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山国家森林公园 |
释义 | 牛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肥城市北部,距新城11.5公里,面积3000公顷,主峰穆柯寨海拔524米,整座山森林茂密,林相整齐,景点众多。整座山景可谓山清水秀、林茂境仙;远眺峰峦如聚、峭壁若屏,近观苍松叠翠柏、瘦藤攀古树,共有各类植物700多种,动物园150多种。 牛山又名全牛山,郁葱山。 主峰穆柯寨位于海拔524米的山巅上,现存石砌寨3600多米,高大的石墙上筑有掩体,易守难攻,是典型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相传是宋代巾帼英雄穆桂英屯兵处;陶山摩崖石刻古朴苍劲,七十二洞穴曲径通幽,石雕佛像千姿百态;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泰山封祥归途中曾驾临牛山,赐名为“郁葱山”。加上历代名人范蠡、西施、穆桂英、李邦珍等传奇故事,构成了牛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 主要景观景点:穆阁寨号称山东第一古寨。据史料和牛山森林公园出土碑文记载,此寨历史悠久,相传为北宋时期穆桂英及其父穆羽,因不堪忍受枢密使王强的迫害,挂冠归隐回到故乡,见其地势险要,林密沟深,于是招兵买马,构筑山寨,在此避祸。周围有许多跟杨家将、穆桂英有关的村名、河名,也曾为黄巢寨,后太平天国起义军之一部曾驻扎于此,故此寨保存颇好。寨内原有木制结构阁楼,又名木头塔,故名穆阁寨。蜿蜒曲折的穆阁寨,现存宽约两米的寨墙3600米,高约6米,石拱寨门三座,整个山寨占地约380余亩,寨内现存兵营、哨房、中军大帐及后勤供应遗址100多处,并有石碾,石臼。在其正南方远远观其山势,但见树高林密,古寨隐约,杀气叠现,可谓雄风巍巍,大有虎龙盘踞之势。 点将台在穆阁寨中心位置,有一处高十多米的巨石,巍然耸立在茫茫松林中,相传为当年穆桂英点将之所,该石上面平整,中间因雷击风蚀开裂,其东北角有石梯可攀登至顶。 招军石穆阁寨西南门要塞内,有一处高约四米,宽月两米,经人工雕凿了的石屏,威武的耸立在路旁,似有招兵收将之意。 夕阳降石门出穆阁寨西门约300米的地方,有五块巨石相垒而成的天然石门,封住了进寨的道路,中间只能容一个人低头弯腰而过。石门两边为峭壁陡坡,地势险要且此处是西路进寨的必经之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此处观看夕阳降落石门的景观,别有一番乐趣。 文昌阁建于初入牛山的河中一石岗上,该石岗原名文昌峰,为正八角形,高7米,宽4米,无檩梁,全部用青砖砌接而成,工艺精细。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初年,现保存完好。一九五八年在文昌阁后修建了水库一座,名为文昌阁水库,库内碧波荡漾,库边柳丝轻扬。 资圣院为佛教寺院,始建于唐代,宋时,宋真宗泰山封禅路过于此,赐名牛山为郁葱山。元、明、清历代均有修建或重建,为牛山寺院中规模最大一处。原建筑沿一条中轴线先后建有“天王殿”、“佛爷殿”、“大雄宝殿”,并建四柱亭式钟楼。后殿内原供奉佛祖,明成化七年重修后改供奉观音菩萨,整个资圣院建筑于七十年代拆毁,现仅存千年古树十四株及数块残碑。 牛山寺位于牛山林场场部附近,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扳一道重修,供奉观音、王母。主殿长11.9米,宽7.2米,高7米,建筑形式为硬山式,前有抱厦,内有大理石石柱八根,浮雕有各种龙、凤、鸟、人物及多种书体的楹联,梁栋上彩绘有龙、麒麟、人物、金鸡富贵图。东西墙壁上各绘有四幅山水壁画,为牛山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物。 三清殿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主殿全部用条石相砌而成,圆锥顶,外层用白灰抹缝,东依山势,西傍小溪,北靠悬崖,每当雨季,此处松柏滴翠,瀑布斜飞,山花烂漫,实为静修静养之地。 