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捏积疗法
释义

在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有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因为在脊背上操作,通过捏拿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来治疗某种疾病,所以称为捏脊疗法,又称捏积。 捏积疗法是中医儿科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内病外治的特殊疗法。其特点是:内病外治,药少力专,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应用范围

现代捏积疗法主要用在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贫血、佝偻病、厌食症等的治疗,也有用于治疗急、慢性痢疾,遗尿症,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的。儿科应用捏积疗法主要适应症: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佘继林介绍,捏积疗法适用于疳积、厌食、腹痛、呕吐、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睡眠障碍、小孩脾气急躁、爱哭闹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疳积包括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病,以及由于上述疾病迁延不愈而并发的贫血、佝偻病和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注意事项

正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的小儿以及背部外伤、感染或患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破损,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出血性疾病的患儿,不适宜做捏积疗法。此外,捏积较适用于内热大的孩子,效果非常好;但体质偏寒、舌苔常常发白、经常拉肚子的孩子不适合捏积。捏积疗法适用于一岁以上的小儿。为防止由于哭闹而引起呕吐,捏积最好在早晨空腹的时候进行。捏积疗法以6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也可根据病情的轻重及疗效反应,适当延长至10天。对于老年性便秘、厌食,捏积疗法也都很有效,不过,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变形、驼背或者皮肤比较干燥,在捏拿的时要注意保护皮肤。

操作方法

给小儿捏积的具体手法为:患儿伏卧在床,脱去上衣,露出整个背部,应力求卧平卧正。捏脊时自尾骨的凹陷处(也就是长强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颈部,一般是从下往上捏。刚开始给孩子捏的时候每次不要超过5遍,手法要轻;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再逐渐在手上加点力,增加次数,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过10遍。捏脊的具体手法有两种,你可以任选一种:(1)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关节桡侧,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食二指把皮肤捏起来。(2)用拇指的桡侧顶起皮肤,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挟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稍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捏脊完成后,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较紧张,这时再用手掌从上自下,沿着脊椎向两边分推;最后再沿着孩子的腋下轻轻向下抹5遍,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这样,整个按摩就全部完成了。按摩后一定要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孩子在捏脊的过程中都会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不配合,会哭闹,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脊后一定要给孩子喝温开水,一是补充水分,二是预防感冒,三是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疗效

捏积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实质解决了哪些问题,一直尚未明确。北京中医医院经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

1.捏积疗法能改善吸收功能,促进小儿生长,增加体重。据观察,病儿经施术后体重可增加522克,90%以上超过正常生长速度。

2.捏积疗法有活跃造血机能之功效。根据对血色素的测定,反映出每100亳升血平均增1.12克。

3.捏积疗法有改善营养不良患儿低蛋白血症作用。轻度营养不良患儿血清蛋白在捏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总蛋白都有所提高。

4.血清胃泌素是消化功能正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血清胃泌素分泌情况的实验研究证实,捏积疗法治疗后可使患儿胃泌素分泌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消化功能随之恢复到正常水平。

5.对尿淀粉酶的测试表明,捏积疗法有调节机体酶活力的功效,改善病儿消化功能障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