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鸟说
释义

作品名称:鸟说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寓林折枝》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戴名世

郑燮文言文《鸟说》

原文

养鸟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鸟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②,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③在被,听一片啁啾④,如《云门》、《咸池》⑤之奏;及披衣而起,颒面⑥漱口啜茗⑦,见其扬翚振彩⑧,倏往倏来⑨,目不暇给⑩,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11)。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12),江汉为池,各适其天(13),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巨细仁何如也(14)!

注释

①选自《板桥家书》,作者郑燮。

②扶疏茂密:枝叶茂盛纷披的样子。

③展转:来回转动。

④啁啾:鸟叫声。

⑤《云门》、《咸池》:古代乐舞名,相传是黄帝和唐尧之舞。

⑥颒面:洗脸。

⑦啜茗:喝茶。

⑧扬翚振彩:张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

⑨倏:极快地,忽然。

⑩目不暇给:眼睛看不过来了。

(11)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意思是本来就不是一笼一鸟的乐趣可比。

(12)囿:园林。

(13)各适其天:意思是各自顺着它们的天性自由地生活。

(14)其巨细仁何如也:意思是这样空间的大小,用心的仁慈或残忍,相差多么远啊!

译文

上文所说不应该把鸟关在笼子里养,可是我从来不曾不喜欢过鸟,只是养鸟有养鸟的方法罢了。只想养鸟,不如多种些树木,让树围绕着房屋多达几百棵,枝叶茂盛,纷披拂动,成为鸟的乐园。每天早晨,从睡梦中刚刚醒来,还在被褥里翻来覆去时,就可以听到一片鸟叫声,就好像听到《云门》、《咸池》等乐曲的演奏声;等到起身穿好衣服,洗脸漱口,品味清茶时,看到它们张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一下子飞来又一下子飞去,连眼睛也看不过来,享受到的这种乐趣本来就不是一笼一鸟的乐趣可以相比。大概人生的乐趣,就是把天地当做园林,把江河当做水池,各自顺着自己的天性自由地生活,享受到这种情景才算是最大的快乐,比起那盆中养鱼,笼中囚鸟来说,这样空间的大小,用心的仁慈或残忍,相差多么远啊!

戴名世文言文《鸟说》

作品原文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1),即(2)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3),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4),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5),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6),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7),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8),手下,鸣乃已(9)。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10),无有(11)。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12)?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 1 )啁啾: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

(2)即:走近,靠近

( 3 )去:距离。

( 4 )盏:灯。

( 5 )掬:用手捧,盈掬:这里指用手满握。

( 6 )翼:翅膀。

( 7 )瞰(kàn):从高的地方向下看,俯视。

( 8 )即:就。

( 9 )已:停止。

( 10 )鵱:音构,鸟卵。这里指幼鸟。

(11)旡:音无,通“无”。

(12)奚:何。栖(qī):住,歇息。

(13) 覆;盖着

(14)巢:做巢

作品译文

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关关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小杯子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 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

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 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 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

叹世间: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如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南山集》。作者借鸟喻人,发出感慨,意图在于揭露封建社会使人无法生存的残酷现实。认为有识之士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处所去发展,免得“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作者简介

戴名世(1653—1713),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田有,一字褐夫,世称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1662—1722)进士,授编修。年少有文才,散文中尤长史传文学。所作传记,有不少记述抗清志士和遗民事迹,表现出他对明王朝的怀念,而对明末农民起义则持仇视态度。他的山水小品,也很清丽。后因所著《南山集》用了南明王朝永历(1647—1683)的年号,判处谋反罪,被杀。其书也遭到禁毁。百余年后,才有人收辑他的遗稿流传于世。

苏轼散文《鸟说》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鸟说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苏轼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①,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②。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④,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⑤,信于异类也。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②鷇:初生的小鸟。

③驯扰:驯服顺从。

④闾里间:这里指乡里人。

⑤忮:嫉妒、歧视。作品译文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一家人善待庭院中的鸟雀,几年以后鸟雀能与人和谐共处的事情,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守信用才能和睦相处的道理。文中也体现了作者关爱生灵的品质和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精神。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1069年(熙宁二年)上书宋神宗,批评王安石“新法”弊端,未被采纳。1079年(元丰二年)知湖州,因“乌台诗案”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乃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1093年(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苏轼出任河北安抚使、定州知州。1094年(绍圣元年)因被诬告弹劾,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县),后改为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1100年(元符三年)徽宗继位,下诏苏轼徙廉州(合浦),旋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第二年病逝于常州。他在诗、词、文和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著有《苏轼诗集》50卷,《苏轼文集》73卷,以及《东坡乐府》和书画等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