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女吊 |
释义 | 1 鲁迅1936年创作散文《女吊》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的作品,写于1936年9月,最初发表于《中流》半月刊,后收入《且介亭杂文末编》。作品讲述绍兴的风俗,颂扬一种复仇精神。 ◎ 作品原文女吊 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2〕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这对于我们绍兴人很有光彩,我也很喜欢听到,或引用这两句话。但其实,是并不的确的;这地方,无论为那一样都可以用。 不过一般的绍兴人,并不像上海的“前进作家”那样憎恶报复,却也是事实。单就文艺而言,他们就在戏剧上创造了一个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这就是“女吊”。我以为绍兴有两种特色的鬼,一种是表现对于死的无可奈何,而且随随便便的“无常”〔3〕,我已经在《朝华夕拾》里得了绍介给全国读者的光荣了,这回就轮到别一种。 “女吊”也许是方言,翻成普通的白话,只好说是“女性的吊死鬼”。其实,在平时,说起“吊死鬼”,就已经含有“女性的”的意思的,因为投缳而死者,向来以妇人女子为最多。有一种蜘蛛,用一枝丝挂下自己的身体,悬在空中,《尔雅》〔4〕上已谓之“蚬,缢女”,可见在周朝或汉朝,自经的已经大抵是女性了,所以那时不称它为男性的“缢夫”或中性的“缢者”。不过一到做“大戏”或“目连戏”的时候,我们便能在看客的嘴里听到“女吊”的称呼。也叫作“吊神”。横死的鬼魂而得到“神”的尊号的,我还没有发见过第二位,则其受民众之爱戴也可想。但为什么这时独要称她“女吊”呢? 很容易解:因为在戏台上,也要有“男吊”出现了。 我所知道的是四十年前的绍兴,那时没有达官显宦,所以未闻有专门为人(堂会?)的演剧。凡做戏,总带着一点社戏性,供着神位,是看戏的主体,人们去看,不过叨光。但“大戏”或“目连戏”所邀请的看客,范围可较广了,自然请神,而又请鬼,尤其是横死的怨鬼。所以仪式就更紧张,更严肃。一请怨鬼,仪式就格外紧张严肃,我觉得这道理是很有趣的。 也许我在别处已经写过。“大戏”和“目连”〔5〕,虽然同是演给神,人,鬼看的戏文,但两者又很不同。不同之点:一在演员,前者是专门的戏子,后者则是临时集合的Amateur〔6〕——农民和工人;一在剧本,前者有许多种,后者却好歹总只演一本《目连救母记》。然而开场的“起殇”,中间的鬼魂时时出现,收场的好人升天,恶人落地狱,是两者都一样的。 当没有开场之前,就可看出这并非普通的社戏,为的是台两旁早已挂满了纸帽,就是高长虹〔7〕之所谓“纸糊的假冠”,是给神道和鬼魂戴的。所以凡内行人,缓缓的吃过夜饭,喝过茶,闲闲而去,只要看挂着的帽子,就能知道什么鬼神已经出现。因为这戏开场较早,“起殇”在太阳落尽时候,所以饭后去看,一定是做了好一会了,但都不是精彩的部分。“起殇”者,绍兴人现已大抵误解为“起丧”,以为就是召鬼,其实是专限于横死者的。《九歌》〔8〕中的《国殇》云:“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当然连战死者在内。明社垂绝,越人起义而死者不少,至清被称为叛贼,我们就这样的一同招待他们的英灵。在薄暮中,十几匹马,站在台下了;戏子扮好一个鬼王,蓝面鳞纹,手执钢叉,还得有十几名鬼卒,则普通的孩子都可以应募。我在十余岁时候,就曾经充过这样的义勇鬼,爬上台去,说明志愿,他们就给在脸上涂上几笔彩色,交付一柄钢叉。待到有十多人了,即一拥上马,疾驰到野外的许多无主孤坟之处,环绕三匝,下马大叫,将钢叉用力的连连刺在坟墓上,然后拔叉驰回,上了前台,一同大叫一声,将钢叉一掷,钉在台板上。我们的责任,这就算完结,洗脸下台,可以回家了,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这是绍兴打孩子的最普通的东西),一以罚其带着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死,但我却幸而从来没有被觉察,也许是因为得了恶鬼保佑的缘故罢。 这一种仪式,就是说,种种孤魂厉鬼,已经跟着鬼王和鬼卒,前来和我们一同看戏了,但人们用不着担心,他们深知道理,这一夜决不丝毫作怪。