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妇 |
释义 | 世界名画《农妇》,作者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法国),创作于1872年,画布油画,为古典主义风格,现由墨西哥西蒙基金会收藏。 释义词目:农妇 拼音:nóng fù 基本解释 [peasant woman] 女农民的旧称,现在有鄙视的含义,指的是没有文化素质的女人. 详细解释 农家妇女。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慕政》:“ 杨氏 奉箕箒,供农妇之职甚谨。” 清 蒋梦兰 《鹁鸠啼》诗:“晚来鹁鸠鸣不已,鸠妇含愁农妇喜。” 世界名画【画作名称】《农妇》 【创作者】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法国) 【创作年代】1872年 【类别】画布油画 【风格】古典主义 【题材】人物 【规格】61×88.30厘米 【材质】 布 油彩 【现存藏处】墨西哥 西蒙基金会藏 作者简介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巴黎的几大沙龙中展出,并多次获奖,这不仅提高了他的艺术声望,还为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并成为拿破仑三世及其皇后欧仁妮的御用画师。 布格罗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派古典主义教育,并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个人的创作风格。他在罗马画院学习绘画期间,得以看到意大利的古典精品,并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而这正是他多年来一直渴望看到的。布格罗艺术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作品中努力将熟记于心的古典绘画规范和透视学与自己的实地观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善于抓住日常生活及戏剧的场景,塑造不失尊严的普通民众形象,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内心的不安。1871年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给社会带来的战乱以及法国人高涨的爱国热情,让布格罗感同身受,并通过《农妇》这样的作品把它展示出来。 作品赏析在这幅画中,布格罗旨在创造一个动乱年代中法国人抵御外来入侵的形象,为此他选择了手持大镰刀收获庄稼的农妇,她昂然挺立,充满豪气,代表了法国人民的崇高和坚强。农妇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操,以及这个民族绝不屈服于敌人的坚定决心。 此外,这幅画也展现出布格罗的艺术主张:即艺术作品要歌颂劳苦大众,既表现他们的高傲与尊严,又让人们看到他们内心的纯净美。这一主张也符合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宗旨之一,即让学生学到表现主题的恰当方式。因为这个时期的绘画是教育民众的手段,主题的历史背景及神话传说应当为寻求理想和真理服务。 聊斋志异——农妇在聊斋故事中,有一篇《农妇》的文章,其原文如下: 邑西磁窖坞有农人妇,勇健如男人,辄为乡中排难解纷。与夫异县而居。夫家高菀,距淄百余里;偶一来,信宿便去。妇自赴颜山,贩陶器为业。有赢余,则施丐者,一夕与邻妇语,忽起曰:“腹少微痛,想孽障欲离身也。”遂去。天明往探之,则见其肩荷酿酒巨瓮二,方将入门,随至其室,则有婴耳绷卧,骇问之,盖娩后已负重百里矣。故与北阉尼善,订为秭妹。后闻尼有秽行,忿然操杖,将往挞楚,众苦劝乃止。一日遇尼于途,遽批之。问:“何罪?”亦不答。拳石交流,至不能号,乃释而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