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纽约风云 |
释义 | 《纽约风云》(Gangs of New York)是一部于2002年上映的美国历史题材电影。该片展现19世纪中叶纽约第五区的黑帮斗争史。该片由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灵感来自1928年Herbert Asbury的同名小说。由米拉麦克斯影业发行,并获得包括奥斯卡奖等多个奖项的题名。电影以1846年开场,并迅速跳跃至1860年代。爱尔兰移民和美国内战是影片的时代背景。 中文名:纽约风云 外文名:Gangs of New York 其它译名:纽约黑帮 出品公司:米拉麦克斯影业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马丁·斯科西斯 编剧:杰伊·考克斯 制片人:鲍伯·韦恩斯坦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丹尼尔·戴-刘易斯, 卡梅隆·迪亚兹 类型:历史,剧情,犯罪 片长:166分钟 上映时间:2002年12月9日 imdb编码:获得多个奥斯卡奖项提名 基本资料剧名:纽约风云 Gangs of New York 导演: 马丁·斯科西斯 Martin Scorsese 上 映: 2002年12月09日 ( 美国 ) 地 区: 美国 荷兰 英国 德国 ( 拍摄地 ) 评 分: 7.3/10( 27623票 ) 类 型: 犯罪 剧情 演员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 Amsterdam Vallon 卡梅伦·迪亚兹 Cameron Diaz .... Jenny Everdeane 马丁·斯科西斯 Martin Scorsese .... Wealthy Homeowner (uncredited) 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 William 'Bill the Butcher' Cutting 利亚姆·尼森 Liam Neeson .... Priest Vallon, Amsterdam's Father 约翰·雷利 John C. Reilly .... 'Happy' Jack Mulraney 吉姆·布兰德本特 Jim Broadbent .... William 'Boss'Tweed 亨瑞·托马斯 Henry Thomas .... Johnny Sirocco 罗杰·阿斯顿·格里菲斯 Roger Ashton-Griffiths .... P.T. Barnum Gerry Robert Byrne .... Draft Official 拉博·阿弗莱克 Rab Affleck .... Plug Uglies Leader Ian Agnew .... Gen. Wool David Bamber .... Passenger On Omnibus Nick Bartlett .... Chichesters Leader Peter Berling .... Knife Act Caller 影片简介好莱坞一直流传着马丁·斯科西斯(Martin Scorsese)执导的这部影片,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困难不断、麻烦连连,但是这部影片绝对值得我们一等。马丁-斯科塞斯从未在好莱坞拍摄过真正引起轰动的大片,这部影片肯定是他迄今为止最有实力叫板好莱坞的力作。本片的演出阵容强大,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卡梅伦-迪亚兹(Cameron Diaz)和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担纲主演,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讲述了今天的黑手党是如何慢慢成长壮大起来。 