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脓痂疹
释义

脓痂疹简介

脓痂疹是常见的皮肤细菌感染,炎热的夏季是脓痂疹最好发的时候,在小孩尤其常见。当细菌只存在皮肤表层,当病灶更深入,接触到真皮,就称之为疮〈ecthyma〉。脓痂疹好发在头皮、脸部、尿布处,可分为水泡或结痂型。

结痂型较常见,约占百分之七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型链球菌引起,病灶是一块块一至二公分突起的痂皮,上面覆盖有黏稠如蜂蜜般渗出物。水泡型则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特点是水泡中心可见黄色脓液沉淀其中。虽然外观吓人,但患者常只有轻微痒感,临近的淋巴腺则有肿大现象,但较严重时也可能会有发烧、血液中白血球增生现象。

发病原因

脓痂疹可以是原发性,只是因皮肤表面轻微的伤口,例如擦伤或痒而搔抓,使得环境中或原本潜藏在鼻腔内及喉咙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表面滋生。另一种情形则是原本就有湿疹、疥疮、水痘、蚊虫叮咬、头虱或溃疡,细菌因此得以附着再引起发炎,称为续发性脓痂疹。脓痂疹靠着皮肤接触及空气传染,带有细菌的飞沫可散播至三公尺之远。

治疗

治疗上如果病灶只有一、二颗,只需用外用抗生素药膏涂抹,但别忘了同时要涂抹到鼻腔内。有时即使不治疗,透过本身免疫力,经过二至八周,脓痂疹也可能自己痊愈。不过可能留下局部皮肤萎缩、色素不均匀或脱毛现象。

如果因痒搔破而扩散时,则需合并口服抗生素七至十天,才能有效治疗。蜂窝组织炎是最常见并发症,可高达百分之十,其他如骨髓炎、败血性关节炎、肺炎、败血症、干癣、猩红热、肾线球炎、风湿热、细菌性红皮症,甚至休克都曾被报导。

脓痂疹具有相当高的传染力,很容易传给其他小孩。一般脓痂疹容易在落后地区流行,但因异位性皮肤炎的发生率在先进国家增加,所以续发性脓痂疹在台湾也并不罕见。脓痂疹的治疗并不困难,多数口服抗生素都有效,但目前也逐渐有抗药菌种出现,外用则以Fucidin及 Bactroban最常用。除抗生素外,日常的优碘、消毒药水也都有效。不过预防胜于治疗,做好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破皮,才是根本之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