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释义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二级体育学院,现设体育学科研究中心、体育专业教研中心、公共体育教研中心、竞赛训练中心、实验中心、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所、体育教育训练科学化研究所等学科和教学研究机构,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3个本科专业,拥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个硕士学位点及“体育课程论”硕士学位方向,2009年获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领域的在职及脱产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学院概况

全院在职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36名,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2人入选"浙江省高校名师",1人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3人入选"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7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并有多人次入选宁波市、学校人才工程,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运动训练师资梯队。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重点和一般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10余部,在体育类一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体育科学》近20篇)。

近年来,学院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地方服务和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育教育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经济学)2门和浙江省精品课程(田径、足球)2门;体育人文社会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9年增列),体育教育训练学为宁波市重点学科,拥有体育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增列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和体育教育训练学实验室均为浙江省财政厅资助实验室,我院还设置有宁波市教育系统体适能监测中心和浙江省体育职业技能培训站。2005年获得教育部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总冠军,创造了浙江省历届参赛高校的最好成绩。蝉联第一届、第二届浙江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体育类第一名。我院05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主持的《阳光体育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获得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近三年来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学院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乒乓球、篮球、足球、田径、竞技健美操等品牌运动项目,并获得优良成绩:2004年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高校体育突出贡献奖”。乒乓球项目在2009年获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甲组团体冠军、男子乙组团体季军、女子乙组双打冠军,2010年获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女子高水平组团体冠军、男子高水平组团体亚军、高水平组女双季军、高水平组男双亚军、高水平组女单第五名,代表中国大学生体协参加泛波罗地海大学生运动会获2金4铜;篮球项目在2009年和2010年CUBA东南赛区比赛均进入八强;足球项目在2004—2009年蝉联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六届冠军,2008年获浙江省高校五人制足球联赛冠军,2007年、2008年、2010年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南区决赛)进入八强;田径项目在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B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07年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大运会田径专业组团体冠军;竞技健美操项目在2006年获全国健美操锦标赛院校组团体冠军,2009年获亚洲健美操锦标赛获女子单人操铜牌、混双铜牌,2010年获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单第十名。

院长简介

丛湖平,男,1959年6月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宁波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委、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体育类教材审议组成员、浙江省“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编委。200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宁波大学“荣华学者奖”获得者,教学科研系列1级岗。1995年赴德国基尔大学访学9个月,之后先后出访美国西雅图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岛根大学、韩国首尔大学。

丛湖平教授长期从事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和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方向的研究。近十年以来在《体育科学》和其他一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部(高等教育出版社)。主持国家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3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以及8项省部级研究项目,获省部级科研奖5项。

历史沿革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是宁波大学下属的学科性学院,成立于1999年5月,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二级体育学院。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成立新宁波大学之后,以宁波师范学院体育系为基础,加入原宁波大学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公共体育部,正式成立体育学院。

建院初期,教职工46人,设有体育系、公共体育部和院办等少量教学科研组织和管理机构,专业单一,学科建设基础薄弱。三校合并以来,特别是进入2000年后,发展速度迅猛。现设有体育学科研究中心、体育专业教研中心、公共体育教研中心、竞赛训练中心、实验中心、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所、体育教育训练科学化研究所等学科和教学研究机构,此外,还专设院办、教务办、学工办、地方服务与合作部、资料室等管理服务机构。全院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36名,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2人入选"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3人入选"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7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并有多人次入选宁波市、学校人才工程,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运动训练师资梯队。

近十年来,学院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地方服务和学科竞赛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原有“体育教育”专业基础上,1999年新增“社会体育”专业,并于次年开始招生。2004年申报“运动训练”专业获得成功,次年开始招生。“体育教育”专业现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2003年申报“体育教育训练学”首个硕士点获得成功,次年开始招生,实现学位点建设突破性发展。2005年申报“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点获得成功,次年开始招生。2009年获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领域的在职及脱产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2004年“体育教育训练学”成为学校重点扶持的12个优势特色(后备)学科之一,2007年列为宁波市重点学科。2009年“体育人文社会学”列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5年,我院成功申报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成为宁波大学为数不多的省部级社科研究基地之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和体育教育训练学实验室均为浙江省财政厅资助实验室,还设置有宁波市教育系统体适能监测中心和浙江省体育职业技能培训站。

