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尿不湿一代
释义

所谓“尿不湿一代”其实就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婴儿逐渐开始使用纸尿布之后生长的一代人。它一面将“用过即扔”的文化建立在婴儿阶段,意味着一种便捷的方式为父母摆脱尿布的烦琐提供了服务;另一面,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的时间,放任了孩子的自由的宣泄的可能。“尿不湿”的逐渐被采用其实自有其象征意义,它说明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丰裕的一代人的出现和中国的全球化与市场化的进程其实是异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词源

在“2005北京文艺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一出生就用上尿不湿的“80年代人”称为“尿不湿一代”。他指出:“他们要买书,于是郭敬明变成了文化英雄;他们要玩游戏,于是陈天桥变成了网游大亨;他们要看电影,于是《头文字D》卖座……”

背景

来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1987年以后,在中国一个品牌产品“尿不湿”开始普及,成为众多都市人的育人用品。“尿不湿”属于一次性消费,用完即扔,在孩子使用“尿不湿”的三个小时里,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是完全放心的。这就使得父母和婴儿的交流减少了,少了长辈的训导和帮助,孩子们的性格自由发展。“80后”的这些青年作家,他们就是出生在这个“尿不湿”普及的年代,赶上了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个时期,所以称之为“尿不湿一代”。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主流“尿不湿”也登上了文化的舞台。

代表人物

从9岁的阳阳到20多岁的郭敬明,一代代的年轻作者成批地涌现,成为了文化消费的主力军。读他们的书你可以发现,一方面出现了高度架空性的写作,像奇幻文学、虚构的故事人物和情节,完全创造出了一个与现实不相关的世界;另一方面,他们也经常把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压抑和情绪化的东西表达出来,带着一种嘲讽的口吻去讲述现实中的感受和苦闷,挖苦成年人的世界。

他们诉说对现实生活和成人世界的种种不满,同时又希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可,这种矛盾很有意思。同样的情况,成年人对他们也是矛盾的:一方面是把他们看作消费的主力,看到了他们相当大的消费量,希望青年人在消费方面发挥到极至;另一方面就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想让他们将来成为好的劳动力,就要在现在压制他们的消费力量,为了未来更好的消费。

他们是很善于使用文字的。在这个传媒业发展很强的信息时代,电视、电脑、数码产品都普及的时候,我们往往以为这一代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图像,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对文字的接触还是最多的。“80后”的这一代青年善于使用文字,他们文字的敏感性和活力都很强。尤其是现在又广泛推出了博客、MSN、QQ等这些需要把语言转化为文字的载体,他们每天把自己的故事和心情写到博客上,把版式做得很漂亮,无论写得好与坏,几乎天天都和文字联系在一起。从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文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片段式的、即兴的、随机的、生活化的、不参与社会问题。他们的文字是自由化的,却有高度的修饰,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梦幻般的纯美文化,有时候会有一种造作的唯美感。

奢侈品的纯爱

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唾手可得,反而没有那么珍贵了。一切都“用过即扔”反而让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些恒久的价值和观念。即使这些仍然是消费文化的产物,却有一种和消费相疏离的意念和想象。“纯爱”的风起云涌,其实就是“尿不湿一代”需要一些坚固的和不变的东西的强烈的渴望的呈现。他们的欲望满足得太容易,时尚变幻得太迅速,也就没有当年那么值得珍重,反而是纯爱提供了一种不变的东西,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最近日本作家片山恭一的小说《在世界的尽头呼唤爱》由翻译家林少华先生译成中文。林先生由于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而大受欢迎。今天的这部小说是极写纯爱的作品。这种纯爱横跨祖孙两代,都是追求一种超越时空,超越社会环境的爱的极致的展现。这种爱不需要理由、超越了社会的限制,变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部作品在日本热销了三百万册。在中国,也开始有了不少读者。而在中国,韩国作家金河仁的作品受到的追捧似乎也说明了这种纯爱类的小说的大行其道。这些作品的重要的追捧者都是青少年读者。歌颂纯爱,其实说明纯爱之难得,越是缺少的东西就越是被渴望的,今天在一个消费社会已经建立,物质的丰裕使得感情的生活越来越被欲望所弥漫的时代,纯爱似乎是难得的奢侈品。于是,纯爱的出现就是今天的必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8: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