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科村
释义
1 四川成都市友爱镇农科村

“农科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境内,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农家乐”的发源地,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农科村距成都市区28公里,离县城8.5公里,耕地面积280亩,农户80户,人口278人全村花卉面积数百亩,农家旅游接待户百余户,形成了以农科村为中心的花木盆景生产、销售和农家旅游基地。

概况

农科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包括庭院),花卉品种以金弹子、银杏、桂花、海棠、榕树为主,桩头、盆景、造型等各具特色,各种高档次木本、草本花卉随处可见,可承接规模较大的绿化工程,已成为成都市花卉供应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乔石、陈慕华、李铁映、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惠及许多部委、省市领导亲临考察,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也先后到此参观考察,均给予高度评价。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卫生村、乡村城市化示范村,并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都市第一电话村。

旅游产业

友爱镇农科村旅游的主体为“农家乐”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从事农家民俗旅游接待的农户目前已达180余户(包括外来投资者),年均接待游客12万人次。在宽畅、舒适的四合院、楼房内挂上字画,其中不乏名人手迹,闲来品茗赏花,看书下棋,自得其乐。城里人休闲至农科村,饱尝农家风味佳肴,接受自然风景熏陶,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其乐融融。

农科村附近还有“子云亭”名胜。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所述“子云”即指西汉一代大儒扬雄,“子云亭”即位于友爱镇子云村。这里是扬雄先生的故里,在现今的子云村尚有“扬雄墓”,又称“子云坟”。“扬雄墓”为全国名胜古迹之一,1985年被列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农科以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旅游乡为目标,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4月,国家旅游总局授予的“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目前正在创建全国生态村和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

2 湖南省衡山县开云镇农科村

地理交通

农科村地处107国道旁,东靠县地城,西接南岳。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5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64.67亩,旱土12亩,山地、林地共270亩。交通便捷,107国道穿境而过,国道边有农科开发区连户。

基础建设

设党支部,现有党员20余名,有村办公场所1栋,中学1所。开云镇镇政府办公楼也在本村范围内。

近几年,在村支两委班子的有力带领下,全村人齐头并进,共同致力于村级事务建设,先后建立了瓦厂、预制板厂、拉丝厂各1个。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了龙达矿石粉厂、珠帘厂重点项目。给附近居民就业带来一定的机遇。农科村交通便捷,酿酒业、养殖业等产为发展迅速,村内涌现了一大批酿酒、养猪、鸭等专业大户。

该村实行村民自治、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民主政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村风民俗好,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户与户之间和谐共处,全村上下形成了一股文明的良好风气。

3 湖南省冷水江市岩口镇农科村

地理位置

农科村位于冷水江市岩口镇南部,

距省道S312线1公里。

村情村貌

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8人,村民主要靠200余亩田耕地、900余亩山林为生。

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照明有路灯,进村入户

全部是水泥路,卫生实行城市化管理,文化有灯光球场、

健身广场和剧团,自治有各种群众组织,住房实现了青瓦

白墙地板砖。2004年以来,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

部门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省级文明村、全面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法治示范村,并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村党支部书记苏岐山同志也先后获得了“省劳动模范”、“湖南十大杰出青年”等5项省级荣誉称号。2006年,村民人平收入达到6880元、村集体收入达28.8万元。

调整产业结构

农科村原来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地方,由于耕地面积偏少,成不了产业,成不了规模,增产增收的空间十分有限,2003年,村民人平收入还不足3000元,村集体收入不足4万元。为了改变这种传统单一的产业结构,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了产业的换代与升级。

发展个体经营经济

村里原有一个集体小花炮厂,规模小,安全管理也难以到位,不仅没有给村里和村民带来效益,反而使村里背上了80多万元的债务。为了把包袱变宝库,村支两委决定将其进行改制,转让给个人经营,村民一致通过。通过几年的发展,这家花炮厂年产值已达到了600多万元,安置了200多个固定劳力,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60多万元。此外,村民还建了一个年出栏猪4000头的养殖场,在城区建了一个有100个床位的小宾馆,一个可容纳300人入学的幼儿园。

