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
释义 |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图书近14万册;现有期刊近3000种,过刊装订8000余册;报纸130种。到目前为止,图书馆藏书已经达到12万种,14万余册,图书收藏实行零复本,在有限的图书经费下,大大增加了图书的品种,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各类图书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收藏的华宝斋古籍线装图书2600册,价值30万元,图书装帧精美,古色古香,文化品位极高。而盲文图书不仅在宁波是唯一的,在整个浙江省也属于首创。 历史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外景,此为正门入口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进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设计工作 2002年初,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破土动工。 2002年4月,宁波市教育局在全国范围公开招聘馆长,颜务林担任首任馆长。 2003年9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工程竣工。 2003年12月28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试开馆。 2004年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工程获得2004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04年6月1日,鄞州区图书馆已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 2005年8月7日,当日访问量达10053人次,次日访问量亦破万人,许多人席地而坐也不肯离去。 区位功能舒适的环境和免费的服务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由于设置了少儿阅览区和少儿活动中心,有的周边居民在上班之前将子女送到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下班后再接回家。这种现象在寒假和暑假尤其明显。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实际上还附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以效实中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全高一年级4.28%的学生的社会实践地点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作为宁波八大文化工程之一,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也是宁波市对外展示宁波形象的窗口,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承担了宁波市多数的外交流工作,接待过的来宾有:李岚清;李瑞环;李铁映;巴音朝鲁;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 中国首批文明城市评估团;中国国民党高雄党部参访团;陈文韶;翁礼华;孙孚凌。 传统图书馆职能一楼 盲文文献借阅区:约130平方米,宁波唯一的盲文文献借阅区。 展览厅:约900平方米,可作为公益性的展览活动、非商业性展出和商业性展览的场所,提供乒乓球、台球。 报告厅:座位280个,可供学术报告、会议、培训、小型演出使用,每周向读者放映影片 多媒体视听室:约130平方米,内设24组电视机和DVD机,提供中外影片和电视节目 健身房:约100平方米,提供健身器材,开设瑜伽、健身操、踏板操、形体芭蕾等课程 小型音乐厅:约250平方米,可容纳六七十人。 亲自阅览室:约130平方米,是0-6岁的婴幼儿的活动中心。 少儿阅览室:约1200平方米,藏书丰富。 二楼 中文报刊借阅区 中文文艺类图书借阅区 三楼 中文社科类图书借阅区 四楼 中文科技类图书借阅区 文化沙龙 五楼 外文文献借阅区 过刊合订本阅览区 图书馆介绍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教育局的直属单位,同时又是宁波市第二图书馆和宁波市鄞州区图书馆,集三馆于一身。我馆在国内首创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种属性集于一身,实现学术性与文化性并举;将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融为一体,建设现代数字图书馆。 我馆位于宁波市鄞州中心区,是宁波高教园区内最重要的公共配套设施之一,也是宁波市重要的文化设施之一。全馆总投资近1.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7705平方米(86.5亩),总建筑面积为28287多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为12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计算机网络信息接点1200多个,是为宁波市民和高教园区内各校师生提供教育、信息和文化休闲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服务机构。 我馆从宁波市级图书馆规模档次与宁波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以及高教园区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实际要求出发,结合高教园区师生总人数和宁波城市规划人口、文化设施布点等因素,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服务性质,以设计现代化、功能多样化、服务全面化和管理科学化为原则建馆,真正体现教育资源共享性。 (摘自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主页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