于是戏文也接着开场,徐徐进行,人事之中,夹以出鬼:火烧鬼,淹死鬼,科场鬼(死在考场里的),虎伤鬼……孩子们也可以自由去扮,但这种没出息鬼,愿意去扮的并不多,看客也不将它当作一回事。一到“跳吊”时分——“跳”是动词,意义和“跳加官”〔9〕之“跳”同——情形的松紧可就大不相同了。台上吹起悲凉的喇叭来,中央的横梁上,原有一团布,也在这时放下,长约戏台高度的五分之二。看客们都屏着气,台上就闯出一个不穿衣裤,只有一条犊鼻褌〔10〕,面施几笔粉墨的男人,他就是“男吊”。一登台,径奔悬布,像蜘蛛的死守着蛛丝,也如结网,在这上面钻,挂。他用布吊着各处:腰,胁,胯下,肘弯,腿弯,后项窝……一共七七四十九处。最后才是脖子,但是并不真套进去的,两手扳着布,将颈子一伸,就跳下,走掉了。这“男吊”最不易跳,演目连戏时,独有这一个脚色须特请专门的戏子。那时的老年人告诉我,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也许会招出真的“男吊”来。所以后台上一定要扮一个王灵官〔11〕,一手捏诀,一手执鞭,目不转睛的看着一面照见前台的镜子。倘镜中见有两个,那么,一个就是真鬼了,他得立刻跳出去,用鞭将假鬼打落台下。假鬼一落台,就该跑到河边,洗去粉墨,挤在人丛中看戏,然后慢慢的回家。倘打得慢,他就会在戏台上吊死;洗得慢,真鬼也还会认识,跟住他。这挤在人丛中看自己们所做的戏,就如要人下野而念佛,或出洋游历一样,也正是一种缺少不得的过渡仪式。 这之后,就是“跳女吊”。自然先有悲凉的喇叭;少顷,门幕一掀,她出场了。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颈挂两条纸锭,垂头,垂手,弯弯曲曲的走一个全台,内行人说:这是走了一个“心”字。为什么要走“心”字呢?我不明白。我只知道她何以要穿红衫。看王充的《论衡》〔12〕,知道汉朝的鬼的颜色是红的,但再看后来的文字和图画,却又并无一定颜色,而在戏文里,穿红的则只有这“吊神”。意思是很容易了然的;因为她投缳之际,准备作厉鬼以复仇,红色较有阳气,易于和生人相接近,……绍兴的妇女,至今还偶有搽粉穿红之后,这才上吊的。自然,自杀是卑怯的行为,鬼魂报仇更不合于科学,但那些都是愚妇人,连字也不认识,敢请“前进”的文学家和“战斗”的勇士们不要十分生气罢。我真怕你们要变呆鸟。 她将披着的头发向后一抖,人这才看清了脸孔:石灰一样白的圆脸,漆黑的浓眉,乌黑的眼眶,猩红的嘴唇。听说浙东的有几府的戏文里,吊神又拖着几寸长的假舌头,但在绍兴没有。不是我袒护故乡,我以为还是没有好;那么,比起现在将眼眶染成淡灰色的时式打扮来,可以说是更彻底,更可爱。不过下嘴角应该略略向上,使嘴巴成为三角形:这也不是丑模样。假使半夜之后,在薄暗中,远处隐约着一位这样的粉面朱唇,就是现在的我,也许会跑过去看看的,但自然,却未必就被诱惑得上吊。她两肩微耸,四顾,倾听,似惊,似喜,似怒,终于发出悲哀的声音,慢慢地唱道:“奴奴本身杨家女〔13〕,呵呀,苦呀,天哪!……” 下文我不知道了。就是这一句,也还是刚从克士〔14〕那里听来的。但那大略,是说后来去做童养媳,备受虐待,终于弄到投缳。唱完就听到远处的哭声,这也是一个女人,在衔冤悲泣,准备自杀。她万分惊喜,要去“讨替代”了,却不料突然跳出“男吊”来,主张应该他去讨。他们由争论而至动武,女的当然不敌,幸而王灵官虽然脸相并不漂亮,却是热烈的女权拥护家,就在危急之际出现,一鞭把男吊打死,放女的独去活动了。老年人告诉我说:古时候,是男女一样的要上吊的,自从王灵官打死了男吊神,才少有男人上吊;而且古时候,是身上有七七四十九处,都可以吊死的,自从王灵官打死了男吊神,致命处才只在脖子上。中国的鬼有些奇怪,好像是做鬼之后,也还是要死的,那时的名称,绍兴叫作“鬼里鬼”。但男吊既然早被王灵官打死,为什么现在“跳吊”,还会引出真的来呢?我不懂这道理,问问老年人,他们也讲说不明白。 而且中国的鬼还有一种坏脾气,就是“讨替代”,这才完全是利己主义;倘不然,是可以十分坦然的和他们相处的。习俗相沿,虽女吊不免,她有时也单是“讨替代”,忘记了复仇。绍兴煮饭,多用铁锅,烧的是柴或草,烟煤一厚,火力就不灵了,因此我们就常在地上看见刮下的锅煤。但一定是散乱的,凡村姑乡妇,谁也决不肯省些力,把锅子伏在地面上,团团一刮,使烟煤落成一个黑圈子。这是因为吊神诱人的圈套,就用煤圈炼成的缘故。散掉烟煤,正是消极的抵制,不过为的是反对“讨替代”,并非因为怕她去报仇。