1840年至1863年的纽约,一位名叫阿姆斯特丹-瓦龙(Amsterdam Vallon,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的年轻人欲向他的杀父仇人"屠夫"比尔-普尔(Bill“The Butcher”Poole,丹尼尔-戴-刘易斯饰)复仇。虽然阿姆斯特丹-瓦龙得到了女贼珍妮-埃弗迪恩(Jenny Everdeane,卡梅伦-迪亚兹饰)的帮助,但这个使命可比他想象中的要危险得多,因为他的父亲是在势力强大的曼哈顿(Manhattan)黑帮火拼过程中被谋杀的。在坦马尼-霍尔(Tammany Hall)时代卑鄙警察和腐败政客中,比尔-普尔是19世纪60年代初曼哈顿下城区(哈德逊大街以南)犯罪最集中地区的流氓政官。 剧情介绍一个多世纪前的纽约,腐败政客用见不得人的龌龊手段争夺着这个城市的官方领导权;而在曼哈顿岛五分区、包里区、天堂广场一带,爱尔兰移民的黑帮组织“死兔党”和“本地党”则明目张胆地以武力争夺着地盘和一切可以占有的东西…… “死兔党”的老帮主普瑞斯特·维伦(连恩·尼森)被“本地人党”的头儿、“屠夫”比尔·普尔(丹尼尔·戴-刘易斯)干掉,死者年轻的儿子阿姆斯特丹·维伦(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继承了首领的位置。当然,他上任后的第一桩“买卖”就是杀死比尔替父亲报仇。然而,帮派之间历时数年的争斗使得其间的孰是孰非已经纠缠不清,“屠夫”比尔又真的是个冷血凶残、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这些都让阿姆斯特丹的复仇计划困难重重。 结识女贼珍妮·埃佛迪安(卡梅伦·迪雅兹)似乎让事情出现了转机,她的帮助给了阿姆斯特丹新的希望,而且两人在互相的合作、利用中渐渐坠入了爱河——谁知道这对于复仇之路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其它:美国电影界所谓“纽约派”,最重要的是三个人:伍迪·艾伦、斯派克·李和马丁·斯科西斯。前两者是小制作专业户,斯科西斯就成了用银幕为纽约作传的不二人选。 《穷街陋巷》 《愤怒的公牛》讲纽约的意大利人, 《纯真年代》讲十九世纪末的上流社会,《纽约黑帮》说的则是南北战争时期的爱尔兰人。 贫穷的爱尔兰移民大都以纽约作为到达新大陆的第一站,他们与“本地人”不断发生冲突,在爱尔兰帮会“死兔党”和本地黑帮的大规模火并中,爱尔兰人头领“牧师”被本地人头领“屠夫比尔”杀死。16年后,南北战争初期,“牧师”的儿子本回到贫民区“五点区”,他加入爱尔兰小偷团伙,受到屠夫比尔赏识,直到他的身份被揭穿,双方再次举行大火并。 故事是简单的帮派斗争加子报父仇。不过马丁·斯科西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好像影片片名的设计,“纽约”两个字远远大于“黑帮”。他要拍的,是一百五十年的纽约风情画,是美国如何在一次次不同族裔的流血冲突中,成为一个国家。 除了“五点区”的地下社会斗争,影片还有一条副线,就是美国内战期间,不同族裔、不同势力的关系。本刚回到纽约,在码头上看到本地人侮辱新来的爱尔兰移民,让他们滚蛋;此后屠夫比尔的出场,是反内战反联邦的游行示威中,他在街上指示手下殴打黑人,还用飞刀投掷林肯画像;影片中段有一个精彩的长镜头,一船爱尔兰移民刚刚踏上港口的土地,就被命令同时在移民文件和参军报名表上签字,然后领军服武器,直接被送上去田纳西前线的船;片尾压轴的爱尔兰帮派和本地帮派大火并,同一天纽约爆发反征兵暴动,军队全力镇压。黑帮分子摆开阵势要用冷兵器决斗,还没开打,就死在军队的大炮和步枪之下。 这部电影和《纯真年代》貌似背道而驰,其实遥相呼应,同是表现纽约某一时期某一社会阶层的风情画。要再现一个已经消失的年代,在布景道具方面的功夫决不能少下。