壮大集体经济

几年来,一年一个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先是进行山地开发,开辟了一个500多亩的高标准中药材基地和200多亩的杂果基地。如今,这两个基地已初见成效,年产值已达8万多元,再过两三年,年产值可达90多万元,利润可达20多万元。此外,我们又建了一个深井纯净水厂、一个藕煤厂、一个年产4万吨的村办煤矿,成了村里和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也给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物质动力。

农田综合开发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新农村姓“农”,坚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农科村是全国的小城镇建设试点村,最初的规划是新建一条街道。这样一条街道,曾经寄托着村民的全部希望和梦想,38户村民急不可待地要给钱给村委会作定金,外边的村民也争着到这里“落户”。但是,考虑到建街道要占用一片良田,村里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提出了破旧立新、折老院落、建新村的设想,把四五十年以前兴建的一个老院落里20多栋危房旧房全部拆掉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一个花园式农家小区,这样,村民既能住上新房,也无需占用一分地里耕地。与此同时,村里还筹集资金对这片农田进行了综合开发,提高了土地产量和效益。

发展社会事业

村容村貌差、社会事业和公共管理的缺失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三大社会瓶颈,也是该村在积极探索和破解的难题。

抓好环境卫生

和其它许多地方一样,几年前,农科村也是一个垃圾乱倒、污水乱泼、家禽乱跑的地方,不仅外边来的人看不惯,就是从村里走出去的人也不愿回来多住,特别是厕所和屋后的污水沟,别人简直不敢踏脚,村民也特别不好意思,有时候,上边有人到村里检查,一些村民就用木棍把厕所门顶起来,不让人家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五个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一是抓硬化。筹资60万元,修通了环村公路,并对进村公路和环村公路进行了硬化。投资10多万元把通往农户家的人行道和所有的排水沟全部进行了硬化。动员和组织村民把屋前屋后进行了硬化,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脚污水,雨天一脚泥水”的状况。二是突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村里用了一年的时间,连续开展了几次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了农户屋前屋后和村子院落中间的卫生死角。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爱国卫生协会,一季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一家设置一个垃圾桶,由村里统一配备,统一收集清运垃圾。一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通报,一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四是大力推进“三清四改”。家家户户用上了专用厨房,用上了自来水;村里给每户配了一台饮水机,每月送4桶纯净水;半数以上家庭用上了专用浴室,地形条件适合建沼气池的所有农户都建起了沼气池,大多数农家都改用旱厕。五是抓绿化。提出了“院在林中,林在院中”的口号,栽下了50000多株苗木,建起了一个100亩花木苗圃场,原来的垃圾死角都变成了绿色景点。六是注重规划和美化。请省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村级城镇建设规划,村民建住宅,由村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房屋外观。对所有保留房屋,由村里出资进行墙体美化。通过这些工作,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观,一个拥护、杂乱、脏的村庄变成了一个错落有致、干净整齐、树木掩映的秀美家园,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几次到村里视察,并称一个农科村使他改变了对娄底农村“脏乱差”的印象。

注重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装路灯。我们认为,新农村总要有个标志,使老百姓对新农村、新生活有个基本的形象标志性工程,于是投入2万多元架设了36盏高标准路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整个村子一片通明。它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夜行,也增添了村民的自豪感,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追求和向往。每当与外交往,他们就会自豪地说:“我们村里有路灯!”二是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投资30多万元,建立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和灯光球场,成立了花鼓剧团,组建了女子管乐队,办起了图书阅览室,农闲的时候,村民唱戏的唱戏,打球的打球,一派热闹和谐的景象。肥沃的文化土壤,也提高了村民的演艺水平,2004年以来,我们还到娄底举行了专场文艺演出,承办了“中国梅山傩文化艺术节”,受到了广大观众和很多专家的好评。三是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事业。今年,我们又投入8万多元修建了一所敬老院,由敬老院负责赡养高龄老人。

