数毛状假根。茎多枝,直立,紫红色。下部叶细小,膜质,鳞片状贴生于茎;茎顶叶绿色,较长大,多层丛集成莲座状,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长倒卵形,上部有细锯齿,下部全缘,内卷,中肋长达叶尖。茎顶叶丛中簇生数个孢子体;蒴柄细长,上端弓曲,孢蒴下垂,红黄色,长卵圆柱形,蒴盖凸,有短喙。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 【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清肝明目。用于心悸怔忡,神经衰弱;外用治目赤肿痛。 【用法与用量】1~3钱;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备注】(1)暖地大叶藓主要含挥发油和氨基酸等,可增加动物冠脉流量,临床对降血压和心绞痛有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理作用主要有: 1 对血流动力学及心肌代谢的影响 用回心草(暖地大叶藓)的醇透液、回心草脂溶性酚和脂溶性酸考察,实验发现,回心草醇透液可使梗死区的返回血流量呈轻度增加,心率减慢,可增加缺血区侧支血管的血流量;心内膜下灌注区与用药前接近,表示醇透液不致使梗死区细胞发生进一步的损害。回心草脂溶性酚可使梗死区的返回血流量仍维持在用药前的水平,跨越侧支血管网压力梯度亦没有改变。但由于明显升高舒张期末梢冠脉压力,致使心内膜下区灌注压增加,表明回心草脂溶性酚可改善缺血区的营养血流。 2 降血压及抗心肌缺血方面的作用 3 降低血粘度作用 4 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 对心肌缺血区红细胞聚集性及全血屈服应力的影响 回心草能改善心肌缺血后红细胞表面电荷状况,从而降低其聚集性和全血屈服应力。 大叶藓属植物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显示了显著的疗效,并且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大叶藓属植物,仅有学者对大叶藓中的脂溶性部分进行过研究,发现了三十三碳烷、棕榈酸、甾醇类等,对其他成分及其他种植物均未见报道,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对新药开发及合理的资源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向暖地大叶鲜作为药物是有前途的。它具有干后不变色、不长霉、虫不蛀、无毒等特性,水煎液以体重每公斤50克生药量给小白鼠灌胃,连服三天无反常现象。暖地大叶鲜含有挥发油,经药理试验,对动物耐缺氧具有作用。因此,在农村用这种植物泡开水喝是有一定根据的。暖地大叶鲜水煎液对动物药理试验,每毫升含生药一毫克就能增加冠脉流量30多以上;体重每公斤10克生药时,对小白鼠耐缺氧试验有显著效果,所以民间煎服也是可行的。经我们初步临床使用暖地大叶醉制剂,对病人心绞痛、降血压、增加冠脉流量和解除胸闷都有一定的效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