《纯真年代》拿了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的奖,水准不用说了;《纽约黑帮》在这方面堪称旗鼓相当,爱尔兰人聚居的巨大木楼、作为帮派窝点的酒吧、不同社区的街道、旧时代的码头、没有桥的哈德逊河和光秃秃的曼哈顿。片头序曲部分——“牧师”之死——结束后,用了个跟李安《卧虎藏龙》中用过的花招:镜头突然升起,直到电脑合成的19世纪中叶纽约鸟瞰图。 演员方面,丹尼尔·戴-刘易斯实在是面目全非而且好得不得了,相信所有关于这部电影的文章,都会大肆吹捧一下这家伙,一个奥斯卡提名是跑不掉的了。小帅哥里奥是关注焦点,但本片他表现平平,跟丹尼尔·戴-刘易斯和卡梅隆·迪亚兹之间都没什么火花,造型也跟“帅”字没什么关系,从头到尾都是胡子拉碴脏兮兮的形象。如果要看帅哥,还是去看《有本事抓住我》吧。卡梅隆·迪亚兹戏份不重,只有本跟踪她从街上到富人区,连作一串案子的段落比较出彩。最可惜的是两人在屠夫比尔的家里做爱的那场戏,迪卡比奥把迪亚兹按在墙上,迪亚兹张口咬他,咬了两次后,两人开始接吻,这个设计本来应该很出彩的,可惜两人就是没有化学作用,出来的效果满不是那么回事。 影片的广告词是“美国诞生在大街上”,影片中有许多关于街道的镜头,黑帮大火并后白雪染成暗红色的街道,贫民区的泥泞街道,富人区的整洁街道,反征兵暴动中血流成河的街道,暴动后摆满尸体和蜡烛的黑暗街道。统一的大国家就是扎根于这些四分五裂差异悬殊的街道上。结尾尤其寓意深刻,面无表情的军队用枪炮打垮凶神恶煞的流氓们,正象征着科技进步给了国家机器压倒性的武力优势,民众再也无法靠暴动与国家抗衡,国家因此拥有了控制一切的力量。国家内部所有的反抗分子都被摧毁,先横七竖八地躺在大街上,然后沿街整齐地展览,最后归于哈德逊河畔的荒冢,看着对岸的城市一天天升起,接近天空。 美国电影绝不仅仅是“梦工厂”和快餐娱乐,马丁·斯科西斯这部电影是去年最好的历史片,他否定了关于南北战争一厢情愿的赞美,尽量真实地再现大时代中的市井平民,他们麻木不仁或者惶惶然或者四分五裂,但绝没有大仁大义。人类的历史就是流血的历史,地上没有天堂,没有理想国,没有真正的民主,没有最好的国家制度,没有温良恭谦让。 角色介绍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对于为什么启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担任主角,斯科西斯曾经对媒体说:迪卡普里奥在《泰坦尼克》中树立起来的明星形象跟自己选中他没有一点关系,“在他崛起之前,我就知道他是同辈年轻演员中最棒的一个,他继承了我所喜欢的那类演员的传统,就像德尼罗、霍夫曼、帕西诺……好比一把火炬一代代传递,交到了他手里。人们都说‘马丁,你应该和这个年轻人合作。’所以在我眼里,他永远是个演员,而非明星。” 这番话听起来情真意切,颇有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味道。不过遗憾地告诉你:这很可能是斯科西斯编出来哄骗媒体的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想知道为什么要迪卡普里奥演主角吗?因为只有他的票房号召力才能给斯科西斯换来投资人的支票簿——对,就这么简单。也许你会质疑:目前迪卡普里奥的失败外形还能有多少票房号召力?其实,他在日本这个亚洲第一大市场还是很受欢迎的,那里有很多他的铁杆影迷。所以影片的全球首映(12月21日?)安排在日本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参与影片的目的:1、赚钱;2、证明自己还没有过气 给与影片的贡献:尚有待考证的票房号召力 拍摄花絮:1、因为迟了几天才赶到摄影棚参加拍摄,在斯科西斯的要求下,迪卡普里奥向全体剧组成员道了歉;2、不知为什么,这位花心情圣在同卡梅伦·迪雅兹拍床戏的时候总是不到位。老板看完样片觉得两人之间的激情戏不够有张力,结果影片都拍完了,还要回来再重拍那段床戏。 丹尼尔·戴-刘易斯自从完成1997年的《因爱之名》一片之后,丹尼尔·戴-刘易斯从此蛰伏在欧洲某地,和妻子瑞贝卡·米勒(导演兼剧作家,她的作品《个人速度》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了最高奖)过着半退休的生活。