被压迫者即使没有报复的毒心,也决无被报复的恐惧,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15〕的格言,——我到今年,也愈加看透了这些人面东西的秘密。 九月十九——二十日。 ◎ 作品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中流》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2〕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末官九江佥事。弘光元年(1645)清兵破南京,明朝宰相马士英逃往浙江,王思任在骂他的信中说:“叛兵至则束手无措,强敌来则缩颈先逃……且欲求奔吾越;夫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也。”鲁王监国于绍兴,思任曾为礼部尚书,不久,绍兴城破,绝食而死。著有《文饭小品》等。 〔3〕“无常”佛家语。原指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异灭坏的过程中;后引申为死的意思,也用以称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 〔4〕《尔雅》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大概由汉初学者缀辑周汉著作而成。“蚬,缢女”,见《尔雅·释虫》。 〔5〕“大戏”和“目连”都是绍兴的地方戏。清代范寅《越谚》卷中说:“班子:唱戏成?(班)者,有文班、武班之别。文专唱和,名高调班;武演战斗,名乱弹班。”又说:“万(按此处读‘木’)莲班:此专唱万莲一出戏者,百姓为之。”高调班和乱弹班就是大戏;万莲班就是目莲戏。大戏和目莲戏所演的《目莲救母》,内容繁简不一,但开场和收场,以及鬼魂的出现则都相同。参看《朝花夕拾·无常》和《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第十节。 〔6〕Amateur英语(源出拉丁语):业余从事文艺、科学或体育运动的人;这里用作业余演员的意思。 〔7〕高长虹在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七日《狂飙周刊》第五期上发表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中攻击鲁迅说:“实际的反抗者(按指女师大学生)从哭声中被迫出校后……鲁迅遂戴其纸糊的权威者的假冠入于心身交病之状况矣!”参看《华盖集续编·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 〔8〕《九歌》我国古代楚国人民祭神的歌词。计十一篇,相传为屈原所作。《国殇》是对阵亡将士的颂歌。 〔9〕“跳加官”旧时在戏剧开场演出以前,常由演员一人戴面具(即“加官脸”),穿袍执笏,手里拿着写有“天官赐福”、“指日高升”等吉利话的条幅,在场上回旋舞蹈,称为跳加官。 〔10〕犊鼻褌原出《史记·司马相如传》,据南朝宋裴骃《集解》引三国吴韦昭说:“今三尺布作,形如犊鼻。”这里是指绍兴一带称为牛头裤的一种短裤。 〔11〕王灵官相传是北宋末年的方士;明宣宗时封为隆恩真君。据《明史·礼志》:“隆恩真君者……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后来道观中都奉为镇山门之神。 〔12〕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思想家和散文家。《论衡》是他的论文集,今存八十四篇。《论衡·订鬼篇》说:“鬼,阳气也,时藏时见。阳气赤,故世人尽见鬼,其色纯朱。” 〔13〕杨家女应为良家女。据目连戏的故事说:她幼年时父母双亡,婶母将她领给杨家做童养媳,后又被婆婆卖入妓院,终于自缢身死。在目连戏中,她的唱词是:“奴奴本是良家女,将奴卖入勾栏里;生前受不过王婆气,将奴逼死勾栏里。阿呀,苦呀,天哪!将奴逼死勾栏里。” 〔14〕克士周建人的笔名。周建人,字乔峰,作者的三弟。生物学家,当时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15〕“犯而勿校”语出《论语·泰伯》,原作“犯而不校”。