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年关 |
释义 | 释义释义 词目:年关 拼音:niánguān 基本解释 [end of the year(formerly time for settling accounts;Spring Festival was like a barrier for the poor to tide over in the old society)] 指农历年底。旧时欠租、负债的人必须在这时清偿债务,过年像过关一样,所以称为年关 详细解释 旧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犹如过关,故称。 张江裁《北平岁时志·十二月》:“近年 北平 商户,多已分节清款,若在外省,则尚有年关始清者。”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旧历年关,眼瞅临近了。屯子里还是象烧开的水似地翻滚。” 最新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农历春节前后有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即“春运”。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春运”期间,大量农民工回家过年,由于运力不足,导致“一票难求”,再加上“黄牛党”倒票,“一票难求”的现象更是雪上加霜。农民工为了回家和家人团聚过年,不惜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来买“高价票”。由于车票难买一年甚是一年,年年如此,犹如过年,故为“年关”新解。 典故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作品名作品名 《年关》,节选自《茅盾全集》中的《林家铺子》第四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