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业社会 |
释义 | 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经济的社会。在西方传统的发展理论中用以代表工业社会之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有时又称传统社会。学者丹尼尔·贝尔对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农业社会是前工业社会的一种形态。 特征与工业社会相比,农业社会的特征大致归为: ①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手工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而不是交换。 ②社会分工不发达,社会分化程度低下。 ③社会流动性弱,各阶级阶层之间壁垒森严,社会关系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个人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④社会管理原则是家长制,人治为政治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 ⑤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 ,迷信权威 ,惧怕变革。 ⑥ 竞争机制不健全,生活节奏缓慢,因而,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非常迟缓。 然而,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保持有一种顺应的关系,因而人们拥有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或生存空间;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人情味浓厚;节奏舒缓的生活使人较少心理的紧张和精神的压抑;伦理型的规范对于抑制一般性的越轨行为有着不可替代的效力。 农业社会的经济农业社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社会的农业是指原始农牧业,称为第一层次的农业。原始农牧业是以人力、畜力为动力,以简单的手工农具为设备,靠天吃饭的农牧业。当时的手工业,如:手工纺织、制陶、打铁、铸铜等是工业社会的雏型。 在农业社会,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科学尚处于孕育期,科学对技术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18世纪以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都处于农业社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