同川书院系明佥都御史李邦珍于万历三年告老还乡后,因恋少年读书之情,为聚亲结友,和授书子孙而修建。该书院建于落石泉的东邻。原建筑为两栋明式青砖小瓦房屋,前排三间为学堂,后排三间带前厦为住宿会客处,东配房为厨房,学堂前建有悠然台、甘霖池、环翠亭等,现仅存李邦珍亲手载植的一对龙凤柏。 幽栖寺遗址位于陶山南侧,原寺内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是金大定十七年(1178年)修建,前出厦,外形雄伟壮观,供奉有如来佛、文殊、普贤真人、十八罗汉等,该建筑于一九七一年被拆除,现仅存西房、钟楼等及明嘉靖二十一年修建的范公祠,原有唐僖宗李环时(1881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一座,现存岱庙东廊碑刻陈列室。在西幽寺遗址后,现存有几块柱基石,埋在原地基的位置,其中西边一组建筑,现立有八棱石柱一根,直径半米,上细下粗,高四米三、七,上雕凤凰牡丹图案,浅阴纹线刻。上有一面模糊不清的文字,落款为宋宣和三年(1122年),东边一组建筑为莲花形柱础,保存完好,柱石八十公分见方。从残址看,当初建筑规模宏大,建筑年代无史书记载。 范蠡墓位于幽栖寺遗址北四百米处,原墓前立有石碑两块。其中唐贞观八年的碑高两米、宽一米,上刻《越大夫范少伯之墓》,碑额上刻有“鸱夷歌”,碑阳为佛像,下为观世音佛像,上拱刻“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之下,谁可比伦”。佛像下右侧是李斯留题青松子笑赞句:“霸业朽,忠名在,此堆土,黄金块,传万古,人人爱,纲常维,宇宙赖”,原石碑已被砸毁。 朝阳洞为陶山七十二洞之首,也是鲁西南地区目前已知的石刻雕像最多的天然岩洞。据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朝阳洞,洞南向,方可容车,广如堂室,为朝阳初洞,登二十级亦如之为中洞,又登二十级深广倍于前洞,为朝阳上洞,洞四壁皆刻有诸佛像。朝阳洞位于陶山南北侧的悬崖上,洞口“朝阳洞”三个大字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刘全题。内有石刻雕像六十四尊,分别为佛、道、关公等。 竹林寺朝阳洞东约200米,为竹林寺遗址,俗名无影寺,原建筑久已倒塌,只留残碑柱础,附近山崖上有徐茂莘所写“竹林寺”刻字和赵光湖“三宝”刻字。并保留有乾隆三十一年,民国八年重修竹林寺碑记,碑文载:“竹林寺地势幽深,林壑清美,又有洞天映带左右,在肥城足称盛景……”。原建筑建于宋宣和年间,历代均有重修。在遗址前,有一块长宽约一米二左右的经幢底座,保存完好,四周浮雕,有忍冬、罗汉和动物图案,造型很是精美。 天仙井竹林寺遗址靠山崖处,有一水井,深约6米,常年不干,当地人称为无影洞。井口崖石上刻“天仙井”三字,西边崖壁上有“爱陶泉”文字,旁边有宋宣和年间浅线阳刻弥勒佛像,佛像身着伽裟,后有佛光圈。 观音洞位于陶山西面的悬崖上,洞口隐蔽,需要迂回攀登而上,主室宽约十五米,深三十多米,高约十米,是陶山诸洞中最广阔的一座,洞口有造像三座,在南石壁上有大明正德二年(1507年)一篇文字,提到洞内原有佛像一十七尊,现在已不存在。还有明崇祯四年的壁刻一篇,曰:“陶山古越王勾践臣大夫范公蠡隐居处……”。 碧霞宫位于小泰山悬崖上,旧志称为石庙,最初建于明万历元年,周围建筑仿东岳泰山碧霞祠,登六十三台阶,过碧霞宫石门,便是料石砌成的碧霞宫,庙宇坐北朝南,西边一间供奉碧霞元君神像,东边一间内供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神像。庙门前刻有“小洞天”三个大字,旁有“三元一心”、“五行一气”刻字。 娲皇殿位于陶山东小泰山的半山腰,旧志谓娲皇庙,现存石砌墙,穹窿顶上泥沙灰,外观为圆锥顶式建筑三间,坐北朝南,为大清同治年重修。东边一间供“文昌”,西边一间供“山神”,中间一间供娲皇,院内有方缘残碑一块,殿前巨石上刻吕祖训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