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村社会工作 |
释义 | 学科概述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体现。它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在农村所开展的社会服务;农村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农村的社会福利,推动农村的社会发展。 学科分类农村社会工作,如果按工作性质来划分,农村社会工作可分为消极被动型和积极主动型两类。所谓消极被动型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对发生各种困难的农村居民给予帮助或对已出现的农村社会问题采取应急措施,如对"五保护"进行救济、对受灾地区的农民给予援助等。所谓积极主动型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开展具有预防性和建设性的工作。预防是为了尽量减少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如搞好疾病预防,防止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等;建设性工作指为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工作,如文化娱乐,农村文化教育、农业技术推广等。 农村社会工作按执行机构划分,有以下六类。 其一,民政部门中的农村社会工作。民政部门是我国社会福利工作的主要行政管理机构,现阶段大部分社会工作属民政部门的工作范围,如拥军优属、社会救济、婚姻登记等。 其二,各级妇联组织的农村社会工作,如婚姻指导、计划生育、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工作。 其三,共青团组织的农村社会工作,如开展读书活动,提倡文明礼貌,组织志愿者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四,乡镇企业中的农村社会工作,如今的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中的主力军之一,农村的福利基金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中职工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也是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五,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以各地的农业厅、农业院校、农科院为骨干,以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中心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促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现阶段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六,群众自行组织的农村社会工作。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那些在生产、生活上有困难的贫困户不但得到集体的扶助,同时也得到广大村民的帮助,“一人有难众人帮”已蔚然成风。农村经济发展后,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农民自己修桥、铺路、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新景象。 农村社会工作按工作内容划分,还可分为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福利、农村计划生育、农业技术推广等 同名书籍基本信息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7月1日) 丛书名: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平装: 25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040243956 条形码: 9787040243956 商品尺寸: 22.8 x 17 x 1.2 cm 商品重量: 358 g ASIN: B001I37N26 内容简介《农村社会工作》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系列教材之一。作者强调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工作的社会价值——关注民生、服务民众;强调学习农村社会工作应该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或界定问题与介入方法)的相互依存关系,既系统地梳理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环境,也较深入地介绍了农村社会工作各种理念(价值观)、理论流派、实务模式和方法技巧等,旨在使学生有能力根据社会历史分析和问题/需求界定,整合地思考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根据实务经验,《农村社会工作》总结出一种本土情境中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希望委身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同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往复,创造出适合本土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情境模式,以便更好地回应“三农”问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