据他说,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读了五卷温斯顿·丘吉尔的传记,而且还给佛洛伦萨一位大师级的鞋匠当了两年学徒——如此悠哉游哉的日子真是羡煞多少旁人呐! 不过,对好的演员来说,演戏是一件会让人上瘾的事情,没人能够拒绝好角色的诱惑,尤其是像丹尼尔·戴-刘易斯这样的戏骨。在《纽约黑帮》投拍的消息初传时,“屠夫”比尔的扮演者盛传是罗伯特·德尼罗,然后小道消息的主角又变成了威廉姆·达福——能和这样的演技派明星联系在一起,这个角色的分量由此可见一般。那么,我就不用再多废口舌解释戴-刘易斯为什么舍得结束悠闲的“退休”生活重新投身银幕了吧。 参与影片的目的:1、过戏瘾;2、也许是时候找个好机会结束赋闲在家的生活了 给与影片的贡献:这是一位兼具艺术天赋和票房号召力的高人 拍摄花絮:对于丹尼尔·戴-刘易斯演戏时的全情投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他动用了身体内的每一根纤维去钻研自己的角色。” 卡梅伦·迪雅兹与前几位星星相比,这位漂亮姐儿好像已经不能算是腕儿或者星了,所以近三年来媒体对她的关注并不多,无非就是:古装扮相如何如何漂亮啦、和迪卡普里奥的激情戏怎么出位啦、对于和大导演合作有什么感想啦……之类的无关痛痒的消息。 参与影片的目的:1、赚钱;2、和名导演、演技派明星合作提高自己的身价;3、尝试向演技类演员转型 给与影片的贡献:除了票房还是票房 拍摄花絮:除了和迪卡普里奥的那场床戏,基本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导演介绍马丁·斯科西斯 两年前的一部《穿梭鬼门关》( Bringing Out the Dead)在商业和艺术上双双失利,让斯科西斯的声誉大受损失——有些人至今都不敢相信那部片子是他的作品。痛定思痛之后重新操起25年前的旧梦,力图证明自己并非廉颇老矣,这位59岁的老爷子这回可是铆足了劲“不成功则成仁”的。前不久,他还曾对媒体说过,《纽约黑帮》是他目前为止执导得最辛苦的一部影片,可见他倾注在此片上的心血和寄予的期望有多高。 另外,本片也是斯大导再次冲击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桂冠的作品。说来奇怪,导演了那么多家喻户晓的经典影片,斯科西斯却从未得到“奥斯卡女神”的眷顾。对此,斯科西斯坦言:“但愿我也能像别人一样,轻松地说:我才不在乎什么奥斯卡呢!但实际上我从小就在电视里看每一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它伴着我成长,这玩意儿对我确实有难以言喻的魔力。” 参与影片的目的:1、完成自己25年的夙愿;2、再次冲击奥斯卡 给与影片的贡献:影片质量的绝对保证 拍摄花絮:2000年圣诞节,在影片拍摄3个月时花销已经超过了预算。老板韦恩斯坦于是送了一个特别的圣诞礼物给斯科西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一枚纯金的六角星(犹太教的象征物),附言是“像一个犹太人那样算计!”——其中含义不言自明。可是按照拍摄的结果来看,韦恩斯坦的一番苦心是白费了。 幕后制作斯科西斯25年磨一剑 ——《纽约黑帮》从梦想到现实 《纽约黑帮》这样一部“史诗”级(没错,的确是史诗,好莱坞一向盛产这个东西)的巨片是怎样从一个念头成长为银幕上的一部鸿篇巨制的呢?就像轰动一时的《泰坦尼克》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头脑中盘旋了10年之久的伟愿一样,《纽约黑帮》也是马丁·斯科西斯心中曾经未完成的迷梦,所不同的只是:斯科西斯的这个梦整整做了25年! 话说1928年,记者出身的作家赫伯特·阿斯伯瑞(Herbert Asbury)以纽约后移民时期的真实社会情况为蓝本,创作出小说《纽约黑帮》,叙述了纽约荒蛮时期的政治腐败和各移民帮派争斗的故事,大受欢迎,成为当时一本颇为流行的优秀文学作品。 