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营养性衰竭症 |
释义 | 疾病简介牛营养性衰竭症一般多发于冬而危于春。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江南地区长期阴雨,牛的放牧时间少,舍饲时间过长,导致今春发病较多且范围较大,患畜丧失其经济价值,严重影响农民春耕役用。 疾病病因牛营养性衰竭症与机体某器官急性衰竭如心衰、肾衰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机体营养供给与消耗之间出现负平衡,导致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的加速分解及严重耗损,最终出现一系列营养不良直至衰竭的症候群。察其原因主要有三: 1、由于自然干旱,季节性牧草枯荣,饲草品质不良,牛秋膘未能抓上来,尤其是冬春长期的雨雪天气,放牧时间不充分,加之某些农户冬季饲养管理不善,补料不及时,营养水平下降,是发生牛营养不良和衰竭症的主要原因。 2、营养不良兼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锥虫病、焦虫病、肝片吸虫病等,因失治或治疗不合理,都会诱使或加剧营养性衰竭。 3、在营养不良的条件下,春耕农忙时耕作过度,风吹雨淋,使畜体能量消耗增加,都会导致衰竭的发生或死亡。 发病机制在营养供给不足而体质消耗过大状态下,患畜随即出现生理饥饿。于是机体不得不动员体内贮备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和糖元开始自体分解。随着营养不良状态的发展,胃肠的消化机能逐渐减退,能摄取到的一些有限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同时肝脏解毒机能亦随之降低,导致肝脏营养不良。特别是肌蛋白质的自体分解,造成肝脏和肌肉中氮、磷化合物严重耗损,葡萄糖磷酸激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下降,由此而产生营养性衰竭的一系列临床反应,如渐进性消瘦、体温降低、胃肠道驰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临床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渐进性消瘦。牛只全身骨架显露、弓背,被毛粗乱无光,皮肢枯干多屑,弹性降低,全身重要的骨胳肌萎缩,肌健紧张度下降,精神沉郁,运动无力,极易疲劳,有时体温偏低,末梢器官发冷,通常能保持一定的食欲。伴随病程发展,初春季节如遇长时间雨雪天气,患畜极难抗御寒冷侵袭,会导致卧栏不起,这样身体突出部位可产生褥疮或破损,死前极度衰竭,食欲废绝,体温下降,胃肠弛缓,便秘或下痢,甚至直肠脱出。病程通常在1个月左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