2005年,我院被教育部随机抽出了03级1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中一举夺得了总冠军,取得了浙江省参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受到同行高度关注,标志着我院专业教学和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蝉联第一届、第二届浙江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体育类第一名。我院05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主持的《阳光体育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获得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

学科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研究条件的有力支撑。学院的教学训练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十五”期间,新增了七片标准网球场,对原运动场进行了改建,建造了标准的400M田径运动场;教学科研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新建了教学实验办公综合大楼,增设了多个实验室,使专业实验、基础理论实验逐步走上正规。实验仪器设备进入国内院校先进行列,拥有KISTLER三维测力台、MEGA八道肌电仪、TEAM三维录象解析系统、NOVER鞋垫式压力分布测量系统、COSMED气体代谢系统、INBODY体成份测量仪、MORNAK有氧和无氧功率自行车等先进设备,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训练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服务创造了条件;大学生体能体质测试中心配置了能够满足教育部规定的全部测量项目的学生体质测量设备。

随着宁波大学“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我院在课程、教材等教学基础建设上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对“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三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后,形成了新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有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经济学)2门和浙江省精品课程(田径、足球)2门,多门课程入选校级优秀课程,90%以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估的“生评教”中得分90分以上。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学院建立了以教授为主要成员的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小组;建立了若干个重点中学的教育实习基地,实施“进名校实习”计划;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学校抽查名列前茅;公共体育实现了专项化和俱乐部制教学,全面实行了大学生体能体质测试工作;研究生教育起点高,课程设置适度超前,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严谨扎实,成效明显。

建院以来,学院的科研工作一年一个新面貌,科研的整体实力和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十五”以来,学院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体育学院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科研工作形势喜人。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重点和一般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10余部,在体育类一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体育科学》近20篇)。学院整体科研工作向项目研究、团队研究转化。

建院初期,竞技运动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省内中等水平。近年来,学院致力于打造乒乓球、篮球、足球、田径、竞技健美操等品牌运动项目,狠抓训练体制改革工作,在省内高校率先实行了项目主教练负责制和训练工作课堂教学制,加大奖励力度,重过程、重结果,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好、训练水平高的教练队伍。2004年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高校体育突出贡献奖”。乒乓球项目在2009年获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甲组团体冠军、男子乙组团体季军、女子乙组双打冠军,2010年获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女子高水平组团体冠军、男子高水平组团体亚军、高水平组女双季军、高水平组男双亚军、高水平组女单第五名,代表中国大学生体协参加泛波罗地海大学生运动会获2金4铜;篮球项目在2009年和2010年CUBA东南赛区比赛均进入八强;足球项目在2004—2009年蝉联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六届冠军,2008年获浙江省高校五人制足球联赛冠军,2007年、2008年、2010年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南区决赛)进入八强;田径项目在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B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07年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大运会田径专业组团体冠军;竞技健美操项目在2006年获全国健美操锦标赛院校组团体冠军,2009年获亚洲健美操锦标赛获女子单人操铜牌、混双铜牌,2010年获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单第十名。

学院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人心,凝聚人心,着力增强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学院建立和健全了教代会制度,调动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学院工会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先进分工会”。

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在教学、科研、运动竞赛、管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教职工中的党员比例由建院初期30%上升为54%,学生党员由2.7%上升到了16%,形成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战斗力强的队伍。

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学生工作形成了体育专业特色鲜明的品牌。学院学生工作部门被学校评为“三育人”先进集体,优秀分团委,优秀学生会;学院分党校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分党校”;体育舞蹈协会、健美操协会等学生社团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出色的表现形成校园亮丽的风景线;学院与宁波市南门街道建立的“校区共建文明”社会实践基地,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社会实践先进集体。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的学生第一党支部在2005年开展的“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中,围绕“成长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学习在社区”主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性活动,被浙江省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机构设置


门 体育学科研究中心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专业教研中心 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公共体育教研中心 军事理论教研室

宁波大学学生体质测试中心

竞赛训练中心 乒乓球、篮球、足球、田径、健美操、网球

实验中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浙江省财政厅资助)

体育教育训练学实验室
(浙江省财政厅资助)

宁波市教育系统体适能监测中心
(宁波大学教师体适能监测中心)

地方服务与合作部 宁波明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浙江省体育职业技能培训站


台 学科基地 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研究所 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所

体育教育训练科学化研究所

管理
服务
机构 学院办公室

宁波大学体委办公室

教务办公室

学生工作办公室

资料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