校,计较的意思。“勿念旧恶”,语出《论语·公冶长》,原作“不念旧恶”。 ◎ 创作背景《女吊》是鲁迅去世前写的最后几个作品中的一篇,他是1936年10月19日去世的,《女吊》是9月19日到20日写的,也就是鲁迅去世前整整一个月,那时他的身体已经相当糟糕了。10月17日,鲁迅去世前的两天,他会见了一对日本夫妇,丈夫叫鹿地亘,妻子叫池田幸子。这对夫妇后来写文章回忆说,鲁迅谈话间提到“这一次写了《女吊》”,神情颇为得意,“把面孔全部挤成皱纹而笑了”,想来那时鲁迅的笑貌就像核桃吧。接着鲁迅就大谈“与死相关的事情:关于自杀,古今东西的幽魂,古老所谈的冥鬼等等”,“我还似乎听见鲁迅的笑声:‘在日本,就是被砍了头的人,变了幽魂,也是有头的罢。在中国却是没有头的’”。是有这么个区别,中国的说法,砍了头的人变成鬼后确实就没有头了,最早的例子是刑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被砍了头就“双乳作眼肚脐化嘴”——当然刑天不能说一定是鬼,但由此也可以见没有头照常活动的想法是很悠久的。 ◎ 作品鉴赏“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浙东人的复仇精神是有传统,天下闻名的。人说绍兴多师爷,斤斤计较,老于世故。而也就是绍兴,古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今有鉴湖女侠秋瑾,鲁迅引以自豪。鲁迅做事待人也极认真,不会迂腐地讲宽容,在此文中当他回忆童年时代家乡的习俗时,终于发现这种性情不但有传统上先贤的感召, 而且有坚实的民众基础。那代表就是绍兴人创造的,有复仇精神、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女吊,即吊死鬼。自缢者在西方宗教教规里是不准得到尽合礼仪的安葬的,然而这里的人们却尊之为“吊神”,那原因就在于她有冤屈,值得同情。有冤必伸,有仇必报,这是俗世的法则。鲁迅笔下的女吊有种凄艳的美,又有一种浪漫的风韵。我们疑心他写着写着自己真的迷恋上了:悲凉的喇叭声中她出场,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披着头发向后一抖,现出石灰一样的圆脸,漆黑的浓眉,乌黑的眼眶,猩红的嘴唇。作者隔了这么多年还记得这么清楚。她以悲凉的唱腔,说明她的来历:本是良家女,卖入勾栏里,被逼自缢死。然而她却忙于 , “讨替代” 就是拉一个现世中的女子也自杀,那是不愁讨不到的。她有时一心“讨替代”就忘了复仇,但这也一样地合乎人情。鲁迅的笔触仍旧不时地从鬼域跳到人世。说到真假鬼魂打仗,假鬼落下台来,赶紧洗去粉墨,又挤在人群中,他幽默地议论道:“就如要人下野而念佛,或出洋游历一样,也正是一种缺少 ”不得的过渡仪式。 当叙述到女吊的穿衣打扮和复仇行为时也顺手拉扯一下文坛的 “鬼魅们”:“自然,自杀是卑怯的行为,鬼魂报仇更不合于科学,但那些都是愚妇人,连字也不认识,敢请‘前进’的文学家和‘战斗’的勇士们不要十分生气罢。我真怕你们要变呆鸟。”最后一句略有此出格,也许是作者本人的“复仇之心”油然而生了吧。在文章的结尾,介绍了绍兴的防吊神的风俗,村妇们刮锅煤不使其成为一个圈,是为了避免它象那诱人自杀的圈套。但鲁迅指出乡民们的心理,这不是怕复仇,只是对付讨替代。接下去作者卒章显志地议论道:“被压迫者即使没有报复的毒心,也决无被报复的恐惧,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我到今年,也愈加看透了这些人面东西的秘密。鲁迅所颂扬的这种复仇精神,他现在回想起来,自来就以多种形式影响他,女吊是具有神秘感的一种。 2 恐怖小说◎ 基本信息作 者: 羽井缺一 著 出 版 社: 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 字 数: 150000 版 次: 1 页 数: 186 印刷时间: 2008/12/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0841784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小说 >> 惊悚/恐怖 定价:¥24.00 ◎ 内容简介小木匠代川玉只身一人流落他乡讨生活,一天来到了王村。