强化公共事务管理

随着村里边社会事业的发展,村级社会管理也成了一个新的课题。这么多的公用事业、这么多公用设施,单靠村支两委是管不过来的。为此,我们根据需要成立了各种群众组织,推行“村支两委+群众组织”的管理模式。我们成立了爱国卫生协会,负责环卫管理,负责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开展,负责农户卫生的日常检查评比通报;成立了治安联防队,负责社会治安的宣传、教育、管理和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成立了文化体育协会,负责文化体育活动器材的管理和活动的开展;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热心人队伍,负责报栏、宣传栏、广播站、图书室的管理和星级文明户的评比。这些群众组织,都是由群众的骨干分子组成,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有效地延伸和扩展了村、支两委的管理职能,解决了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薄弱的问题。

建设精神文明

农科村的新农村建设,是有精神文明作先导的。我们认为,一个村的各项事业能不能得到发展,经济条件固然是基础,但村风民风同样重要。如果村风不好,民风不正,即使有钱,也干不成大事,今天你吵着要分钱,明天他吵着要告状,铁打的江山也会垮于一旦。如果说农科村能做成事,还得益于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了村风民风建设。

用奋斗目标召引人

人,既要想事,也要做事。想事,就是要有目标,有打算;做事,就是要有行动,有奋斗。没有目标,没有打算,人就容易混日子,就容易惹是生非。为了引导村民好好过日子,2003年,在镇里和市里的指导下,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讨论酝酿,我们绘制了村里的发展蓝图,树立了自己奋斗目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把农科建设成一个规划统一、设施配套、经济发达、文明卫生的城市化村庄”,并制定了一个3年的实施计划,当年就轰轰烈烈地搞了两项工程:清洁工程和亮化工程。这个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凝聚了民心,激发了村民追求、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这一年,村民平均每户参与大规模集体活动10余次,出义务工50个以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潮。一位市领导看到这种“大集体”活动的火热场面以后,兴奋地说:“到农科村,要有两双眼睛,用一双眼睛去观察,用一双眼睛去感受他们的火热生活。”

用村规家训塑造人

村里建了一个村训墙,上面赫然写着:“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谦和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做人带点人情味,不可对人冷冰冰。家务需要勤料理,物品安放要齐整。保持地方常洁净,才有健康好身心。为懒惰终穷困,始终没有幸福存。大家勤奋来工作,齐心协力小康奔。”与此同时,村里还引导和组织村民制定了自己的家规家训。为了把村民的思想道德抓起来,我们拿出了老一套,搞村规村训,家规家训;此外,我们建立了广播室,一天三次广播;在办公楼顶插五星红旗,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氛围。我们在村民中响亮地提出:“不落后于新时代,不丢掉了好传统。”

用星级评比激励人

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内容为爱国守法、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文化新风、全面小康。每年评比一次,户户参评,已连续评比了四年。对四星、五星农户和当年加了星的农户,村里每年都有奖励。对连续三年和五年被评为五星农户的,村里还奖励他们到外地参观学习。通过评比,评出了村民的荣誉感、正义感和上进心,评出了正气,评出了和谐。

总之,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广大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村里的事情由村民一起来定,事业由村民一起来干,活动由村民一起来搞。只要有集体活动,村里喇叭一响,村民就会放下自己的事,想方设法参加。为了参加一次文艺演出,有人放下手头的事业从广州深圳请假赶了回来;为了搞一次爱国卫生运动,有人放下了手头的生意,从城区赶了回来;因为输了一场排球比赛,有人气得好几天心烦意乱;为了服从村里的统一规划,20多户村民一个月之内就拆除了自家闲置的危房、旧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