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牛排菇
释义

牛排菇 (Fistulln hepatica) 又名牛舌菌、猪肝菌、猪舌菌、日本称肝脏茸、鲜血茸,菇肉质松软、多汁、红褐色、短柄式或无、香味浓,可以入药,食疗补血作用。商品价值高,可以大面积生产。出菇温10-30℃,以栽培方法与代料灵芝相似。

基本介绍

牛排菇又名牛舌菌、猪肝菌、猪舌菌、日本称肝脏茸、鲜血茸,菇肉质松软、多汁、红褐色、短柄式或无、香味浓,是寒温带至亚热带地区一种珍稀的食用菌。常着生在橡树上,菌肉粗糙,略有苦味,幼菌味道更好。商品价值高,可以大面积生产。出菇温10-30℃,以栽培方法与代料灵芝相似。浸泡使之发软,然后彻底焖煨,肉质细嫩,滑腻松软, 软而多汁、久煮不烂并带有可口的清香味、甜味及舒适的胶质感。常出现于秋天。在国内外都有广阔市场,鲜品每公斤售价40元以上。

形态特征

牛排菇的菇肉纵切象肉丝,故称为牛排菇,又因菇体血红色如同肝脏,又称为肝脏菇。其子实体肉质松软,柔韧多汁,呈粉红色或血红色,成熟后暗褐色。初为圆球形,后伸长呈扁平舌状匙形或肝脏形,菇体为13厘米或更大。顶盖鲜红,肉茎紫红色,圆盖形似一条大舌头,红色菌帽含鲜红汁液。

食疗作用

牛排菇食之鲜嫩,具有特殊的柠檬香味,富含维生素C及多种氨基酸。可烹成适口名菜,备受欧美、日本美食家推崇。经常用可减少胆固醇累积,降低备压,增加人体免疫力,防治坏血病,可以入药,具有消炎化积,治疗胃肠炎的疗效,食疗补血作用。牛排菌的发酵菌丝中含有一种新的抗真菌抗生素, 含有亮氨酸等17 种氨基酸, 并且含有一种稀有氨基酸—丁氨酸。是一种名贵的色形味具全、药食兼优的美味食用菌,有“山上的牛肉”之美誉,深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在欧美各国备受推崇,常出现在国宴上。该菌价格昂贵,市场缺口很大。

生活条件

(1)营养

生于壳斗科的树木上,如栲树、米楮、橡树等,培养牛排菇选用壳斗科木屑较好。牛排菌菌丝能分解单宁,并释放出糖供自身利用。

(2)温度

牛排菇菌丝在9~30℃之间均可生长,以25~27℃最为适宜;子实体发生的温度在18~24℃之间,最适20~24℃。子实体分化无需低温或变温刺激。

(3)湿度

自然条件下,牛排菇子实体在雨后空气湿度较大时发生,菌丝生活在含水量变化较大(38%~95%)的木材上。

栽培基质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4) 空气

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较充足的新鲜空气。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诱使牛排菇子实体畸形。

(5)酸碱度

牛排菌能耐较低酸度,菌丝体生长的PH 值为4.4~6.4。基质PH 值以4.5~5.5 为宜。

6.光线 牛舌菌菌丝宜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暴露于明亮光线下,气生菌丝会枯萎、倒伏。牛舌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散射光。散射光充足时,菌盖才会出现美丽的鲜红色。

菌种制作

牛排菌纯种通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可使用PDA培养基或经0.5%苹果酸酸化的5%麦芽浸膏培养基,接种后28℃培养,8~12d 即长满斜面。在5%麦芽浸膏培养基上,菌丝初期白色或淡黄白色,然后变成淡红至朱红至麦秆褐色,最后变为淡红色,20~25d 后,斜面上出现原基,再经5~10d 长成小子实体。原种及栽培种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75%,麸皮22%,白糖1.5%,石膏粉1.5%,料水比例为1:1.2~1.4,制作方法同常规。

栽培技术

栽配料比例

①木屑80%、麸皮或细米糠15%、玉米粉3%、糖1%、碳酸钙1%,料水比例为1:(1.1-1.3)。

②木屑75%、麸皮22%、蔗糖1.5%、石膏粉1.5%,料水比例为1:(1.2-1.4)。

③棉子壳78%、麸皮或米糠20%、糖1%、石膏粉1%,料水比例为1:(1.1-1.3)。

④木屑40%、棉籽壳40%、麸皮或米糠15%、玉米粉3%、糖1%、碳酸钙1%,料水比例为1:(1.1-1.3)。

栽培方式可利用广口玻璃罐头瓶或750ml 菌种瓶等容器瓶栽培,也可以袋栽。

栽培场所:可使用庭院、遮光条件好的菇房或人工阴棚等。

栽培季节:牛排菇易于在温度较为恒定(18~24℃)、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形成子实体,能满足其生长温湿度条件的季节和地区均可进行栽培。一般可在早春接种,春末和初夏季节出菇。