光阴似箭,时间一转眼到了1977年。此时美国影坛上有一颗导演新星正熠熠发光——他,就是年方34岁的青年才俊马丁·斯科西斯。 《穷街陋巷》和《出租汽车司机》两部斯科西斯标志风格的影片横空出世后,整个影坛都被这个年轻导演对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卓而不群电影才华所折服,斯科西斯像只正在热卖中刚出炉的烤面包一样被各个电影公司的老板争抢,谁都想借他的神手把自己的电影点石成金。于是,踌躇满志的斯科西斯第一次流露出要将自己最野心勃勃的作品版上银幕的想法——当时他手中还没有剧本,但影片的大致框架早在斯科西斯脑海中成熟:一部史诗风格的片子,不同族裔之间的帮派斗争、一位年轻的英雄、一段曲折离奇的恋情……这显然会是一部耗资庞然的巨制,但仗着年轻气盛,斯科西斯大胆地在《名立场》杂志上刊登了一则两页的广告,宣布自己下一个拍摄计划将是:《纽约黑帮》。 然而谁也没想到,导演的黄金时代竟会突然间转瞬即逝。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迈克尔·希米诺这两位与斯科西斯同样年轻有为的导演极度张扬自我的大制作《现代启示录》和《天堂之门》相继落败之后,制片公司开始谨慎地对待那些年轻导演和一切高成本的拍摄计划。这让斯科西斯清楚地意识到:眼前原本闪亮着的绿灯已经变为红灯,自己的宏图伟愿恐怕还要在等几年才能实现。对此,斯科西斯在25年后的今天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无伤感地说:“那是导演黄金时代的结束,有煽动性但不能取悦大众的电影已经难以为继,在那种情况下想拍摄《纽约黑帮》这样的影片是根本不可能的。” 没承想,这一等就是漫长的25年!直到米拉麦克斯的大老板哈维·韦恩斯坦向斯科西斯投来一束希望的光芒。 精彩影评几日前去香港,终于在影院里看了《Gangs of New York》。之前虽看过影碟,但那只不过是看电视,在影院大银幕上所呈现出的丰富细节,是小小电视屏幕所无法比拟,那才叫真正的看电影。 香港把这部电影译做《纽约风云》,而不是直译作通行的《纽约黑帮》,深得我心。我相信,从此片中看到“风云”还是看到“黑帮”,对其评介就会截然相反。把它译为“风云”的译者,一定与我心有戚戚焉。 这部电影虽然名为“Gangs of New York”,但斯科西斯醉翁之意并不在黑帮,而在乎这些黑帮所争斗于斯的1863年的纽约,在乎美国诞生于斯的那个污血横流的街头。 在黑暗中绵延的两个多小时的长度里,每当镜头从那些主人公们的身上移开,都立刻变得激动人心起来。当镜头从英俊的莱昂纳多·狄卡普里奥身上移开,从卖弄演技的丹尼尔·戴·刘易斯身上移开,从美丽的卡梅隆·迪亚兹身上移开的时候,就开始聚精会神地凝视着: 1863年,纽约,污血,美国的街头。 镜头坚持频繁地从主人公身上挪开,去打量那个充满血污的时代的所有细节:“黑人杂居的废弃的啤酒店的地下室;多为破败的3层楼建筑的纽约贫民区;在迷宫般的下水道系统里出没的‘沼泽天使’之类的亡命徒帮派;专门收罗十来岁未成年杀手的‘拂晓少年’帮;独来独往、横行不法的‘城郊恶棍’帮,……投入战斗时用长棍挑着一头死兔当做旗帜的‘死兔帮’;……饿老鼠和狗乱窜的斗鸡场;呼卢喝雉的赌场……”(博尔赫斯:《作恶多端的蒙克·伊斯曼》)这些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人公,至于那个为不少影评人所诟病的“老套的复仇故事”,只是一个借以引出这幅令人激动不安的图景的线索。 看碟时,我将其中一个镜头来回看了很多遍,这个感人至深的镜头甚至在我复述它时都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观感,特别描述过这个镜头:“纽约港口,镜头从主人公离开的背影转开,默默地注视着一队刚登陆就被拉去当兵的移民,在参军的表格上签字,穿上军装,领到武器,与忧伤慌张的亲人告别,排着队登上即将开往战争前线的轮船。