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业区位 |
释义 | 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简介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劳动力价格等。 气候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种业;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水源水源对农业特别是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的影响可以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农业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运输条件。园艺业、乳畜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科技科学技术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区位条件来影响农业区位。 劳动力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寡也会影响农业区位。例如:发达国家的机械化农业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的区别。 工农业基础一个地区工业基础和农业基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区位都会造成影响 改造自然条件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一方面,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相应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当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为此,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是由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过来经营规模就会缩小。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是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我国部分农业区位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气温低 南疆长绒棉的生产 光热条件优越 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气温低、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土质较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