随后在个村庄发生的种种怪异的事情,使他充满好奇。三十年来,村庄里的男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据说这都是女吊干的。可偶遇女吊的他却安然无恙…… ◎ 作者简介羽井缺一,这个疑似日本名的家伙,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原名王雁羿,其中的“羿”字,可不就是羽井缺一么。闺中密友和若干哥们评价羽井缺一外表柔情似水,内心豪气干云,也有人说她是个大迷糊,另有人说她前世是舞蹈家,今生是作家,综合起来就是个幻想家。这个评价倒最符合她的身份。 ◎ 评论评论我不把这本小说当小说看,它在我眼里更是一个文化摹本。目连戏里的一个角色走入年轻女作家羽井缺一笔下,戏与人生,角色与伦常,两两融合,呈现出羽井缺一个人化的美学图景。眼观耳闻,手摩心证,我相信她有所表达。 ——高端策划人,畅销书推手,漫友文化副总编辑 丹飞 中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女作者写的鬼故事往往比男作者吓人,因为她们实在善于以鬼喻情。而情,才是人性中最可怕的内容。《女吊》这个故事就是如此。 ——天涯鬼话著名版主 莲蓬 羽井缺一这部作品从一开头就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带领我们共同体会古老的村庄、神秘的女吊,经历心惊肉跳。 ——一著名悬疑小说作家 一枚糖果 《女吊》很完美地将民间戏剧与悬疑故事融合在一起,整篇文章充满了逼人的压迫感,始终保持着一种绵延不断的阴森氛围。 ——著名悬疑小说作家 庄秦 最初被《女吊》吸引,就是因为它带给了我一种真正类似港产恐怖片一般的感觉,恐怖并非来源于任何强刺激元素,而是一种像头发丝一样的恐怖,丝丝缕缕不知不觉中就慢慢绞紧了你的脖子——这就是《女吊》前半部吸引我看下去的最大动力,一种“缠人”的感觉。但到了后半部,这种吸引力则被另一种感情所代替——我被打动了,为那种两世情缘抵死缠绵、上天入地却永远离完美差那么一步的“求不得”而感动。从“缠人”到“感人”,这是一个故事“抓人”的两个极端,但是这本书居然同时做到了。 ——老穆 用字浅显易懂,氛围营造成功,线索恰如其分,读来一气呵成!是鬼魅任性妄为的索命?是人性底下的不堪丑陋?还是爱情的哀凄绝美?一次给齐! ——台湾读者 小璄 ◎ 编辑评论画皮之后,惊现女吊,看中国文化中最凄美生死爱情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策划人、漫友文化副总编辑丹飞,天涯鬼话著名版主莲蓬,著名悬疑小说作家庄秦,著名悬疑小说作家一枚糖果,鬼怪写手老穆联袂推荐! 含恨女怨气冲天变女吊 转世郎一念未绝赴前约 在濒临灭绝的目连戏中,其中有一出是《女吊》。女吊是身着红衣红裤的女鬼,她面色惨白,披散长发,凄厉幽怨,力量强大。这样一个垂垂飘荡在黑暗中的鬼魂,悲哀地喊着:苦啊——苦啊—— 鲁迅先生在去世不久前的一篇文章《女吊》中认为女吊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 ◎ 作品序言小羽和她的小说 两年前,一个女孩子写了一本叫《女吊》(原名《亡村女吊》)的恐怖小说,她把这部小说贴到了网上,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我也是追着她的小说阅读的网友,我从她的小说里读出了一种阴冷和沉重。随着故事的深入,那种揪人心肠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 认识小羽是因为她的小说。 《女吊》里弥漫的那种怨忿的情绪纠缠着我,让我经常在深夜里叹息。我不仅仅为小说里的人物叹息,也为小羽叹息。 为小说中的人物叹息,是因为小羽用她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精彩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充满苦难。为小羽叹息,是因为这本我看好的小说多灾多难,迟迟没有出版。我可以感觉到小羽的目光在穿过重重的迷雾,那目光中包含着焦虑、痛苦和迷惘。 我不知道小羽是在什么情境下创作这本小说的。