栽培方式:可利用广口玻璃罐头瓶或750ml 菌种瓶等容器瓶栽培,也可以袋栽。

栽培方法

①装袋与灭菌。采用直径17cm、长34cm、厚0.04m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料。袋料的松紧度要适中,

两端的袋口要扎紧,装袋及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切忌刺破袋子引起杂菌污染。装完的袋子要马上放入常压灭菌灶灭菌,当袋中心温度达100℃时维持12小时以上。然后将袋取出运到干净的室内冷却。

②冷却与接种。灭过菌的袋子置冷却室降温,当料温降到30℃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室在使用前3d要进行第一次灭菌;当灭菌的袋子、菌种、接种工具、酒精灯等全部放入接种室后进行第二次灭菌。灭菌用甲醛、气雾消毒

盒等。接种过程中还要进行第三次灭菌,即工具、菌种及待接种袋子表面用75%酒精消毒一次。接种要做到三快,即快解口、快移接菌种、快扎口。

③菌丝培养。接种后料袋及时移入发菌场所堆放。发菌期间要注意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四大环境因素的调控,使料温控制在24~28℃之间,空气湿度60%~70%;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门窗要遮光,避免阳光射进。经35~40d培养,菌丝可长满袋。

④出菇期管理。菌丝长满袋后,给予散射光照诱导催蕾。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解袋口、开洞、脱袋等出菇方

式。出菇阶段,要通过地面浇水和空间喷雾将空气湿度调节到80%~90%;经常通风换气,防止二氧化碳沉积,保持空气新鲜,室温以20~24℃为宜。7~10d后,块状凸起长成子实体,并释放出大量淡红色孢子。

牛排菇子实体平展后即成熟,菇体要及时采收。采下的菇既可鲜售,亦可干制,风味不减。

营养成分

牛排菇子实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牛排菇17 种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酪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胱氨酸(色氨酸未测) 。牛排菇子实体中酪氨酸含量较高, 分别是草菇( V ol variella vol vacea) 、茶薪菇( A grocybe aegerita) 和毛头鬼伞( Coprinus comat us) 的4. 5 倍、10. 6 倍和3. 9 倍。毛头鬼伞谷氨酸含量最高,为22. 4 % ,分别是牛排菇、草菇和茶薪菇的1. 5倍、1. 2 倍和1 倍。牛排菇的必须氨基酸总量最高,达51. 4 % ,分别比草菇、茶薪菇和毛头鬼伞的高22. 1 %、29. 1 %和22. 1 %。

牛排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和营养指数

牛排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居第一位,分别比草菇、茶薪菇、毛头鬼伞高9. 7 %、13. 2 %、8. 3 %与11. 4 %、15. 4 %、9. 6 %。营养指数茶薪菇居第一位,毛头鬼伞居第二位,牛排菇居第三位,最低的是草菇。

牛排菇子实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牛排菇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最高,达70. 18 ,分别比草菇、茶薪菇和毛头鬼伞高50. 57 %、59. 17 %和44. 08 %。这说明牛排菇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模式氨基酸较接近,对氨基酸平衡所做的贡献也较大。

牛排菇蛋白质营养评价小结

牛排菇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几种菇中最高的,五项蛋白质品质指标居第一位。只有营养指数居第三位。其次是毛头鬼伞,五项蛋白质品质指标居第二位,只有化学评分居第三位。第三是草菇,五项蛋白质品质指标居第三位,只有化学评分居第二位。

栽培工艺和条件

1.栽培工艺

牛舌菌为熟料袋栽,基本工艺与熟料袋栽的其它食用菌相同。栽培场所要求光照适宜,通风良好。使用的木屑必须是壳斗料树种,如栲、槠、橡。

2.栽培技术参数

①培养料。壳斗科树种木屑80%,麦麸或米糠15%,玉米粉3%,糖1%,石灰粉1%,含水量65%左右。装袋灭菌后接种。 ②发菌。发菌期场所要保持黑暗,否则菌丝极易生长不良。牛舌菌的菌丝生长和活力对光照极其敏感,这是与其它菌特性上的最大不同,要格外注意。发菌适温25~27℃。 ③出菇。发菌完成后,将菌袋移入菇房,菇房温度保持18~24℃,并喷水,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至85%~95%,原基出现后,经常通风,以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导致畸形菇。牛舌菌子实体发育对氧气的要求大于多数伞菌,因此出菇期的通风至关重要,是获得外观正常健壮子实体的关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