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一师三团
释义

三团名片

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也是一个县制单位,虽在中国版图用纳米技术才能在那最边缘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空旷大地上描上一点,可着实聚焦着全中国各地农民的民风。

兵团团场聚集全国各地的农民,来自五湖四海,三团这样一个二十万亩耕地、一万七千人口的农场就遍及十二个省、三百多个县、一千多个村的农民,每年数以万计的农民远离了山清水秀的农村,来到天仓仓,野茫茫的团场,犹如一群群候鸟,春季寻生觅活而来,秋天筑巢而归,也有部分放弃了曾经日夜厮守的村落,在这万里之遥的农场生儿育女扎下了根,留在了团场,留下了全国民风。可以这样说你了解兵团团场的农民,其实也就是走近全中国的农民,你会感到兵团团场的职工身份正在巨变,看到农民工正在团场崛起。近几年自流到团场的农民工己充当团场农业职工的主体,兵团团场也正受到三农问题带来的强烈冲击。

三团介绍

三团位于喀什噶尔河下游两岸,东西横跨阿瓦提、柯坪两县,面积255平方公里,距阿克苏市113公里。

三团建于1956年3月,称胜利二场,1969年7月定名为三团,以农业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大宗经济作物有棉花等。2002年末总人口17522人,其中从业人员4566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68台,机械总动力17624千瓦、粮食播种面积1.57千公顷,总产18720吨,棉花播种面积6.88千公顷,棉花总产11770吨,造林面积722公顷,国内生产总值13426万元。三团有中学一所,小学4所,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个,连队卫生室39个,病床100张,职工文化中心1座,基层文化活动室37个,社会养老福利院1个,电视机入户率85%,电话入户率60%,液化气燃烧入户率40%。

一、追忆第一代军垦人

2003年9月22日,在农一师三团接待农一师成立五十年和阿拉尔建市活动的一批老领导,他们有农一师第一任师长任晨、三团老团长王孟宪,讲述了他们从2万5千里长征到建设新江兵团团场的历史,讲述了人工造河开挖胜利渠的传奇,带我们寻找开垦的第一片荒田,亲手栽的第一棵小白杨,寻找到了他们一起进疆的老战士。

老团长陪同李海青妇人来到三团6连一座50年代苏式办公室前,用手笔划着56年三团建团大会的场景,打听他们359旅718团一起进疆的360人,我们把他们全部请来只有17人,他们来到亲手开垦的第一片荒地,相互争说他们当时用的什么样的工具砍除荒原上的沙棘野草,用锄头抛地的艰辛,用篇担土筐挑破双肩的精神,老泪纵横,说不完的激情和自豪。

老师长找到了亲手栽的第一棵小白杨,现在成了参天古树,在大树前动情叙说着开挖胜利渠,从阿克苏大河引水开垦荒原的历史,这一渠水浇灌沙井子垦区60万亩良田,这一渠水魂绕前辈英灵,这一渠水情系几代兵团人。

为了把老一辈吃苦、奉献精神传承下去,我们请了吕相恩等56年进江的一部分老同志到连队作传统教育报告,他们描述着:当年进疆时宣传新疆住楼房绿草地,可一到地方住的是地窝子,水碱的喝不成,走了两天路鞋底串帮了,想往回跑,可惜交通不便,来了回不去,现在交通方便了,退休了也不愿回去。讲述他们那时开展劳动竞赛,为在自己的白背心上印一个突击手字样,一人用镰刀割水稻6亩地;一条毛巾、一个茶缸,他们付出的却是嘴上吊着马灯,夜间在地里拾花,床摆在地头,实在累了在田间休息一会儿,一边拾花、老伴一边喂饭,创造了连续十天拾花3000公斤的纪录,真实得有点傻,但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精神。

老前辈创业的这些传说,我听过无数遍,内心总是激动不己,而新来的农民工听完后的冷漠,总让我绸怅万分。

翻开军垦前辈的死亡档案,虔诚来到九斗坟地,它位于团部以南一公理外的一小片沙丘上,沙丘周围已是成千上万亩的绿色棉田环绕,这里静静孤寂着300多军垦魂灵,他好象在向我们诉说着开荒造田的历史,见证原始的沙漠,展示绿洲的富饶,寓意着"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留守军垦情

退休仍居住在团场,是生活习惯了,是离不开子女,这都是一些心酸的故事,他们在团场怡养天年,始终与团场荣辱相连,参与团场的支农劳动,经常给团场提提意见,诉说他们过去的艰苦作风,也有对今天变化的感慨,从他们的言谈中依然可以反映团场发展的睛雨表,总之,他们对团场的发展以及一些重大举措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

退休老同志用创业史的作风教育和比较现代每一位领导,用骑马、自行车、仅有的吉普车,和现代的丰田、尼桑、特拉卡等一大批进口车辆形成悬殊观念,用月工资31.08元的史记悲愤评说现在的年薪制。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善,但老军垦的退休费与农民工的承包收入差好几倍,老军垦并不以马路越来越宽而心情舒畅,留守的军垦情怀,多少有些不满。

三.今天的职工队伍变成农民工

最后,我们把全团建团以来的职工排排队,以不确定的时间序列表现当今团场职工队伍的时代特点,___老一辈军垦人离退休后异地安置。从统计资料表明,全团退离休人员2700人,异地安置政策规定:

不符合异地安置政策仍然到疆外定居的退离休人员,他们把一生献给了团场,最终还是离开了团场,回到了故里。

___支边青年全面返城。

___退休工人就近城里买房,社区管理的问题

___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职工的负担越来越重。

___一大批未成年子女无学可上,团场只具备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毕业后,高中升学率只有7l%,还有一大批孩子未成年就无学可上。

___一大批职工子女有业不就,不愿意上岗务农,进城打工、参军、进工厂当工人,或在家"猫着",高校毕业或部队复员,去沿海、去内地、去地方,就是不愿回团场。成年子女仍靠父母养活的状况,大多数职工子女相继离开了团场。

四.辉煌业绩

近年来,三团积极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实施大马力犁地、精准播种、精准灌溉、机械打顶、飞机化调化控和机械采棉,籽棉总产连续五年取得历史性突破,年增产幅度达25.7%,五年间GDP总产值增长了2.4倍。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科技试点县”、“中国信息化最具影响力百强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等14项国家级荣誉。 2007年,三团15万亩棉田100%推广了节水滴灌技术,尤其是自主设计的棉田膜下自动化滴灌系统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还成功突破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棉花增产幅度达到20%以上,成为兵团自动化滴灌控制应用面积最大的团场。全年13.6万亩棉田籽棉总产达到6200万公斤,皮棉亩产达到177公斤,职均收入达到3.18万元。

2004年以来,三团先后投资了近1亿元资金购置高新机械,实现了耕作,灌水、化调、采收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程度由53%提高到87%。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在三团建立了数字农业研究推广站,通过该团自主开通的“大漠绿岛现代农业科技网站”平台,用信息技术改造智能机械,为精准农业和生产自动化管理提供有效手段。几年来,三团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技术革新、“科技之冬”、文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教育,不断推进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几年间,职均收入由2001年的1.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18万元。收入的逐年递增,调动了团场职工扎根三团、建设边疆的积极性。

三团按照“一城三社区”的建设规划,积极投入大量资金,从职工住房条件、通连道路、小城镇建设、科教文卫等各方面入手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基层单位实现了硬质道路通户,砖木结构住房,团部2.4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和5.6万平方米的胡杨公园极大改善了职工生活环境和质量。 2008年,三团又获批了农业部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和科技部首批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的项目机遇,现实契机为三团今后科技强团的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