我只知道小羽是个善良的姑娘,写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她的妈妈,也就是,给她妈妈一个安慰,一个希望。也许,连她妈妈也没有想到,女儿写的小说如此精彩。可如此精彩的小说竟然历经波折,无法出版。善良的小羽内心的痛苦是可以预见的,她的小说非但没有给妈妈带来安慰和希望,相反的还给苦难的妈妈带来了新的担忧,女儿的一切都牵动着妈妈的心。 我看过很多同类型的小说,《女吊》实属上乘。为此,我也想尽了办法,还是没有办法让小羽的小说见天日。说实在话,我替小羽不平和愤怒,可这又有什么用,我只能劝她等待,总有一天,会有人出版这本书的。因为小羽身体不好,情绪经常波动,我有时就安慰她,希望她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下来。善良的小羽自己身体不好,而且面临着很多困难,在汶川大地震我被埋在废墟里后,她流着泪为我努力想尽千方百计,希望我能够获救。其实,我埋在废墟里时,还想过一个问题,我不能为她的书写序了,因为在遇险前,我曾经答应小羽,给她写个序的。 命运总是充满了惊喜。 就在我认为活着出不来的时候,我却获救了。 就在我获救后,得知小羽的小说要出版了。 我为我生命的失而复得而感动,也为小羽的小说出版而激动。我想这些都是上天对善良的人们的馈赠。 今天,写下这些文字,为小羽,也为她将要出版的《女吊》。我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这本让我动容的小说,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本书,走进小羽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金子般闪光的东西,那应该是人性的光芒。小羽的小说,也可以说是她内心世界的一角。 ◎ 作品文摘代川玉的后脊梁冷飕飕的,背后似乎有刷刷过来如冷箭的目光。 他迅速转头,背后那些村民虽然集体漠然,但目光中仍有掩藏不住的好奇,只是那表情,在他转身时又刷刷一飞而过。 村民们看着他走进那幢年久失修的旧宅,每个人定格了动作,只有目光在闪烁。 但代川玉还是感觉到了——那些人看他的目光,如看一具死尸。 三月时,代川玉还停留在桃花村,接了个非常难得的大木活。六月时,他回过一趟家,把做木工所赚来的几个钱交给了年迈的娘。在家逗留数日,在娘浑浊的泪眼中,他又开始为寻找下一个木活而不停行走。走啊走,到底走过多少个村,他已经不记得了,就像一路曾赞叹过的绮丽风景。 走的路多,娘亲手做的鞋子也已经破旧不堪,右鞋的前上端已经被大脚趾磨出一个醒目的窟窿来。每逢下雨,他仍旧还是脱下这双唯一的鞋子,赤脚上路,脚掌上,有厚厚的老趼,也有新生的水泡。 十月的一个夜晚,他来到这个村前,从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一幕奇特诡异的自然景象:高挂在天空的一轮满月中,萦绕着稀云,那稀云是红色的,确切说是发暗的血腥色。这些云层层叠叠,像一股潜入大地的龙卷风,它们也正以这样可怕的姿态向下面沉去。 像女人脸上被泪水冲刷而下的一柱胭脂的红色痕迹,更像是一根从天而降的邪恶的红色手指,鼓捣着人间的某一块地面。 代川玉被那景象吸引,遥遥地跟随而来。 还没进村前,就有种奇异的感觉袭上心头。那个村,笼罩在夕阳下,那阳光就像被隔了一层薄纱,昏黄得不似真的。 迎面而来的是一棵巨大的古槐树,长长的杂草紧紧抱着槐树的根部,杂乱、繁茂,像死乞烂缠又皱皮蔓延的脸。那大树上有参差不齐、新旧不等的白布条,其实已经不能称做为“白”布条。这些布条大概经历了诸多风雨诸多岁月的侵蚀,早已破烂不堪,锈迹斑斑,给这棵孤单的古槐树增添了几分苍凉。它们在风中垂垂飘荡,如飘荡着穿着灰袍的无骨的人。 代川玉的内心,隐隐有不祥感。 一路过来,村里的人不多,却个个怪异。最奇怪的是,代川玉遇到的全是女人。这些女人们沉默地忙碌着,各人做着各人的事,没有对话,没有笑声,更没有人上前打招呼,但代川玉感觉得出,每个人都在看他。 代川玉打量着村里,整个村的格局是很费匠心的,有刻意凿出来的浅浅水道,可以引来水,环绕着村子里的每户房子。可惜,水道早已经干涸见底,里面承载着的再也不是清水,而是烂泥、枯叶、石块等。而村里的每户人家几乎都有宽敞的院落,可以见到叠砌考究的墙面,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