一具被吊起的棺材伸进镜头,镜头随之移开视线,船下,被运回来的成百具棺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这是风起云涌的美国内战中一个不被人察觉的1分多钟,那些沉默不语的生命仿佛就在这1分多钟里完成了他们在美国的全部过程,迅速消失,被人遗忘。”(《记住这些贱民》) 在影院里重新看到这个镜头时,仍然不得不将热泪憋回血管。 果真是让斯科西斯憋足30年的电影,现在这个版本所显示出来的磅礴激情,令我毫不怀疑就算是那个增加了1个小时长度的版本,它也一样会令我坐立不安。 激动不已地走出影院,影评人的毛病却令我忽然联想起国内的话题电影《大鸿米店》来。在被禁之前,发行公司为我们放过专场,我由此成为少数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之一。但我并未因此感到庆幸。其实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黄健中在其中表现出难得的斯科西斯式的野心,企图描摹中国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代图景,重新解释那段阴沉的历史。电影里,镜头也有几次蓄意从主人公身上挪开,望向初初在封闭小镇安静的天空生长的浓烟,望向灰暗的江边,让巨大的锤声一次次砸向主人公及观众的耳膜。但遗憾的是他的镜头不愿意从主人公身上挪开,与那个时代的图景相比,他的镜头更迷恋那些所谓表现人性之恶的陈词滥调。本来,电影中出现的饥民场面完全可能成为一幅与《纽约风云》同样激动人心的流民图长卷。但可惜黄健中似乎在严格按照某种理论框架他的这部野心之作,使一部可能会成为中国影史上激动人心的史诗性作品沦为图解历史的电影作业。 或者黄导真的可以借机对《大鸿米店》回炉再造,补拍足够长度的镜头,让那些镜头从陶泽如石兰们身上移开,凝望:1920年,雾锁山城,中国在污血中痉挛。 一切都只是假设。关于中国的斯科西斯,也是假设。其实我不需对《大鸿米店》抱有幻想,只要假想一下,将来有一天,能在内地的影院看到《纽约风云》,应该就满足了。 媒体报道本报综合报道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纽约黑帮》(GangsOfNewYork)前晚在日本东京进行了全球首映,首映礼暨记者招待会则于前日中午举行。由于《纽约黑帮》在日本作世界首映,所以吸引了全球逾六百名记者、四十多个电视台到场采访,一百五十部相机同时拍照,打破日本史上外国明星记者会最多记者的纪录。在前日11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马丁·斯科塞斯在会上透露了电影最有看头的片段:“我非常喜欢莱昂纳多和卡麦隆·迪亚兹的床戏,有些亲热镜头,是我从影以来最激烈的。”本片主演莱昂纳多因为宿醉晚起迟到二十分钟,有记者问到哪场戏让他最难忘,莱昂纳多说:“我们有一场戏,卡麦隆必须给我一巴掌。我必须坦承,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真的被人狠甩耳光。”会后他接受了藤原纪香的访问。 莱昂纳多自1997年《泰坦尼克》之后未有力作,《纽约黑帮》被视为他的翻身之作,他在片中饰演为父报仇的黑帮少主。自1997年后不再接受采访电视节目访问的莱昂纳多此次也尽力宣传,于日本首映之前接受美国名嘴Barbar aWalters的《20/20》节目访问(访问将于今日在美国ABC电视台播映)。此外,他和斯皮尔伯格合作的《猫 鼠游戏》(CatchMeIfYouCan)也将在年底上映。《纽约黑帮》由于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求好心切,花费相当多时间进行后期制作,使得上映的时间一拖再拖,不过,莱昂纳多毫不介意,还主动邀请导演再合作。马丁表示,莱昂纳多给了他一个剧本,他非常喜欢,叫做《飞行员》 ,预计明年3月就要开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